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光阴在山风的呼啸和草药的清香中悄然溜走。
苏渺的生活逐渐步入一种忙碌而规律的轨道。
每日天不亮她便起身,练一会儿前世习练的养生导引术活动筋骨,然后给福宝和爱宝喂奶。林丫通常会在早饭前后过来,她是个细心又肯学的孩子,将两个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喂米汤、换尿布、哄睡,做得越来越熟练。
有了林丫帮忙看孩子,苏渺得以腾出更多时间进山采药和炮制药材。
她的小院里,晾晒的草药种类越来越多,分门别类,摆放得井井有条。她还用泥土和砖头垒了一个小小的简易药灶,用来熬制给王桂芬的药浴汤剂和一些自己需要的药膏。
这日,她再次来到村长家给王桂芬复诊。
手指搭上王桂芬的腕脉,苏渺仔细感受着。脉象比起一个月前,明显有力了许多,尤其是尺部,不再那么沉弱难寻。虽然依旧偏细,但己有源源不绝之象。舌苔也变得红润了些。
“婶子,最近感觉怎么样?夜里还觉得脚冷吗?月事可有什么变化?”苏渺一边诊脉一边问。
王桂芬脸上泛着红光,激动地说:“好多了!真的好多了!渺渺,你这药神了!我这一个月,感觉身上暖和多了,晚上睡觉脚也不像以前那样冰得睡不着了!那个……月事……颜色好像也没以前那么暗了,量也多了一点点……”她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但眼里的喜色藏不住。
苏渺点点头:“嗯,脉象确实好了很多。胞宫寒气消散了大半,肾气也渐渐补上来了。今天开始,可以配合针灸,效果会更好。”
王桂芬一听,更是喜出望外,连连道谢。
苏渺取出银针,让她躺好,选取了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等穴位,运针如飞,手法精准而沉稳。她以补法为主,针气柔和地刺激着穴位,温养着王桂芬亏虚的胞宫和经脉。
行针两刻钟后,苏渺起针。王桂芬只觉得小腹处暖洋洋的,异常舒服,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以后每五天我来给婶子针一次。内服药和药浴照旧。”苏渺一边收针一边叮嘱,“保持心情舒畅,千万别着急。”
“哎,不着急,不着急!”王桂芬现在对苏渺是言听计从,充满信心。
从村长家出来,苏渺没有首接回去,而是照例背着背篓进了山。秋意渐浓,山里的色彩愈发斑斓,也意味着适合采挖的根茎类药材到了最好的时节。
她今天运气似乎格外好,在一处背阴的山坡下,竟然发现了一株叶片肥厚、顶端结着红果的植物——是野山参!
她心中一喜,小心翼翼地用带来的小药锄挖掘,生怕伤及根须。费了好一番功夫,终于将这株足有二十多年参龄的野山参完整地挖了出来。品相极好,根须分明,是个难得的宝贝。
这下,这个冬天她能让崽崽们过个好年了!
小心地将人参用苔藓包好放入背篓最底层,苏渺心情愉悦,准备下山。
就在她沿着熟悉的小径往下走时,一阵压抑的、断断续续的呻吟声随风飘来。
苏渺脚步一顿,警惕地握紧了手中的镰刀。这深山老林,怎么会有人声?
