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雪落在雁门关的城楼上,将青灰色的砖石染成一片洁白。将军府内,萧烈正与陈默、苏文等人商议来年的均田制推行计划,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 京城派来的传旨太监,正顶着风雪,朝着将军府疾驰而来。
“将军,朝廷派太监来了,看样子是有重要旨意。” 亲兵匆匆走进议事堂,语气中带着几分紧张。自雁门军大败匈奴后,朝廷虽多次下旨嘉奖,却始终对萧烈手握重兵心存忌惮,此次突然派传旨太监前来,不知是福是祸。
萧烈放下手中的文书,神色平静:“知道了。传令下去,大开中门,率文武官员前往府外迎接,礼数务必周全。”
片刻后,将军府外的广场上,萧烈带领陈默、陈武、林苍、苏文等文武官员,整齐地排列在雪地里,等候传旨太监的到来。寒风卷着雪花,打在官员们的脸上,却没人敢有丝毫懈怠 —— 这不仅是对朝廷的尊重,更是对萧烈的支持。
远处,一队身着锦袍的太监簇拥着一辆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马车停下,一名身材微胖、面色白净的太监从车上走下来,正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李德全。他手持明黄圣旨,走到萧烈面前,脸上带着几分倨傲,却也不敢过分怠慢。
“雁门关守将萧烈接旨!” 李德全尖细的声音在雪地里回荡,官员们纷纷跪倒在地,萧烈也单膝跪地,双手接过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雁门关守将萧烈,忠勇可嘉,屡破匈奴,保境安民,功绩卓著。特封萧烈为镇北将军,总领雁门、代郡、吕梁山脉等地军政要务,许其自行任免辖区内西品以下官员,赏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铠甲一副。望萧烈不负朕望,再接再厉,为朝廷守护好北方边境,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广场上一片寂静。官员们纷纷抬头,眼中满是震惊与喜悦 —— 镇北将军,虽只是正三品武官,却总领三地军政,还拥有自行任免官员的权力,这无疑是朝廷对萧烈的极大信任,也是对雁门军实力的认可。
萧烈站起身,双手捧着圣旨,语气恭敬:“臣萧烈,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所能,守护北方边境,不负陛下所托!”
李德全脸上露出笑容,上前一步,拍了拍萧烈的肩膀:“萧将军,陛下对你可是寄予厚望啊!此次封你为镇北将军,还许你自行任免官员,就是希望你能安心守边,为朝廷分忧。”
萧烈心中清楚,朝廷此次的册封,并非完全出于信任,更多的是权衡利弊后的无奈之举 —— 冒顿虽暂时撤军,却仍在草原上虎视眈眈,中原各地又时有叛乱,朝廷急需萧烈这样的将领守护边境,不得不给予他更多的自主权。但无论如何,这对雁门军而言,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李公公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府中己备好薄酒,还望公公赏光。” 萧烈笑着说道,示意陈默将李德全请入府中。
府内的宴席上,李德全借着酒意,旁敲侧击地询问萧烈对朝廷的态度,萧烈则始终以 “忠君报国、守护边境” 为由,巧妙地回避了敏感问题。同时,他还让陈默将早己准备好的五百两白银和两匹上等云锦送给李德全,李德全见状,心中大喜,对萧烈的态度也越发恭敬。
次日,李德全启程返回京城。萧烈带领官员们将其送至城外,临别时,李德全悄悄对萧烈说道:“萧将军,陛下虽信任你,但朝中仍有不少人对你心存忌惮。你日后行事,还需谨慎,多向朝廷上奏,汇报边境情况,让陛下放心。”
萧烈点头应道:“多谢公公提醒,萧某谨记在心。”
送走李德全后,萧烈立刻召集文武官员,在议事堂召开会议。他将圣旨放在案上,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朝廷封我为镇北将军,许我自行任免辖区官员,这既是信任,也是责任。我们不能辜负朝廷的期望,更不能辜负百姓的信任。从今日起,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大力整顿军政,发展生产,为雁门军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当即下令,对辖区内的军政进行全面改革:
1. 官员任免:由陈默、苏文负责,对雁门、代郡、吕梁山脉等地的现有官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留任,不合格者罢免;同时,从前来投奔的人才中选拔有能力、有品德的人,填补空缺职位,尤其是地方县令、县丞等基层官员,务必做到任人唯贤,确保地方治理的高效与公正。
2. 军队建设:由陈武、林苍负责,扩大军队规模,从辖区内的青壮百姓中招募士兵,将雁门军从六千人扩展到一万人;同时,加强军队训练,制定严格的训练制度,提高士兵的战斗力;还需完善军队建制,设立专门的军需官、军医官、情报官等,确保军队的正常运作。
3. 经济发展:由苏文与前来投奔的商人共同负责,扩大均田制的推行范围,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加强与草原部落的互市贸易,扩大贸易规模,增加税收;同时,发展手工业,尤其是兵器制造、纺织、冶铁等行业,提高辖区内的经济实力。
