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一句“从长计议”,看似是在和稀泥,实则己为今日的朝堂之争,定下了基调。
他话音刚落,一个苍老而洪亮的声音,便如炸雷般响起。
“臣,反对!”
须发皆白的老将军嬴溪,手持玉笏,从武将队列中猛地跨出,一张老脸因为愤怒而涨得通红。
“太后!”他没有看王座上的嬴政,也没有看一旁的吕不韦,而是将那双浑浊却依旧锐利的眼睛,死死地盯住了赵姬,“我大秦自孝公变法以来,励精图治,以法治国,以军功立身!二十级军功爵位,乃是,我大秦,强盛之基石!非有,开疆拓土之功,非有,斩将夺旗之勇,不得,位列朝堂!此,乃,先君,用鲜血与白骨,为我等,立下的……铁律!”
“卫尉一职,乃九卿之一,掌宫门卫屯兵,护卫君王与太后之安危!此等重任,非百战之将、宗室之贤,不能担当!让一个,来路不明的、仅凭,太后您,一言之宠的内侍,担此大任,是置王上安危于何地?置我大秦百年基业于何地?!”
他的声音,在麒麟殿内振聋发聩,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赵姬的脸上。
“嬴溪老将军所言极是!臣,附议!”
“宦官干政,乃取乱之道!六国之中,因此而亡国者,不胜枚举!太后三思啊!”
“我大秦将士,皆是铁血男儿,岂能听命于一介阉人?此举,必使军心动摇,国本不稳!”
以嬴溪为首,一众宗室大臣、军功勋贵,如同约好了一般,纷纷出列,言辞激烈,态度坚决。他们将“祖宗之法”、“国之体统”、“军心士气”一座座大山,毫不留情地压向了赵姬。
赵姬的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她握着凤袖的手,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她预想过会有反对,却没预想过反对会来得如此猛烈,如此……整齐划一。
她求助似的看向吕不韦,希望他能站出来,为自己说一句话。毕竟,嫪毐是他送进宫的。
吕不韦确实站了出来。但他一开口,却让赵姬如坠冰窟。
“太后,”吕不韦躬身一礼,语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凝重,“宗室诸公之言,虽有失当,但其心可嘉,皆是为我大秦江山社稷着想。”
“《秦律》有载,内侍者,司宫中洒扫、侍奉起居之事,不得与外臣交通,不得干预朝政。此乃孝公亲定之铁律,百年来无人敢违。”
“嫪毐此人,或有寸功,或有忠心,太后欲赏赐金银、赐予田宅,皆无不可。但卫尉一职,乃国之重器,非军功、非德行,不可授之。若因太后一人之喜,而坏百年之法度,臣,身为相邦,万万不敢奉诏。”
他的话,说得滴水不漏。他没有像宗室那样情绪激动,而是站在“法理”与“国体”的制高点上,将赵姬所有的路,都堵得死死的。
这是吕不韦第一次,在朝堂之上,如此明确地、毫不留情地,驳回了赵姬的意志。
赵姬彻底愣住了。她看着吕不韦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首冲天灵盖。她这才明白,在这些男人的眼中,所谓的旧情,所谓的恩宠,在真正的权力与法则面前,是何等的不值一提。
她环顾西周,看到的是宗室们义愤填膺的脸,是文臣们低头不语的默认,是吕不韦公事公办的冷漠。朝堂之上,竟无一人,为她说话。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了王座之上。她的儿子,嬴政。
少年天子从始至终没有再说一句话,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用一种冰冷的、审视的目光,看着这一切。那眼神,仿佛在说:母后,这便是您要的朝堂,这便是您要挑战的规矩。
赵姬感到了一阵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她像一只被群狼环伺的羔羊,进退失据。
“好……好得很!”她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声音因为极致的愤怒而微微颤抖,“既然诸位都拿祖宗之法来压我,那此事,便就此作罢!”
说完,她猛地一甩凤袖,不再看任何人,转身便走。那决绝的背影,充满了被羞辱的愤怒和不甘。
“恭送太后——”
身后,是百官们整齐划一的、仿佛得胜凯旋般的行礼声。
这声音,如同一记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她的脸上。
麒麟殿外,阳光明媚,但赵姬的心,却比这咸阳最冷的寒冬,还要冰冷。
(http://www.220book.com/book/XMN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