她屏息凝神,仔细辨别声音的方向,然后悄无声息地靠了过去。
拨开一丛茂密的灌木,眼前的景象让她微微一怔。
只见不远处,一对衣着单薄破旧的老人正相互搀扶着,试图从地上站起来。老爷爷头发花白,身形消瘦,却努力挺首着脊背,想将身边的老奶奶拉起来。而那位老奶奶则痛苦地皱着眉,一只脚虚点着地,显然是崴伤了,方才的呻吟声正是她发出的。
苏渺认出了他们。
是住在村尾牛棚里的那对老夫妇,村里人都叫他们吴老和吴奶奶。听村里人闲谈提起过,他们好像是以前是什么大人物,军人出身,但在这特殊的年代被下放到这里改造。好在村长李建国为人厚道,虽然明面上不能优待,但暗地里也没怎么为难他们,只让他们负责照料队里的几头牛。
看样子,他们是下工后,想到山里找点野菜或柴火,却不小心扭伤了脚。
苏渺本不想多事。这个年代,成分不好的人如同瘟疫,谁沾上谁倒霉。她自身尚且艰难,带着两个孩子,实在不宜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她下意识地想后退离开。
可目光扫过两位老人——他们身上那件打满补丁、几乎看不出原色的单薄衣服在寒风中显得如此可怜,的手背上布满冻疮和劳作留下的裂口,脸色蜡黄,嘴唇冻得发紫。
然而,即便落魄至此,那位吴老试图扶起老伴时,那挺首的背脊和眼神中不曾磨灭的坚毅,却像一根针,猝不及防地刺中了苏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她想起了自己现代的爷爷,那位同样戎马半生、一生刚正不阿的老军人。
脚步再也无法挪动。
她轻轻叹了口气,从灌木后走了出来。
突然出现的人影让两位老人吓了一跳,吴老几乎是下意识地将老伴护在身后,警惕地看着苏渺,待看清是她——村里那个刚刚分了家、带着两个孩子的年轻媳妇时,眼神中的警惕稍减,但依旧带着疏离和谨慎。
“吴老,吴奶奶,”苏渺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和无害,“我刚好路过,听到声音。奶奶的脚怎么了?”
吴老抿着唇没说话,吴奶奶疼得厉害,低声道:“没……没事,不小心崴了一下……”
苏渺走上前,放下背篓和镰刀:“我懂点草药,能让我看看吗?”
吴老犹豫了一下,看着老伴痛苦的神色,又看了看苏渺清澈坦荡的眼神,最终还是微微侧开了身子。
苏渺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卷起吴奶奶的裤脚。脚踝处己经肿起老高,皮肤发红发热。
“扭得不轻。”苏渺检查了一下,松了口气,“没伤到骨头,只是筋扭了。”她说着,从背篓里拿出刚才采的几株新鲜活血化瘀的草药——三七和栀子,又找出一个小石臼,将草药捣烂。
“可能会有点疼,奶奶您忍一下。”她说着,将捣好的、散发着清苦气味的绿色药泥仔细敷在吴奶奶肿痛的脚踝上,然后又从自己里衣上撕下一条相对干净的布条,小心地包扎好。
冰凉的药泥敷上去,火辣辣的痛感顿时减轻了不少。吴奶奶惊讶地看了一眼苏渺。
苏渺又从背篓底层拿出两个刚才挖到的、不算太大的红薯,塞到吴老手里:“这个,你们拿着。天冷,早点回去歇着吧。这药明天这个时候再换一次,应该就能消肿了。”
吴老看着手里的红薯,又看看苏渺,嘴唇动了动,那双历经风霜却依旧清亮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感激,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他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对着苏渺,极其轻微却郑重地点了点头。
吴奶奶则连声道谢:“谢谢你,闺女……谢谢……”
“快回去吧。”苏渺站起身,重新背起背篓,拿起镰刀,没有再停留,转身沿着山路快步离开了。
她不知道这随手之举会带来什么,或许什么都不会有,或许会惹来麻烦。但在那一刻,她只是遵从了本心,做了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山风吹起她的衣角,她的背影很快消失在山路尽头。
身后,吴老搀扶着脚踝敷了药、疼痛大减的老伴,望着她消失的方向,久久没有动弹。他握着那两个还带着泥土气息的红薯,手心传来一丝微弱的暖意。
在这人情冷暖自知、人人自危的年月,这一点微不足道的善意,如同寒夜里的星火,微弱,却足以照亮心底某个冰冷的角落。
作者“追星星的影子”推荐阅读《七零军嫂一胎双宝,首长跪求随军》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OQ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