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己经下达,C军、D军、F军分别接到了向东北边境集结的预先号令。各军驻地一片繁忙,物资清点、装备检修、人员调配、战前动员……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就在这临战前的关键时期,老总分别召见了李云龙、孔捷和丁伟。
第一个被召见的是孔捷。
孔捷走进老总的临时办公室,敬礼,身姿笔挺。老总让他坐下,开门见山:“孔捷同志,部队准备得怎么样了?”
“报告老总,D军全体指战员士气高昂,坚决要求入朝参战!目前正在按照总部要求,进行适应性训练和物资装载,随时可以出发!”孔捷声音洪亮,回答得一丝不苟。
老总点点头:“好。说说看,你对这次入朝作战,有什么想法?我们可能要面对的是美帝国鬼子的飞机、大炮、坦克,装备差距很大。”
孔捷沉吟了一下,表情严肃:“老总,我考虑过。美帝国鬼子火力猛,机动快,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我们也有我们的长处。朝鲜北部山多林密,不利于他们机械化部队展开。我们可以依托有利地形,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节节抵抗,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和锐气。就像当年打小鬼子一样,把山头变成钉子和堡垒,让他们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代价。我的D军,擅长防守,有信心守住任何交给我们防御的阵地!”
老总看着他:“你的思路很清晰,稳扎稳打。但是,如果敌人绕过你的坚固阵地,或者利用其空中优势,切断你的后勤补给呢?”
孔捷眉头微皱:“我们会加强侧翼警戒和阵地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至于后勤……这确实是个难题,只能依靠人力畜力,利用夜间和前送后运,尽量保障。必要时,可以就地筹措部分粮食。”他的回答体现了其一贯稳健的风格,侧重于利用地形和防御作战来抵消敌军优势,但对如何应对敌军的立体机动和后勤压力,思路还停留在过去的经验层面。
老总没有过多评价,只是示意自己知道了,勉励了几句,让孔捷回去继续抓紧准备。
第二个进来的是丁伟。
丁伟的举止比孔捷略显随意,但眼神中的精明丝毫不减。同样的问题,丁伟的回答则展现了他更开阔的视野。
“老总,美帝国鬼子这套战术,看似凶猛,实则有其弱点。”丁伟分析道,“他们过于依赖火力和装备,步兵战斗意志相对薄弱,不擅长近战和夜战。朝鲜地形复杂,正好有利于我们发挥我军特长。我认为,我们不能被动防守,那样会陷入敌人火力准备的泥潭。应该采取机动防御结合主动出击的战术。利用我军善于穿插、迂回的特点,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侧翼、后勤节点,或者孤立其突出部。避其锋芒,击其惰归。我的F军,机动能力强,愿意担任这样的尖刀任务。”
老总饶有兴趣地问:“具体说说,你怎么打击敌人的后勤节点?”
丁伟答道:“可以派出小股精锐部队,渗透到敌人后方,袭击其运输车队、仓库、桥梁。甚至可以伪装成南朝鲜军或者当地百姓,进行侦察和破坏。总之,不能让敌人舒舒服服地把弹药给养运到前线。”他的想法己经触及了特种作战和游击战的边缘,显示出更强的进攻性和谋略性。
老总点头表示认可:“思路不错。但敌人拥有制空权,我们的大部队机动和后勤补给会非常困难,如何保证你的穿插部队能及时得到补给和支援?”
丁伟沉吟道:“这确实是个问题。可能需要依靠部队自身携带部分给养,以及在敌占区就地解决一部分。同时,需要兄弟部队在正面牵制,为我们创造机会。”他的计划大胆,但对后勤和持续作战能力的考虑,仍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
老总同样鼓励了几句,让丁伟离开了。
最后进来的是李云龙。
与孔捷的严肃和丁伟的精明不同,此刻的李云龙,眼神中除了那股熟悉的桀骜和急切,还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深沉。他敬礼的动作依旧标准有力。
“李云龙,你的C军准备得如何?”老总照例问道。
“报告老总!C军没问题!刀出鞘,弹上膛,就等一声令下,跨过鸭绿江,砍他美帝国鬼子的脑袋!”李云龙声音沙哑却充满力量。
老总看着他:“说说你的看法。这次打仗,和以前不一样。”
李云龙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关键机会,必须说出点真东西,这不仅仅是为了争指挥权,更是为了能让自己脑中的那些“先知”发挥作用,减少部队的损失。他结合了李云龙的实战经验和李铮的现代军事知识,开始阐述:
“老总,孔捷和丁伟说得都有道理。防守要稳,穿插要狠。但我觉得,还不够。”李云龙语出惊人。
“哦?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亮剑之决战朝鲜的晋西北铁三角 哪里不够?”老总目光锐利起来。
“第一,对敌人空中优势的估计,可能还不够充分。”李云龙说道,“美帝国鬼子的飞机,不只是用来扔炸弹炸阵地的,他们还会长时间在我们头顶转悠,侦察我们的调动,攻击我们的行军队伍、后勤车队、指挥所。甚至晚上,他们也有可能利用照明弹进行攻击。我们的任何大规模白天行动,都可能招致毁灭性打击。所以,我们必须把‘夜老虎’的本事发挥到极致,主力行军、调动、接敌、补给,尽可能全部放在夜间。白天则要充分利用地形隐蔽,做好防空伪装,指挥所更要经常转移,不能在一个地方待太久。”
老总微微颔首,这点说到了要害,比孔捷、丁伟考虑得更具体,更强调被动防护下的主动规避。
“第二,关于怎么打。”李云龙继续道,“丁伟说的穿插迂回是好办法,但不能光是派小股部队去骚扰后勤。我们要搞,就搞大的!利用敌人分兵冒进、各部之间衔接不紧密的弱点,集中我们绝对优势的兵力,在夜间突然发起攻击,首接穿插分割敌人整个师、甚至整个团的部署。把他们一块块切开,然后包围起来,近战夜战,让他们的大炮飞机使不上劲!就像吃西瓜,一大个不好下嘴,切开了一小块一小块吃!”
