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瑾的声音,如同一道清泉,注入了太极殿这片即将沸腾的油锅,瞬间平息了所有的纷争与嘈杂。当她说完第三策,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震惊与钦佩的死寂。
李世民高坐于龙椅之上,他看着殿中那个身形单薄、却仿佛撑起了整片天空的女子,心中的狂喜与豪情,如同火山般喷发。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那压抑了许久的帝王威严与自信,在这一刻,尽数回归!
“好!好!好!”他连说三个“好”字,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回荡在金碧辉煌的殿宇之间,“就依瑾儿所言!朕今日便以这三策为国策,退突厥,安边疆!”
他站起身,目光如电,扫过下方那些目瞪口呆的臣子,声音洪亮如钟,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工部尚书听旨!”他高声下令。
工部尚书立刻出列,跪地听令。
“朕命你即刻召集工部所有能工巧匠,按照长孙洗马的图纸,日夜赶制‘铁刺猬’地雷一万枚!所需款项,国库实报实销!吏部侍郎杜承彦,负责监造及押运事宜,务必在十日之内,将这批神物运抵并州、代州前线,不得有误!”
“兵部尚书听旨!”
兵部尚书闻声出列。
“朕命安西都护郭孝恪为特使,即刻从高昌启程,绕道前往回纥王庭!你熟悉草原部落的风俗,更兼具文武之才,此去,务必说服回纥首领,让他们倒戈一击!朕许你便宜行事,若事成,当记首功!”
“户部尚书听旨!”
“臣在!”
“朕命你即刻调拨国库粮食十万石、锦缎千匹、药材百箱,派专人护送,火速送往并州、代州等受灾州县!并传朕旨意,免除边境三州三年赋税,所有徭役,悉数豁免!告诉朕的子民,大唐,永远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一道道圣旨,如同一条条精准的指令,从太极殿发出,迅速传向帝国的各个角落。整个大唐的战争机器,在经历了短暂的混乱之后,以一种惊人的效率,开始高速运转起来。满朝文武看着这位重新掌控了全局的帝王,再看看那位站在殿中、神情平静的女子,心中只剩下敬畏与信服。
---
次日清晨,天色微明,长安城的城门外,一支由数百辆马车组成的庞大车队,己经整装待发。车队中央,是一辆被厚重帆布覆盖的特种马车,里面装载的,正是第一批连夜赶制出来的“铁刺猬”地雷。
杜承彦身披银甲,腰悬长剑,站在车队之前。他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温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即将奔赴战场的肃杀与坚毅。
就在他准备上马出发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城内快步走来。是长孙瑾。她手中拿着一卷刚刚绘制好的地图,晨风吹动着她的裙摆,眼中满是担忧。
“承彦哥哥。”她走到他面前,将地图递了过去,“这是我根据边境的急报,连夜绘制的埋伏点示意图。上面标注了所有适合部署地雷的山谷、隘口和水源地。务必让士兵们将这些位置牢记在心,并做好清晰的标记,以免日后发生误伤。”
杜承彦接过那还带着她体温的地图,郑重地点了点头:“放心,我记住了。每一个字,都记在心里。”
长孙瑾又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小的、用油布包裹的物件,递给他:“这里面是改良的火镰和引火石,比军中现有的更易点燃,也防潮。万一遇到雨天,也能用得上。”
杜承彦接过那沉甸甸的关心,心中一暖。他伸出手,紧紧地握住了她微凉的手,那双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手,此刻却有些微微颤抖。
“瑾妹妹,”他凝视着她的眼睛,声音低沉而坚定,“你在长安,也要保重。朝堂之上,人心叵测,你要多加小心。等我……等我退敌归来,我们就去终南山,看那硫磺矿,再也不分开了。”
长孙瑾看着他眼中那份浓得化不开的爱意与不舍,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眶微微泛红:“我等你。我等你,凯旋。”
杜承彦松开手,翻身上马。他最后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仿佛要将她的模样刻进心里。随即,他猛地一拉缰绳,高声喝道:“出发!”
车队缓缓启动,车轮滚滚,朝着北方那片烽烟西起的土地,浩浩荡荡地驶去。长孙瑾站在城门口,看着那面写着“杜”字的帅旗,在晨风中越走越远,最终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边境战争,更是对他们夫妻二人,以及他们所推行的新政,第一次最严峻的考验。她心中充满了担忧,但更多的,是一种坚定的信念。
她相信他,也相信他们共同为大唐所做的一切。她转身,迎着初升的朝阳,走回了长安城。她的战场,在这里。而他的战场,在远方。他们虽相隔千里,却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着。
作者“爱吃龙虎汤的林默”推荐阅读《化学博士的女相之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