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眼前的麻烦,刘桂芳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好好规划她和盼娣的未来。
手里的资金渐渐充裕起来(系统空间和实际手里的钱加起来有十几块了),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改善伙食和盼娣的上学问题。
她带着盼娣,去供销社扯了几尺颜色鲜亮的花布,给盼娣做了两身新衣裳。小姑娘穿上新衣服,高兴得在屋里转圈圈,小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光彩。刘桂芳看着,心里又酸又暖。
接着,她又买了不少粮食和一小块肥肉,准备炼点猪油,以后炒菜也香。家里餐桌上,不再是稀粥咸菜,偶尔能看到点荤腥,盼娣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润起来。
然后,她去了厂子弟小学。凭借着她的“三寸不烂之舌”(主要是说明家庭情况变化,并隐晦地表示街道王主任也关心此事),加上盼娣年龄确实符合,学校终于同意让盼娣九月份插班入学。
拿到入学通知的那天,盼娣抱着通知书,看了又看,眼睛亮晶晶的:“妈,我真的能上学了?”
“能!当然能!”刘桂芳搂着女儿,“我闺女以后还要考大学呢!”
盼娣用力地点点头,把小脸埋在妈妈怀里,闷声说:“妈,你真好。现在的日子,真好。”
听着女儿的话,刘桂芳眼眶有些发热。是啊,真好。这一切,都是她“骂”出来的!值!
日子仿佛走上了正轨。刘桂芳白天依旧去菜市场摆摊,生意不温不火,但加上系统时不时的“进账”,维持母女俩的生活绰绰有余。她不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怼人,更多的时候,是路见不平,或者纯粹看某些人不顺眼。
比如,看到有壮汉插队买肉,她会首接开骂:“哎呦,这么大个子白长了?排队都不会?要不要我教教你什么叫先来后到?”怼得对方面红耳赤,在众人鄙夷的目光中灰溜溜去排队。【奖励六毛】
又比如,看到有婆婆当众刻薄儿媳妇,她会冷嘲热讽:“当婆婆的没个婆婆样,欺负小辈算什么本事?有本事回家管好你自个儿儿子!瞧把你给能的!”把那婆婆气得首翻白眼。【奖励七毛】
她的“侠名”(或者说恶名)渐渐传开。菜市场里,小商贩们对她又怕又敬,因为她在,那些收保护费的小混混都不敢来了。普通市民则觉得,有这个“悍妇”在,市场秩序都好了不少。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仍在涌动。
张国栋被厂工会“关心”之后,在家里发了好大一通脾气,把王秀芬都骂了一顿,认定是刘桂芳搞的鬼,心里对她的怨恨更深,但短期内确实不敢再上门。
张招娣更是视刘桂芳为毕生耻辱,在学校里抬不起头,连带着把盼娣也恨上了。
最不甘心的是张家宝。他没了经济来源,狐朋狗友也散了,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他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刘桂芳,心里酝酿着更恶毒的报复念头。
这天傍晚,刘桂芳收摊回家,远远地看见自家门口站着一个人影,似乎有些眼熟。
走近一看,居然是那天在菜市场买肥皂的旧军装男人——赵大山。
赵大山手里拿着几根粗细均匀的铁丝和一把钳子,看见刘桂芳,他点了点头,开口道:“同志,我路过,想起你马扎坏了,顺手帮你弄了点铁丝。”
刘桂芳愣了一下,这才想起这茬。她看着赵大山手里明显是精心准备的材料,心里有些诧异,也有些警惕。这年头,无事献殷勤……
“哦,谢谢啊,多少钱?我给你。”刘桂芳说着就要掏钱。
赵大山摆摆手,脸上没什么表情,语气却很诚恳:“不值什么钱,厂里的边角料。我看你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举手之劳。”
说完,他也不等刘桂芳再说什么,蹲下身,动作麻利地开始用铁丝加固那个松动的马扎腿。他的手法很熟练,一看就是常干活的。
刘桂芳站在旁边,看着这个沉默寡言却行动力十足的男人,心里第一次在面对外人时,有了一丝异样的感觉。不是想怼人的那种,而是……一种久违的,被人善意对待的怔忡。
马扎很快修好了,比原来还结实。
赵大山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好了。能用一阵子了。”
“……谢谢。”刘桂芳干巴巴地道谢。
“不客气。”赵大山看了她一眼,目光在她因为劳作而有些凌乱的头发上停留了一瞬,没再多说,转身走了,依旧是他那标志性的挺拔背影。
刘桂芳看着修好的马扎,又看了看赵大山消失的方向,心里嘀咕:这人……有点奇怪。
不过,目前看来,不像坏人。
她摇摇头,把这点小插曲抛在脑后。眼下,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面对——那几个逆子,绝不会就此沉寂。更大的风雨,或许还在后头。
但她刘桂芳,无所畏惧。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骂来……钱来!
她的新人生,才刚刚精彩起来!
爱吃肉啊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O4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