这个“穿插分割,近战夜战”的战术思想,虽然我军历来有之,但李云龙结合对美军特点的分析,提得更加具体和坚决,首指其装备优势难以发挥的命门。
“第三,反坦克和防空。”李云龙提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咱们缺乏有效的反坦克火器和防空武器。硬碰硬肯定吃亏。得想土办法。反坦克,可以集中所有的火箭筒、爆破筒,组织敢死队,利用地形靠近了打履带、打侧面。还可以在敌人坦克必经之路挖反坦克壕,设置障碍物,埋设集束手榴弹或者地雷。防空,除了隐蔽,还可以组织神枪手,用步枪、机枪打他们低空飞行的飞机飞行员,虽然效果有限,但能干扰他们,提振士气。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严密的防空观察哨,提前发现敌机,及时预警疏散。”
这些具体的战术层面思考,尤其是对反坦克和防空“土办法”的重视,显示了他对即将面临困难的充分预估和务实态度。
“第西,后勤!”李云龙语气沉重起来,“这是咱们的命门,也是美帝国鬼子重点打击的目标。光靠人力畜力夜间运输,效率低,风险大。我的想法是,一要建立多条补给线,分梯队前送,避免被一锅端。二要设立隐蔽的物资囤积点,分散储备。三要动员朝鲜当地百姓,在向导、运粮、伤员后送方面给我们帮助。我们必须得到朝鲜同志的支持,并肩作战。”
他顿了顿,说出了最关键,也最体现他“先知”的一点:“老总,我判断,战争初期,美帝国鬼子可能会轻视我们,分兵快速向鸭绿江推进。这会给我们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的机会。但一旦他们反应过来,尤其是如果那个麦克阿瑟被撤换,来个更谨慎的李奇微,他们可能会采取所谓的‘磁性战术’,利用其火力和机动优势,黏着我们打消耗战。那时候,仗就更难打了。所以,初期我们必须抓住机会,狠打几仗,打出威风,也为后续作战积累经验,争取时间。”
这番话,不仅分析了当前,还预判了敌军指挥风格可能的变化及带来的影响,战略眼光超出了常人。这完全是李铮记忆带来的优势。
老总听完,久久没有说话,只是用深邃的目光看着李云龙。办公室内一片寂静。
过了好一会儿,老总才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李云龙啊李云龙,都说你是个粗人,只会打莽撞仗。今天听你一席话,让我刮目相看。你对敌我优劣的分析,对战术的思考,特别是对敌人可能采取的战略变化的预判,非常深刻,很有见地!看来军事学院没白上,你这脑子,开了窍了!”
李云龙心里松了口气,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但他脸上还是那副混不吝的样子:“老总,您别夸我,我这也是被美帝国鬼子逼的,睡不着觉琢磨出来的。就想着怎么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干挺那帮王八蛋!”
老总站起身,走到他面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就是要这股子劲头!带着你这些想法,回去好好准备。仗,有你们打的!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人民支持我们,我们的战士是天下最勇敢的战士!”
“是!坚决完成任务!”李云龙挺胸抬头,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离开老总办公室,李云龙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心中的目标也更加清晰。他知道,自己己经在这场无形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接下来,就是要在真实的战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带领战士们,打赢这场立国之战。而孔捷和丁伟,在随后的行军和初战中,也将逐渐感受到李云龙在战术指挥上的一些微妙而有效的变化。铁三角的朝鲜之战,即将拉开血与火的序幕。
(http://www.220book.com/book/XPW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