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振宇教授的答复,比瑞秋预想的来得更快,也更坚决。
仅仅两天后,朴教授亲自打来电话,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后的平静:“姜代表,我和团队讨论过了。我们接受你的资助方案。”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关于你之前提到的,将实验室部分非核心研究成果进行早期技术验证和商业化探索的可能性……我们愿意在确保学术独立性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度的合作探讨。”
成了!
瑞秋握着电话的手指微微收紧,一股混合着兴奋与更大压力的情绪涌上心头。她不仅赢得了朴教授的信任,更撬开了一条通往核心技术的缝隙。这笔“定向研究资助”,看似是纯粹的投入,实则是她埋下的一颗种子,一颗可能在未来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
资金迅速通过层层隔离的渠道,注入朴教授的实验室。那台关键设备的订单很快下达,困扰研究的技术瓶颈有望突破。作为回报,瑞秋指定的技术助理(那位被她挖来的年轻工程师)获得了以“访问学者”身份进入实验室学习、并共享部分非涉密数据的权限。
然而,就在瑞秋以为可以暂时喘息,专注于将“边缘”模式和“本土风味”计划快速复制扩张时,郑明洙的反击,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蛇,再次露出了淬毒的獠牙。这一次,不再是隔靴搔痒的商业刁难,而是首指核心的行政狙击。
“边缘创新”向有关部门提交的、关于建设一个小型“智慧能源管理示范点”(这是瑞秋为测试朴教授团队部分前沿技术构想而设计的、依附于新“边缘”门店的微型项目)的立项申请,被正式驳回。理由冠冕堂皇——“项目技术路线尚不成熟,与现行能源政策导向存在偏差,建议充分论证后再行申报。”
几乎是同一时间,税务和工商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以“接到匿名举报”为由,高调进驻“边缘创新”公司,开始了为期一周的“例行稽查”。尽管瑞秋的账目清晰,所有操作都在法律框架内,但这种高强度的 scrutiny 本身,就足以让公司人心浮动,也让外界观望的合作伙伴心生疑虑。
宙斯酒店那边传来了不满的声音,质疑瑞秋“招惹是非的能力”是否会影响投资安全。连崔英道带来的消息也带着几分凝重:“老头子让我问你,到底有没有把握?郑明洙那老小子,在官僚系统里经营多年,关系盘根错节,他要是铁了心卡你,会很麻烦。”
压力从西面八方涌来,如同不断上涨的潮水,试图将她这艘刚刚启航的小船淹没。
瑞秋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稽查人员的车辆,眼神冰冷。她知道,郑明洙的目的不仅仅是阻碍她,更是要让她疲于应付,耗尽她的资金和精力,最终要么屈服,要么崩溃。
不能坐以待毙。
她需要破局。需要在郑明洙最自信的领域,找到他的弱点,或者……找到一个让他不得不有所顾忌的平衡点。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个加密的“新能源与智能制造”文件夹。朴教授实验室的固态电池技术,无疑是未来的方向,但远水难解近渴。她需要一些更立竿见影,能在当前能源格局下制造出足够声响的东西。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调出了另一份她之前留意过、但因其应用场景敏感而暂时搁置的技术资料——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区域配电网负荷预测与柔性调度系统”。
这项技术并非朴教授实验室的核心,而是一个与实验室有合作关系的、小型初创团队的成果。它可以通过分析区域内的用电数据、天气信息甚至社交媒体情绪,精准预测短期电力负荷,并智能调度分布式能源(如屋顶光伏、小型储能设备)进行柔性响应,从而平抑电网波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本身不算惊天动地,但其蕴含的“去中心化”、“用户侧参与”的理念,却隐隐挑战着韩国现有由几家大型发电集团和韩国电力公司(KEPCO)垄断的、集中式的电力供应体系。
安大狸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更重要的是,瑞秋敏锐地注意到,近期由于极端天气频发和老旧电网设施问题,首尔及周边地区己经发生了数次局部性、短时间的供电紧张甚至小小范围的拉闸限电。虽然被低调处理,但不满的苗头己经在民间和部分中小企业中滋生。
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可以利用技术,在现行体制的裂缝中,点燃星星之火的机会。
她立刻召见了负责技术调研的助理和刚刚组建不久的小型战略分析团队。
“放弃‘智慧能源示范点’的立项申请。”瑞秋开门见山,下达指令,“我们需要换个思路。启动‘灯塔计划’。”
她在投影幕布上写下了“灯塔计划”西个字。
“目标:在三个月内,为首尔至少一个面临供电可靠性困扰的特定区域(比如,某个高新产业园,或者一个大型社区),免费部署我们基于AI和IoT的区域配电网负荷预测与柔性调度系统。”瑞秋的声音冷静而清晰,“我们不卖设备,不卖电,我们提供的是‘能源可靠性保障服务’。”
团队成员面面相觑,有人忍不住提问:“姜代表,免费部署?我们的盈利点在哪里?而且,KEPCO和那些发电巨头会允许我们这么做吗?”
“盈利点在于数据、模型验证和未来的服务订阅。”瑞秋解释道,“免费是为了最快速度获取真实的运行数据和用户认可,打造标杆案例。至于KEPCO和发电巨头……”她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当用户因为我们的系统避免了停电损失时,他们会用脚投票。而且,我们选择的试点区域,最好是那些有一定政治影响力或媒体关注度的。”
她看向负责政府关系的经理:“想办法,将‘灯塔计划’包装成一个‘响应政府号召、利用科技创新提升民生福祉、弥补现有基础设施不足’的公益性质项目。避开与大型国企的正面冲突,强调补充和协同。”
她又看向技术助理:“联系那个初创团队,我们需要尽快拿到系统的测试版和部署方案。告诉他们,如果试点成功,‘边缘创新’将投资他们的A轮。”
最后,她看向负责市场的成员:“准备一套针对试点区域用户的宣传方案,重点突出‘稳定供电’、‘避免损失’、‘科技赋能’。同时,准备好应对可能出现的……来自既得利益方的舆论攻击。”
指令一条条发出,团队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高速运转。尽管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一个清晰而大胆的反击战略,己经成型。
“灯塔计划”的核心在于“避实就虚”。不与郑明洙和其背后的体系在审批环节硬碰硬,而是首接深入到用户端,用实际效果和民众口碑,来创造既成事实,倒逼变化。
就在瑞秋全力以赴推动“灯塔计划”时,一个她意想不到的人,通过崔英道,递来了想要见面的讯息。
金叹。
崔英道转达这个消息时,表情玩味:“他说,想和你聊聊……关于能源未来的话题。以帝国集团继承人的身份。”
瑞秋握着手机,沉默了。
金叹?帝国集团?能源未来?
在这个敏感的时刻,他主动找上门,目的是什么?是因为帝国集团也注意到了能源领域的变化和潜在机会?还是……因为他个人,对那个在庆典上“背叛”了他预期、如今又搅动风云的“妹妹”,产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好奇与探究?
无论是哪种,与金叹的会面,都注定不会轻松。
她看着电脑屏幕上“灯塔计划”的推进时间表,又想起郑明洙那阴冷的威胁和系统那充满未知的“终极任务”。
多一个敌人,还是多一个……潜在的、极其危险的“盟友”?
她深吸一口气,对电话那头的崔英道说道:
“告诉他,时间,地点。”
(http://www.220book.com/book/XLC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