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济阴郡的定陶城上,李偃正盯着案上的密信,指节捏得发白。信纸是张敖常用的桑皮纸,盖着他的私印,字里行间却满是“交易”——“愿以东平郡半数存粮,换王将军袭济阴后路,共分定陶城货栈”。旁边还附着一张“粮囤分布图”,标注得密密麻麻,连东平郡西仓的守军数量都写得清清楚楚。
“张敖这老狐狸!”李偃猛地将密信拍在案上,震得茶杯里的茶水溅出来,“我日日等他的粮,他倒好,背地里跟王烈勾结,想吞了我的济阴!”
帐下副将孙恒连忙上前:“将军,这信会不会是玄甲军伪造的?毕竟粮船刚被烧,玄甲军最盼着我们内讧。”
“伪造?”李偃抓起密信,指着私印,“这印是张敖的真印!去年他借我粮时,我见过一模一样的!再说,王烈那厮本就贪得无厌,张敖给粮,他能不动心?”他越想越怒,拔出腰间长刀,劈在案角,“传令下去,点两万济阴步,明日一早去任城郡边界,我倒要看看,王烈敢不敢接这‘粮’!”
孙恒还想再劝,却见帐外跑进来一个小兵,手里拿着探报:“将军!任城郡方向有动静,王烈的五千锐骑,正往济阴边界移动,像是要袭我们的粮囤!”
李偃眼睛一红,咬牙道:“好!好个王烈!真敢来!孙恒,你带一万步守定陶,我亲自带一万步去边界,定要让这两个叛徒付出代价!”
他不知道,这封“天衣无缝”的密信,出自探哨军统领卫峥之手。此刻卫峥正藏在定陶城外的破庙里,看着李偃的军队出城,嘴角勾起一丝笑意。他身边的斥候递来干粮:“统领,李偃真上钩了,接下来怎么办?”
卫峥咬了口饼,指了指东平郡的方向:“派人去给赵将军送信,说李偃和王烈要打起来了,让玄甲轻骑营盯着张敖,别让他趁机捡便宜。另外,去陈留告诉孟大人,流民可以安心种地了,李偃暂时顾不上这边。”
陈留郡的田埂上,孟昭正陪着新投的政事人才许文修查看粟苗。许文修原是兖州郡府的小吏,因不满张敖苛政辞官,听说玄甲军在陈留分田安民,特意来投。他蹲下身,拨了拨嫩绿的粟苗,对围过来的流民道:“这苗长得好,再过十日要间苗,一株留两苗就够,太密了长不壮。”
流民王阿婆连忙记下:“许大人,俺记住了!俺一定好好种,不辜负玄甲军给的地。”
不远处,苏清鸢带着玄甲医营的医兵,正在给流民孩子们施种痘苗。她手里拿着瓷针,轻轻在孩子胳膊上划了个小口,敷上特制的痘痂粉:“这是‘痘苗’,敷了以后就不容易得天花了,三天内别沾水。”
孩子们虽有些害怕,但看着苏清鸢温柔的眼神,都乖乖伸出胳膊。许文修看着这一幕,对孟昭道:“孟大人,玄甲军不仅能打仗,还能让百姓安心,这兖州,迟早是林缚的。”
孟昭笑着点头:“是啊,林帅常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为守天下打基础。”
当天傍晚,济阴与任城的边界上,李偃的济阴步与王烈的任城锐骑撞在了一起。王烈本是听说李偃要袭他的粮囤,才带兵来防,见李偃真的领兵过来,也红了眼:“李偃!你不好好守定陶,来我任城撒野干什么?”
“撒野?”李偃提着刀冲上去,“你跟张敖勾结,想吞我济阴,还敢问我?”
两军瞬间厮杀起来,济阴步结阵抗骑,任城锐骑来回冲锋,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在旷野上回荡。首到夕阳西下,双方都死伤惨重,才各自撤军。李偃回到营中,看着满营伤兵,心里满是悔意——他隐隐觉得,自己可能中了玄甲军的计。
冰灯街的云澄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QD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