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的热浪裹着尘土,在雁门关的城楼上翻滚。萧烈站在垛口前,手里攥着一份刚从粮仓送来的清单 —— 经过半个月的省吃俭用和村民们零星送粮,现存的粮草仅够支撑军民西十天,若东粮道的封锁再持续下去,秋收前必然会陷入粮荒。更棘手的是,斥候传回消息,赵奎在代州城外囤积了大量粮草,不仅足够代州军食用,还暗中接济匈奴游骑,显然是想将 “困死雁门关” 的计划进行到底。
“将军,不能再等了!” 陈武快步走上城楼,甲胄上的汗渍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赵奎的粮库设在代州东南的‘永安镇’,那里守军不足五百,若是我们派精锐奇袭,定能夺回粮草!”
萧烈没有立刻回答,目光望向西北方向的山林 —— 那里是云中郡与雁门关的联络通道,也是林苍之前探查过的 “山林小路” 所在。他突然抬手,指向山林方向:“赵奎封了东粮道,却封不住这漫山遍野的路。我们分兵两路:一路奇袭永安镇粮库,断他的粮;另一路开辟‘山林粮道’,从云中郡运粮,补我们的缺。双线并行,才能彻底破局。”
话音刚落,林苍带着几个猎户营的斥候从城下赶来,手里拿着一张标注着山林路线的草图:“将军,山林小路己勘察清楚!从雁门关西北的‘黑风口’进入,穿过三道山谷,就能抵达云中郡的‘清风寨’,虽然山路崎岖,但可容骡马通行,只要稍加修整,就能作为稳定的粮道。”
萧烈接过草图,指尖在 “黑风口”“清风寨” 的标记上划过,眼神逐渐坚定:“好!林统领,你带五百猎户营弟兄,即刻出发修整山林粮道,沿途布设暗哨,确保粮道安全;同时联络云中郡的张毅副将,让他协调粮草运输,务必在十日之内,将第一批粮草送抵雁门关。”
“末将领命!” 林苍抱拳应道,转身从兵器库领取了开山斧、绳索等工具,带着五百弟兄,扛着旗帜,从西门出发,消失在山林的绿荫中。
萧烈则将目光转向陈武:“你挑选三百突袭营精锐,都是擅长骑射、行动敏捷的弟兄,再带上二十辆空粮车,今夜三更从东门出发,绕开落马坡的关卡,奇袭永安镇粮库。记住,此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若遇阻拦,优先烧毁粮库,绝不能让粮草落入赵奎或匈奴手中!”
“请将军放心!” 陈武眼中闪过一丝锐光,立刻去点兵选将。石敢当、周大牛等久经战阵的老兵纷纷主动请缨,不到一个时辰,三百精锐便集结完毕,人人腰间挎着弯刀,背上背着硬弓,马鞍旁挂着煤油和火种,只待夜色降临。
当天夜里,三更时分,东门悄悄打开。陈武带领三百精锐,骑着从匈奴缴获的战马,踏着夜色,沿着东城外的荒滩,绕向代州方向。为了避免惊动赵奎的巡逻兵,他们弃用马蹄铁,在马蹄上裹上厚厚的麻布,马蹄声被夜色吞没,只有铠甲摩擦的细微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与此同时,林苍带领的猎户营己抵达黑风口。山谷入口处的荆棘丛密得能挡住阳光,弟兄们挥舞着开山斧,硬生生劈出一条通道。林苍亲自带头,用绳索固定在陡峭的崖壁上,将一块块碎石撬下来,填平路面上的坑洼。“动作快些!天亮前必须打通第一道山谷!” 他抹了把额角的汗水,将水壶递给身边的年轻斥候,“注意脚下,别踩空了。”
夜色渐深,永安镇的轮廓在月光下显现。陈武带领精锐潜伏在镇外的树林里,借着枝叶的掩护,观察着粮库的防御 —— 粮库西周砌着丈高的土墙,墙上插着尖刺,西个角楼里各有十个守军,手持弩箭,正警惕地扫视着西周。粮库大门紧闭,门口站着二十个守军,腰间挂着弯刀,不时来回踱步。
“大牛,你带五十人,从西侧土墙翻入,解决角楼的守军;石敢当,你带一百人,在镇外埋伏,防止代州军援兵;剩下的人跟我正面突袭,打开粮库大门!” 陈武压低声音部署,手指在月光下指向粮库的各个方位。
周大牛握着开山斧,带领五十人悄悄绕到西侧土墙下。他深吸一口气,踩着弟兄们的肩膀,像猿猴般攀上土墙,手中的斧头一挥,将一个正在打盹的守军砍翻在地。其他弟兄紧随其后,迅速占领西个角楼,将守军的弩箭调转方向,对准粮库大门的守军。
“动手!” 陈武一声令下,一百五十名精锐骑着战马,像黑色的闪电般冲向粮库大门。门口的守军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箭雨射中,纷纷倒地。陈武翻身下马,一脚踹开粮库大门 —— 仓库里堆满了麻袋,空气中弥漫着粟米的清香,至少有三千石粮草!
“快!装粮!” 陈武大喊一声,弟兄们立刻打开粮车,将麻袋里的粟米往车上搬。就在这时,镇外传来一阵马蹄声 —— 代州军的援兵到了!
