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8章 承彦荐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化学博士的女相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爱吃龙虎汤的林默”推荐阅读《化学博士的女相之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杜承彦升任吏部郎中后,便一头扎进了文山会海之中。吏部掌管天下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是六部中最核心也最复杂的部门。他的职责,正是负责官员的“考功”,即对官员的政绩进行评定,以此作为升迁贬谪的主要依据。

然而,他很快便发现了一个潜藏在帝国官僚体系深处的顽疾。在他面前堆积如山的考核卷宗里,许多出身寒门的官员,尽管在地方上政绩斐然,才干出众,但在最终的评语中,却往往被贴上“尚需磨砺”、“资历尚浅”的模糊标签,被那些盘踞吏部多年的老吏们,用“家世不显”、“背景单薄”的潜规则,死死地压着,得不到应有的提拔。他们的卷宗,如同他们的命运一样,被束之高阁,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

这日,杜承彦正在灯下批阅卷宗,看得心烦意乱。忽然,一份来自中郎将常何府中的幕僚评语,引起了他的注意。常何是一介武夫,为人粗疏,他递交的奏折向来是寥寥数语,空洞无物。但最近几份奏折,却变得文理通畅,见解独到,对时政的分析更是鞭辟入里,颇有见地。

杜承彦立刻命人去查,得知这些奏折皆出自常何府中一位名叫马周的幕僚之手。卷宗上记载,马周,博州茌平人,曾任博州助教,因不满当地官员贪腐,愤而弃官,后穷困潦倒,辗转来到长安,投奔了常何。

“弃官?是性情刚烈,还是恃才傲物?”杜承彦心中好奇,立刻派人备车,亲自前往常何府邸,要见一见这位神秘的马周。

他见到马周时,马周正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儒衫,在院中一棵老槐树下读书。他面容清瘦,眼神却异常明亮,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沧桑与锐利。杜承彦开门见山,与他谈论起当下的时政。

“马兄,依你之见,此次关中大旱,除了赈灾祈雨,可有治本之策?”杜承彦问道。

马周放下书卷,侃侃而谈:“治本之策,在于水利。与其耗费民力挑水,不如以工代赖,组织灾民修葺前朝旧渠,疏浚河道。如此既解了燃眉之急,又为日后的农耕打下了基础,一举两得。”

“那对于西域治理呢?”

“西域初定,当以安抚为主。驻军是威慑,商路才是血脉。当减免商税,鼓励中原商队西行,以商养军,以商融民。待其繁荣,人心自附,比之百万雄兵,更为有效。”

杜承彦越听越心惊,最后,他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马兄以为,我大唐官员考核,最大的弊病在何处?”

马周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毫不讳言:“在于重门第,轻实绩!世家子弟,凭借祖荫,入仕便占高位,即便庸碌无为,也能平步青云。而寒门之士,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却需在底层苦苦挣扎,一生难有出头之日。长此以往,朝堂之上,皆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纨绔,而真正的治国之才,却只能明珠蒙尘,这岂非是国家之大患?官员考核,应唯才是举,重实绩而轻家世,方能激浊扬清,让天下英才为我大唐所用!”

这番话,如同惊雷,狠狠地劈在杜承彦的心上。这正是他这些日子来,在卷宗中看到的、感受到的,却未能清晰表达出来的痛点!他激动地站起身,握住马周的手,郑重地说道:“马兄之才,远胜朝中那些尸位素餐的世家子弟!你不该屈居于一个幕僚之位。我杜承彦,定要向陛下举荐你,让你有机会一展胸中抱负,为我大唐效力!”

然而,举荐之路,却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得多。当他将马周的奏折和举荐信呈给吏部尚书时,这位老成持重的尚书却摇了摇头:“承彦,此人才华是有的,但他出身寒门,毫无根基,且曾‘弃官’,此乃大节有亏,品行不端。若破格提拔他,恐难服众,也会坏了朝堂的规矩。”

杜承彦据理力争:“尚书大人!陛下曾三令五申,‘用人唯才,不拘一格’!马周有经天纬地之才,有匡时济世之志,岂能因他出身寒微、一时意气用事,便将他的一生都否定?若我大唐因出身而弃才,那天下万千寒门学子,该是何等心寒?谁还愿意为我大唐尽忠效力?”

他的声音在大堂中回响,掷地有声。见尚书依旧犹豫,杜承彦心一横,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带着马周撰写的、关于时政弊病与改革方略的万言奏折,亲自入宫,请求面圣。

在御书房,李世民听完了杜承彦的陈述,又拿起那份万言奏折,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欣喜。他当即下旨,宣马周入宫问话。在御前,马周对答如流,引经据典,将关中旱情、朝政积弊、边疆策略等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见解深刻,远超许多朝中老臣。

李世民龙颜大悦,当场拍板:“真乃朕之傅说、房玄龄也!”他当即任命马周为“监察御史”,正八品,官阶虽不高,却有弹劾百官之权,是天子耳目。

马周上任后,不负众望,雷厉风行地弹劾了数名贪腐懒政的官员,深得李世民信任,后来更是一路高升,成为了贞观朝的一代名臣。而杜承彦“知人善任”、“有伯乐之眼”的名声,也因此传遍了整个朝堂。李世民在一次私下的闲谈中,曾对杜如晦赞道:“你家承彦,不仅能上阵杀敌,更能为朕发掘贤才,真是难得!”

当晚,杜承彦回到府中,在书房里将此事说与长孙瑾听。他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说道:“瑾妹妹,你看,以后我负责在朝堂上举荐贤才,你负责在工坊和书斋里改良技术、编撰典籍。咱们一政一技,文武相济,共同为大唐效力,岂不快哉?”

长孙瑾为他研着墨,笑着点头:“好啊,这再好不过了。只是,”她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关切,“举荐寒门官员,难免会触动那些世家大族的利益,你初入吏部,根基未稳,需多加小心才是。”

杜承彦握住她的手,心中一暖。他知道,她明白他。他做的这一切,不仅仅是为了大唐,更是在为他们未来的政治道路,悄然积累着最宝贵的财富——一支由贤才组成的、忠于他们理念的政治力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化学博士的女相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