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雨连续三日滋润着雁门大地,将军府议事堂的窗棂敞开,清新的泥土气息混着草木清香涌入室内。萧烈正对着舆图沉思,案上摊着各地送来的奏报:太原郡新修的水渠己通到田间,今年粮食预计增产西成;中山郡科举选出的寒门官员刚到任,就解决了当地百姓的灌溉纠纷;骑兵营用乌孙战马完成了百里奔袭演练,半个时辰便能抵达代郡边境 —— 一切都在朝着稳固的方向发展,可他的眉头却始终没有舒展。
“将军还在忧心苻坚的动向?” 陈默披着半旧的青布长衫走进来,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中原舆地考》,雨水打湿了他的鞋角,却丝毫未影响他沉稳的神色。他将书卷放在案上,指尖在舆图中央的 “洛阳” 二字上轻轻一点,“前秦虽强,却有一个致命的软肋 —— 洛阳。这座城是中原腹心,北控黄河、南接伊洛,既是交通枢纽,又是粮棉产区,苻坚派王猛驻守此地,看似稳固东进防线,实则将心腹暴露在我们眼前。”
萧烈抬眼,目光落在洛阳的位置:“洛阳城高池深,王猛又有五万大军驻守,我们若贸然进攻,恐难取胜。更何况,苻坚在关中还有十万兵力,一旦我们陷入攻城战,他派兵驰援,我们会腹背受敌。”
“将军顾虑的是兵力与时机,可我们若换个角度想 —— 洛阳不仅是前秦的防线,更是中原百姓心中的‘天下之中’。” 陈默翻开《中原舆地考》,指着其中一段记载,“自东汉以来,洛阳便是帝都,百姓对其有深厚的情感认同。苻坚残暴,王猛在洛阳横征暴敛,百姓早己怨声载道。我们若以‘解救百姓、恢复中原’为名南下夺洛,不仅能获得民心,还能切断前秦东进的粮道与退路,一举两得。”
他走到舆图前,手指在雁门、洛阳、长安之间划出一条弧线:“从雁门到洛阳,走太行陉古道,七日便可抵达。我们可兵分两路:一路由陈武率五千骑兵,昼伏夜出,绕至洛阳西侧,切断王猛与长安的联系;一路由林苍率三千猎户营士兵,提前潜入洛阳周边,联络当地百姓与不满前秦统治的官员,作为内应;将军亲率七千步兵,携带攻城器械,从正面进军,形成合围之势。”
萧烈心中一动,却仍有顾虑:“慕容垂那边如何应对?我们南下夺洛,若他趁机偷袭雁门后方,怎么办?”
“这正是我要与将军说的第二点。” 陈默微微一笑,取出一份密报,“根据斥候传回的消息,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在幽州练兵,意图吞并辽东的小部落,燕国暂无精力顾及雁门。我们可派苏文前往邺城,告知慕容垂‘南下夺洛、共抗前秦’的计划,许他战后分得洛阳周边三县,既能稳住他,又能让他牵制前秦的河北兵力,防止苻坚派兵驰援洛阳。”
苏文此时正好走进来,听到两人的对话,立刻补充道:“洛阳周边的粮产量占前秦中原地区的三成,若能夺取洛阳,我们的粮储至少能增加一倍;城中还有前秦囤积的五千副铠甲、三千柄弯刀,足以装备我们扩编后的军队。更重要的是,洛阳有不少中原名士,若能将他们招揽过来,对我们治理中原、赢得民心,有极大的帮助。”
林苍也从外面赶来,身上还带着训练的汗水:“猎户营士兵己熟悉山地作战,若提前潜入洛阳周边,定能联络到足够的内应。前秦在洛阳的守军虽有五万,却多是强征的百姓,战斗力低下,且军心涣散,只要我们发起进攻,他们很可能会不战而降。”
萧烈看着将领们坚定的眼神,又低头看向舆图上的洛阳 —— 这座中原腹心之城,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他的目光。他忽然想起半月前巡查代郡时,南极老翁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一位老农对他说的话:“将军若能平定中原,让我们不再受战乱之苦,我们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会支持将军。” 百姓的期盼,像一股暖流,瞬间驱散了他心中的顾虑。
“好!就按先生之计办!” 萧烈猛地拍案,语气斩钉截铁,“传我命令,即刻开始筹备南下夺洛事宜,分三步走,确保万无一失!”
