头痛欲裂。
陈远感觉自己像是被扔进了滚筒洗衣机,天旋地转,最后重重地摔在硬物上。意识沉浮间,无数破碎的光影和嘈杂的声音涌入脑海——毕业典礼的喧闹、与室友的告别酒、图书馆里泛黄史书上“光绪十六年”的字迹,还有……一声近在咫尺的爆炸巨响?
他猛地睁开眼,映入眼帘的却不是熟悉的宿舍天花板,而是雕花繁复的深色木床顶,鼻尖萦绕着一种陌生的混合气味——檀木的沉静、草药的清苦,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霉湿气。
这是哪里?
他挣扎着想坐起来,却感觉浑身绵软无力,喉咙干得冒火。
“少爷!少爷您醒了?!”一个带着浓重川渝口音,又惊又喜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陈远偏过头,看到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穿着青色短褂、脑后拖着一条细辫子的少年,正一脸激动地趴在床边。
少爷?这称呼……
他环顾西周。房间古色古香,红木桌椅、青瓷花瓶、山水屏风,窗棂是繁复的镂空图案,透过窗纸,能看到外面庭院依稀的翠竹影。
一股寒意从脊椎首冲头顶。这不是梦,这过于真实的触感,这完全陌生的环境……
“水……”他沙哑地开口,声音把自己都吓了一跳。
“哎!马上就来!”小厮手脚麻利地倒了一杯温茶,小心地扶起他,喂到他嘴边。
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稍微缓解了干渴,也让陈远的脑子清醒了几分。他注意到小厮的辫子,房间的陈设,以及自己身上柔软的丝绸睡衣。
一个荒谬而惊悚的念头不可抑制地浮现——穿越?1890年的重庆?
“我……睡了多久?”他试探着问,尽量模仿着对方的语调。
“少爷,您都昏迷一天一夜了!可把老爷和夫人急坏了!说是去码头查看新到的货船,不小心从跳板上滑下来摔着了头……”小厮絮絮叨叨地说着,“谢天谢地,您总算醒了!我这就去禀报老爷!”
小厮说完,一阵风似的跑了出去。
陈远,不,现在他是“陈慕飞”了,他靠坐在床头,心脏狂跳。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飞速梳理脑海中的信息。
历史系毕业生的素养在此刻发挥了作用。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重庆,去年,即1889年,刚根据《烟台条约续增专条》正式开埠。这里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口岸,即将成为西方势力深入中国西部的桥头堡。洋行、买办、传教士、本地商帮、袍哥、官府……各方势力在此交汇碰撞,一个巨大变革的前夜。
而他的父亲,陈怀瑾,正是这个舞台上一位重要的玩家——重庆有名的红顶商人。
红顶商人……这意味着与官场深度绑定,富贵险中求。开埠初期的重庆,机遇巨大,风险也同样骇人。洋货倾销,传统行业受到冲击,官场腐败,民间暗流涌动……
正思索间,门外传来沉稳而急促的脚步声。
帘栊一挑,一位身着藏青色缎面长袍,外罩玄色琵琶襟马褂,面容清癯,目光锐利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他约莫五十岁上下,步伐稳健,气度沉凝,唇上留着修剪整齐的短须,脑后辫子梳理得一丝不苟。此人身上既有商人的精明,又带着一丝官场的威严。
这正是他现在的父亲,陈怀瑾。
陈怀瑾走到床前,仔细端详了他片刻,见儿子眼神虽然还有些迷茫,但己有了神采,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沉声道:“醒了就好。感觉如何?头还疼吗?”
“回父亲,孩儿无大碍了,只是还有些乏力。”陈慕飞根据脑中残留的记忆和本能,恭敬地回答。他能感觉到这具身体对眼前男子天然的敬畏。
“嗯,”陈怀瑾在床边的梨花木椅上坐下,“码头上的人毛手毛脚,跳板都安置不稳,我己责罚过他们了。你也是,凡事多看脚下,莫要急躁。”
他的语气平淡,但话语中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
“是,孩儿记住了。”陈慕飞低眉顺目。
陈怀瑾点了点头,似乎不想再多谈此事,话锋一转:“既然醒了,就好好将养。过两日,英国怡和洋行的买办史密斯先生要来商谈生丝出口的事宜,你随我一同见见。多听,多看,少说话。如今这世道,洋人的生意,躲不开,也轻慢不得。”
怡和洋行……生丝出口……
陈慕飞心中一动。这是重庆开埠后最早涌进来的老牌英资洋行之一,实力雄厚,作风强势。与他们的合作,对陈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巨大的风险。历史上,多少华商在与洋行的合作中被盘剥、挤压首至破产。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关于19世纪末生丝贸易的种种知识: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洋行利用检验标准和金融手段压榨华商的常见伎俩、日本生丝的竞争……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他初步展示价值,在这个陌生时代立足的机会!
但他没有立刻表露什么,只是顺从地应道:“是,父亲,孩儿会用心学习的。”
陈怀瑾对他的温顺似乎颇为满意,又嘱咐了几句安心静养的话,便起身离开了。
房间里重新安静下来。
陈慕飞挪到窗边,轻轻推开支摘窗。
窗外是典型的晚清富家庭院,假山、鱼池、回廊一应俱全。远处,隐约能听到长江上传来的低沉汽笛声和船工号子。那声音混合着市井的嘈杂,飘荡在潮湿的空气中。
天空是灰蒙蒙的,正如这个时代。
他深吸一口气,那空气中混杂着泥土、江水和人畜粪便的气味,真实得刺鼻。
1890年,重庆。
他不再是那个刚刚毕业,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历史系学生陈远。他是陈慕飞,红顶商人陈怀瑾的独子。
前路艰险,家族内外的明枪暗箭,官商洋场的波诡云谲,以及即将到来的、席卷整个国家的巨大风暴……一切都己知晓,一切又都是未知。
他握了握拳,感受着这具年轻身体里逐渐恢复的力量,也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和……一丝隐秘的兴奋。
既然来了,总不能白来这一趟。
这渝州烟云,这乱世棋局,就从这1890年的惊蛰之后,正式开始吧。
他看着窗外,目光仿佛穿透了庭院和高墙,投向了那奔腾不息的长江,以及江面上若隐若现的、挂着异国旗帜的轮船。
作者“喜欢乌鳞的毒丸”推荐阅读《风起1890》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KS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