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决战的硝烟散尽半月有余,雁门关外的草原恢复了往日的寂静,唯有风中偶尔夹杂的焦土气息,还在诉说着不久前的激战。将军府议事堂内,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案上,那份由慕容垂亲笔签署的 “分地盟约” 泛着柔和的光泽 —— 盟约明确标注,将太原郡下辖的常山、中山两城及周边三县划归萧烈管辖,连同两城囤积的三万石粮食、两千副铠甲,一并移交雁门军。
“将军,燕国的交割官员己在城外等候,还带来了常山、中山两城的户籍名册与土地账册。” 苏文捧着厚厚的账册走进来,指尖在 “常山户籍三万八千、中山良田十二万亩” 的字样上划过,语气难掩欣喜,“这两城不仅人口密集、物产丰富,还扼守太行山东麓的要道,拿下这两城,我们的辖区就从雁门、代郡一线,延伸到了河北腹地,真正形成了稳固的北方屏障。”
萧烈放下盟约,目光落在舆图上。常山、中山两城如同两颗钉子,牢牢钉在太原与邺城之间,既阻挡了前秦苻坚向东扩张的可能,又能随时呼应燕国,形成 “北雁门、南邺城” 的联防格局。更重要的是,两城储存的粮草与军械,足以支撑雁门军扩编,解决了战后兵力不足的难题。
“传我命令,让陈武带领五千士兵,随燕国官员前往两城接收防务;林苍带两千猎户营士兵,负责护送粮草与军械回雁门;苏文你随我前往太原,协调两城的官员任免与百姓安置。” 萧烈站起身,语气沉稳,“记住,接收城池不是目的,稳固统治、安抚民心才是关键。严禁士兵扰民,严禁官员贪腐,若有违反,军法处置!”
三日后,萧烈抵达太原。此时的太原城己恢复了生机,街道上行人往来,商铺陆续开门,只是百姓们的脸上仍带着对战争的忌惮。萧烈没有先入太守府,而是首接前往城门口的流民安置点 —— 这里聚集了近千名从常山、中山逃来的百姓,大多是因战前联军劫掠而流离失所。
“老人家,家里还有亲人吗?” 萧烈走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面前,递过一块干粮。老人接过干粮,颤巍巍地说道:“儿子被联军抓去当苦力,至今下落不明,就剩我老婆子一个人了。” 周围的百姓纷纷围拢过来,诉说着自己的遭遇,眼中满是无助。
萧烈心中一沉,当即对身边的官员说道:“立刻张贴告示,凡从常山、中山逃难来的百姓,可凭户籍认领土地与种子,官府提供三个月的口粮;家中有亲人被联军掳走的,登记造册,官府会派人寻找,若不幸遇难,给予丧葬补助。”
告示张贴后,流民安置点瞬间沸腾起来。百姓们纷纷排队登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萧烈看着这一幕,心中更加坚定了 “以民为本” 的信念 —— 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才能真正稳固统治,才能在未来的中原乱局中占据主动。
与此同时,陈武带领士兵抵达常山。燕国交割官员将城池防务移交后,便带着随从返回邺城。陈武没有放松警惕,立刻下令:加固城墙,修补防御工事;清查城内的联军残余势力,收缴私藏的兵器;组织士兵巡逻,维护城内秩序。同时,他还按照萧烈的指示,张贴均田制告示,将城内的无主土地分配给百姓,鼓励他们开垦荒地。
林苍则在护送粮草回雁门的途中,遭遇了一小股联军残兵的袭击。残兵约有五百人,试图抢夺粮草,却被早有准备的猎户营士兵击溃。林苍没有赶尽杀绝,而是俘虏了残兵首领,得知他们是被冒顿强行征召的东胡牧民,因战败不敢返回草原,只能西处劫掠求生。林苍按照萧烈的政策,发放少量粮食,让他们返回东胡部落,并带话给东胡首领:若愿与雁门军和平共处,可开放互市,进行贸易往来。
半个月后,常山、中山两城的接收工作基本完成。萧烈从雁门、代郡调派了二十名优秀官员前往两城,担任县令、县丞等职务;同时通过科举选拔,录用了三十名当地的寒门子弟,充实官员队伍。这些官员上任后,积极推行萧烈的政策: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改进农具;普及教育,在两城各设立一所学堂,让百姓的孩子有机会读书识字。
在兵力扩编方面,萧烈根据两城的人口与兵源情况,制定了扩编计划:在常山、中山两城各招募两千名青壮年男子,编入守城营;从雁门军现有士兵中选拔两千名精锐,编入骑兵营与猎户营。扩编后的雁门军总兵力达到八千人,其中骑兵营三千人、猎户营两千人、守城营三千人,兵种更加齐全,战斗力大幅提升。
为了提升军队的战斗力,萧烈还对扩编后的军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骑兵营继续使用乌孙战马,进行奔袭、冲锋、阵法演练;猎户营加强弓弩训练与山地作战演练;守城营则进行城防建设、攻城器械操作演练。同时,萧烈还从工匠坊调派了五十名工匠,前往两城设立兵器作坊,打造新的兵器与铠甲,确保军队的装备供应。
消息传到邺城,慕容垂对萧烈的治理能力更加敬佩。他派使者前往雁门,送来贺礼,同时提议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开放燕、雁边境的互市贸易,促进经济交流;建立情报共享机制,及时通报中原与草原的动向;在边境地区开展联合巡逻,防范联军残兵与土匪的骚扰。萧烈欣然同意,双方的联盟关系更加稳固。
前秦苻坚得知萧烈夺取常山、中山两城并扩编军队后,心中满是忌惮。他原本想趁汾河决战后雁门军元气大伤之际,出兵夺取太原,却没想到萧烈不仅快速恢复了实力,还扩大了势力范围。苻坚不得不放弃进攻太原的计划,转而加强关中地区的防御,防止萧烈与慕容垂联手进攻前秦。
萧烈站在太原郡的城楼上,望着远处的太行山脉,心中满是感慨。夺取常山、中山两城,不仅扩大了势力范围,充实了兵力与粮草,更重要的是,为雁门军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知道,中原乱局仍在继续,前秦、燕国、南楚等势力还在互相攻伐,草原部落也未完全臣服,但只要他坚守 “以民为本、整军备战” 的策略,团结盟友,就一定能在乱世中占据主动,为天下百姓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家园。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太原城的城楼上,将萧烈的身影拉得很长。他握紧腰间的虎头刀,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 属于他的传奇,还在继续;属于雁门军的辉煌,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XKX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