第一步,联络内应与稳定后方。林苍挑选三千名经验丰富的猎户营士兵,乔装成流民、商贩,分批潜入洛阳周边的偃师、巩县、孟津三县。士兵们深入村落,与百姓交谈,诉说前秦的残暴与萧烈的仁政,很快就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不少曾在前秦军队中服役的百姓,主动加入内应队伍,愿意为雁门军提供洛阳守军的布防图与粮草囤积地信息。同时,苏文前往邺城,面见慕容垂,告知南下夺洛计划,并许以洛阳周边三县的利益。慕容垂虽有顾虑,但在利益的诱惑与前秦的威胁下,最终同意出兵牵制前秦河北兵力,并承诺不偷袭雁门后方。
第二步,整军备战与物资准备。陈武带领五千骑兵营士兵,进行针对性的奔袭训练,每日清晨出发,奔袭百里后返回,熟悉太行陉古道的地形;同时,士兵们每人准备两匹战马、三日干粮,确保行军速度。工匠坊日夜赶制攻城器械,新造的云梯增加了防护板,可抵御箭矢攻击;投石机的射程提升到一百五十步,石弹裹上浸油的麻布,点燃后可焚烧城门。粮草方面,从太原、常山、中山三城调运十万石粮食,存入沿途的驿站,确保军队行军途中的粮草供应。
第三步,兵力部署与制定进攻策略。萧烈将军队分为三路:东路军由林苍率领,三千猎户营士兵作为内应,在进攻前一日夜里,偷袭洛阳周边的前秦粮仓,烧毁粮草,制造混乱;西路军由陈武率领,五千骑兵从太行陉古道出发,绕至洛阳西侧的函谷关,切断王猛与长安的联系,防止前秦援军进入洛阳;中路军由萧烈亲自率领,七千步兵携带攻城器械,从正面进军,待东路军制造混乱、西路军切断援军后,发起总攻,夺取洛阳。
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雁门辖区内的百姓得知萧烈要南下夺洛、解救中原百姓,纷纷主动支援 —— 有的百姓送来粮食,有的百姓帮忙制造攻城器械,有的青壮年男子甚至报名参军,希望能为平定中原出一份力。短短半个月,萧烈的军队就扩充到一万五千人,士气高涨,人人都渴望着战斗的到来。
消息传到洛阳,王猛心中大惊,立刻派人向长安求援,并加强洛阳的城防 —— 在城墙外侧挖掘深壕,壕沟内布满尖木;城楼上增加弓箭手与投石机的数量;同时,下令紧闭城门,严禁百姓出入,试图阻止雁门军的内应活动。可他的这些措施,反而加剧了百姓的不满,更多的百姓偷偷与雁门军的内应联系,愿意为雁门军打开城门。
萧烈站在雁门关的城楼上,望着南方,心中满是坚定。南下夺洛,不仅是为了夺取一座城池,更是为了赢得中原百姓的民心,为了平定中原乱局,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他知道,这场战斗不会轻松,但有将领们的支持,有百姓们的拥护,他一定能取得胜利。
“传我命令,三日后,三路大军准时出发,南下夺洛!” 萧烈高声下令,声音在雁门关上空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遵命!” 将领们齐声应道,眼中闪烁着战斗的光芒。
三日后,雁门军三路大军如期出发。东路军的猎户营士兵潜入洛阳周边,西路军的骑兵奔袭函谷关,中路军的步兵朝着洛阳稳步前进。一场决定中原格局的战斗,即将在洛阳城下展开,而萧烈与他的雁门军,正朝着统一中原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http://www.220book.com/book/XKX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