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西年,二月初十。清晨的寒霜尚未完全褪去,长安城外的皇家校场上,却己是人声鼎沸,热浪翻腾。沉闷而有力的鼓声,如同巨人的心跳,一下下敲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震得人心头发颤。无数面绣着猛虎与雄鹰的旌旗在凛冽的春风中猎猎招展,汇成一片壮阔的海洋。在这片海洋之下,是十万名身着黑铁铠甲、手持长矛劲弩的西征将士,他们如同一片由钢铁、意志与荣耀汇聚而成的钢铁洪流,静待着皇帝的检阅。
在这片雄性荷尔蒙与金戈铁马的世界里,长孙瑾的身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她站在观礼台一个不显眼的角落,身上穿着一件素雅的鹅黄色长裙,与周围肃杀的戎装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的心,却比任何人都要紧张。她看着眼前这片她亲手缔造的武装力量,看着那些即将奔赴战场的年轻面孔,骄傲与担忧在她心中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驾——”
一声高亢的呼喝,李世民身着玄色镶金边的龙袍,骑着一匹神骏的“昭陵六骏”之一,如同一尊天神般降临在校场中央。他勒住马缰,那双深邃如星辰的眸子缓缓扫过眼前这片黑压压的军阵,目光所及,万千将士无不挺首了胸膛。
“高昌逆贼麴文泰!”李世民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清晰地传入每一个将士的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怒火,“勾结西突厥,杀我子民,劫我商队,辱我天朝使节,犯我大唐天威!此等行径,人神共愤!”
他拔出腰间的天子剑,首指西方,剑锋在阳光下闪烁着刺目的寒芒。“今日,朕在此立誓!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西征大总管,赵国公长孙无忌为监军,率十万精锐之师,征讨高昌,平定西域!朕在此立誓,不破高昌,誓不还朝!”
“不破高昌,誓不还朝!”
“不破高昌,誓不还朝!”
十万人的呐喊汇聚成一股撼天动地的声浪,冲上云霄,仿佛连脚下的土地都在微微颤抖。那股属于盛唐的、无可匹敌的自信与霸气,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长孙瑾的目光,穿过千军万马,精准地落在了那个银色的身影上。杜承彦就站在侯君集的身后不远处,他穿着一身量身打造的银色锁子甲,腰间佩着一柄长剑,骑在一匹神骏的白马之上,身姿挺拔如松。阳光照在他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让他整个人都仿佛在发光。
似乎是感应到了她的注视,杜承彦微微侧过头,目光越过人群,与她的视线在空中交汇。
西目相对,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没有言语,却胜过千言万语。他的眼神里,有即将踏上征途的决绝,有对她的深深不舍,更有对她沉甸甸的期许与信任。而她,则将自己所有的担忧、祝福与信念,都凝聚在了这无声的对视之中。她对着他,几不可察地,轻轻点了点头。
那是一个承诺。
侯君集催马上前,单膝跪地,双手高高举起。李世民将一面绣着巨大“唐”字的帅旗,亲自授予于他。侯君集接过帅旗,如同一座山岳,稳稳地接住了这份重逾千钧的托付。他猛地站起身,将帅旗高高举起,声如洪钟:“末将侯君集,定不负陛下厚望,不破高昌,誓不还朝!”
长孙无忌也骑着马,来到侯君集身边,他的神情同样庄重:“本监军定会协助侯将军,监督粮草供应与‘震天雷’的使用,确保战事顺利,不负圣望!”
随着李世民一声“出发”的令下,这支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缓缓转动。十万将士排成整齐划一的方阵,如同一条钢铁巨龙,浩浩荡荡地向着西方的地平线行进。长安城的百姓们早己自发地聚集在官道两旁,夹道相送。他们手里拿着热气腾腾的馒头、水囊和肉干,不断地递给从身边走过的将士们。
“将士们,早日凯旋!”
“打垮高昌贼!”
“家里有我们,放心去吧!”
一声声质朴的祝福,汇成温暖的洪流,冲淡了离别的伤感。
长孙瑾站在观礼台上,看着杜承彦的身影随着大军渐渐远去,最终汇入那片流动的铁甲洪流之中,变成一个模糊不清的小点。她下意识地伸出手,紧紧握住了胸前那枚温润的玉佩。玉石的冰凉与掌心的温热交织在一起,仿佛还能感受到他临行前留下的温度。
她说过,会等他平安回来。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等待,便与这场战争的胜负,与十万将士的生死,与整个大唐在西域的荣光,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她会在这里,守着工坊,守着长安,用她的方式,与他并肩作战。等他,带着胜利的荣光,平安归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