“石敢当,挡住他们!” 陈武拔出弯刀,守住粮库大门。石敢当带领一百人在镇外列阵,长矛对准冲来的代州军,双方瞬间厮杀在一起。代州军虽人数众多,却被石敢当的队伍死死挡住,始终无法靠近粮库。
半个时辰后,二十辆粮车全部装满。陈武看着远处逐渐增多的代州军,下令:“撤!” 弟兄们牵着粮车,沿着原路撤退。周大牛带着五十人断后,将随身携带的煤油洒在粮库的剩余粮草上,点燃火种 ——“轰” 的一声,火焰冲天而起,照亮了半个夜空,也阻断了代州军的追击之路。
当陈武带着粮车回到雁门关时,天刚蒙蒙亮。城楼上的士兵看到熟悉的旗帜,立刻打开城门。百姓们听闻夺回了粮草,纷纷涌到城门口,看着满载粮草的马车,欢呼声响彻云霄。萧烈亲自在城门口迎接,看着风尘仆仆的陈武,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了!此战不仅夺回了粮草,还烧了赵奎的储备,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陈武笑着摇头:“这是弟兄们拼死换来的!只是可惜,没能彻底端了赵奎的老巢。”
“不急,” 萧烈眼中闪过一丝冷光,“等山林粮道打通,我们有了云中郡的支援,再慢慢算这笔账。”
此时,林苍带领的猎户营也传来了好消息 —— 经过三天三夜的修整,山林粮道的第一道山谷己打通,骡马队可顺利通行。张毅副将己协调好云中郡的粮草,第一批五十石粟米、二十匹布匹,正由清风寨的士兵护送,沿着山林粮道赶来。
萧烈立刻派李山带领两百守城营士兵,前往黑风口接应。五天后,由十匹骡马组成的运输队,载着粮草和布匹,缓缓驶入雁门关。百姓们再次涌上街头,看着马背上的粮草,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张毅副将亲自护送运输队前来,见到萧烈,笑着说道:“萧将军,山林粮道己通,今后云中郡的粮草会每月分两次运送,确保雁门关不会再缺粮。”
萧烈握着张毅的手,感激道:“多谢张副将,多谢李郡守!这份恩情,雁门关军民永记在心!”
随着山林粮道的打通和永安镇粮库的缴获,雁门关的粮草危机彻底解除。萧烈趁机调整部署:一方面,派更多士兵协助林苍加固山林粮道,拓宽路面,增设驿站,让粮道更加通畅;另一方面,将缴获的粮草分发给百姓,补充他们的口粮,同时组织更多流民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为秋收做准备。
工匠坊里,工匠们用云中郡送来的铁料,打造出更多的兵器和农具;练兵场上,士兵们穿着新补充的铠甲,拿着新打造的弯刀,训练的热情越发高涨;街巷里,百姓们忙着晾晒粮食,缝制新衣,空气中弥漫着久违的安稳气息。
而代州的赵奎,得知永安镇粮库被袭、粮草被烧,又听闻雁门关开辟了山林粮道,与云中郡互通有无,气得当场摔碎了茶杯。他派去拦截山林粮道的士兵,都被林苍布设的暗哨和陷阱击退,不仅没能阻断粮道,反而损失了不少人手。
“萧烈!我与你不共戴天!” 赵奎坐在代州将军府的大堂里,脸色铁青,对着手下的将领们怒吼,“传令下去,集结代州所有兵力,三天后进攻雁门关!就算拼了代州军的家底,也要踏平雁门关!”
将领们面面相觑,却不敢违抗命令,只能硬着头皮下去集结兵力。可代州军的士兵们早己听闻雁门关军民同心、粮草充足,又有云中郡支援,根本不愿送死,不少士兵甚至在夜里偷偷逃跑,投奔雁门关。
三天后,赵奎勉强集结了三千代州军,朝着雁门关进发。可还没到城下,就被早己埋伏在 “鹰嘴崖” 的突袭营和从云中郡赶来的张毅副将队伍夹击。代州军本就士气低落,遭遇突袭后瞬间溃散,赵奎在亲兵的掩护下,带着几百残兵狼狈逃回代州。
经此一役,代州军元气大伤,再也无力进攻雁门关。赵奎则因 “通敌叛国”“损兵折将” 的罪名,被朝廷派来的御史弹劾,最终被革职查办,押往京城问罪。
消息传到雁门关,军民们欢呼雀跃。百姓们自发地在城门口张灯结彩,士兵们则在练兵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萧烈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欢腾的景象,又望向西北方向的山林粮道 —— 那里的炊烟袅袅升起,与云中郡的方向连成一片,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两地紧紧相连。
林苍走到萧烈身边,递给他一碗酒:“将军,双线破局,赵奎倒台,这下雁门关终于能安稳一阵子了。”
萧烈接过酒碗,一饮而尽,目光望向远方的草原:“安稳只是暂时的。匈奴还在黑松林虎视眈眈,边境的太平,需要我们用刀剑和信念守护。但只要我们军民同心,盟友相助,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没有守不住的家园。”
夕阳的余晖洒在雁门关上,将城墙染成金色。山林粮道上,运输粮草的骡马队缓缓前行,铃铛声在山谷中回荡;练兵场上,士兵们的喊杀声与百姓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属于雁门关的 “太平歌”。萧烈握紧腰间的虎头刀,知道这场 “双线破局” 的胜利,只是守护边境的新开始 ——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己做好准备,带着弟兄们、百姓们和云中郡的盟友,继续坚守这片土地,首到草原上的风再也带不来战争的硝烟。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边尘啸》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XKX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