4. 民生改善:由陈默与地方官员负责,在辖区内增设学堂,普及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读书识字;建立医疗体系,在各郡县设立医馆,为百姓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还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桥梁、水利工程,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
命令下达后,官员们纷纷行动起来,辖区内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官员任免方面,陈默与苏文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从品德、能力、政绩等多个方面对现有官员进行考核。经过一个月的考核,共罢免不合格官员三十余人,选拔新官员五十余人,其中不乏出身贫寒却有真才实学的人。这些新官员上任后,积极推行萧烈的政策,认真处理政务,很快就赢得了百姓的认可。
在军队建设方面,陈武与林苍在辖区内张贴招募告示,百姓们纷纷响应,不到一个月就招募到西千名青壮士兵。这些新兵经过严格的训练,很快就融入了雁门军,成为了军队的新生力量。同时,军队的建制也得到了完善,军需供应、医疗保障、情报收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也随之增强。
在经济发展方面,苏文与商人们扩大了互市贸易的规模,在雁门关、代郡等地设立了多个互市点,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与草原的战马、皮毛、奶制品在这里大量交换,不仅满足了双方的需求,还为雁门军带来了丰厚的税收。同时,手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工匠坊的规模不断扩大,兵器制造、纺织、冶铁等行业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辖区内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在民生改善方面,陈默与地方官员在辖区内增设了二十余所学堂,招募了一批有学识的文人担任教师,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医馆的设立也为百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许多之前因没钱看病而延误治疗的百姓,如今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的修建,也改善了百姓的出行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萧烈的支持也更加坚定。
消息传到云中郡与邺城,李默与慕容垂纷纷派人前来祝贺。李默表示,愿意与萧烈加强军事合作,共同抵御匈奴的进攻;慕容垂则提出,希望与萧烈在经济领域展开合作,共同发展贸易,实现互利共赢。萧烈积极响应,与他们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进一步巩固了联盟关系。
几个月后,朝廷派来的巡查官员来到雁门辖区,看到辖区内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军队战斗力强大的景象,心中满是震惊。他们将所见所闻详细汇报给皇帝,皇帝对萧烈的政绩也十分满意,再次下旨嘉奖萧烈,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与绸缎。
萧烈站在雁门关的城楼上,望着辖区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成为镇北将军,拥有自行任免官员的权力,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他还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无论是朝廷的猜忌、匈奴的威胁,还是内部的治理问题,都需要他谨慎应对。
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身边有陈默、陈武、林苍、苏文等志同道合的伙伴,有忠诚勇敢的雁门军士兵,有支持他的百姓。只要他们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雁门关上,将这座古老的关城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萧烈握紧腰间的虎头刀,目光望向远方的草原与中原大地,心中坚定 —— 他会永远守护在这里,用自己的一生,践行镇北将军的使命,为北方边境的和平与稳定,为中原百姓的幸福与安康,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相信,在他的努力下,雁门辖区一定会成为中原最繁荣、最稳定的地区之一,他也会成为一名让百姓爱戴、让朝廷放心、让后人敬仰的镇北将军。
作者“南极老翁”推荐阅读《边尘啸》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KX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