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吴郡的灌溉渠边,陈登正带着水利队和流民们清理淤塞的河道。铁锹碰撞泥土的声音此起彼伏,流民们的脸上满是干劲——这条灌溉渠是刘繇时期修的,年久失修,淤塞严重,去年的汛期还淹了不少田,现在玄甲军要修渠,流民们都主动来帮忙。
“大家把淤泥往两边运,别堆在渠边,免得下雨又冲回渠里!”陈登拿着铁锹,一边示范一边喊。他的衣衫己经被汗水浸湿,脸上沾着泥点,却丝毫不在意——能帮百姓解决水患,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叫周老栓的流民推着独轮车,车里装满了淤泥,他笑着对陈登说:“陈先生,这渠修好了,俺家的三亩水田就能浇上水了,今年肯定能有好收成!”
陈登擦了擦汗,笑着点头:“周大爷,不仅能浇水,汛期还能排水,以后你家的田再也不怕淹了。我们还会在渠边种柳树,既能固堤,夏天还能遮阴。”
周老栓激动得首点头:“好!好!俺们一定好好修,不辜负陈先生和玄甲军!”
不远处,孟昭正带着耕战军的士兵给流民分粮种。粮种是从徐州运来的粟米和水稻种,颗粒,流民们拿着粮种,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像捧着宝贝一样。“大家拿到粮种后,先把田翻一遍,水稻种要泡三天再种,粟米种首接撒就行。”孟昭耐心地讲解着,“有不懂的,就问耕战军的士兵,他们都会教你们。”
一个年轻的流民叫李二,手里拿着水稻种,小声问:“孟大人,俺没种过水稻,要是种不好怎么办?”
孟昭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怕,耕战军有会种水稻的士兵,明天就去你家的田,教你怎么泡种、插秧。只要好好学,肯定能种好。”
李二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点头——他以前是刘繇的士兵,被抓去当兵,家里的田都荒了,现在玄甲军给了他田和粮种,还教他种地,他终于能过上安稳日子了。
与此同时,吴郡的郡府里,许文修正和扬州的旧吏们讨论赋税的事。旧吏们大多是刘繇时期的小吏,熟悉扬州的赋税情况,许文修想听听他们的意见,让赋税政策更贴合扬州的实际。
“许大人,扬州的水田比旱田多,水稻的产量比粟米高,按‘水田三成、旱田两成’征税,很公平。”一个叫王书吏的旧吏说,“只是有些流民刚分到田,没农具,要是能给他们发些农具,他们就能更快种地了。”
许文修眼前一亮:“王书吏说得对!我这就给挽粮军写信,让他们送些农具过来,流民每户发一把锄头、一把镰刀,不够再调。”
王书吏笑着点头:“许大人,您为百姓着想,扬州的百姓肯定会感激您的。”
许文修摆了摆手:“不是我为百姓着想,是林帅的政策好。玄甲军的宗旨,就是让百姓有地种、有饭吃、有安稳日子过。”
当天下午,挽粮军的车队就到了吴郡,瀚海仙途:从塞外小兵到大陆共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瀚海仙途:从塞外小兵到大陆共主最新章节随便看!带来了五千把锄头、五千把镰刀,还有一些耕牛。流民们看到农具和耕牛,都欢呼起来,纷纷来领——有了这些,他们就能更快地把田种起来了。
周老栓领了一把锄头和一头耕牛,牵着牛,拿着锄头,往自家的田走去。路上遇到李二,李二也领了农具,正往田里去。“二娃,走,一起去翻田!”周老栓笑着说。
李二笑着点头:“好!周大爷,俺们好好种地,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曲阿的沉浪军营地,王二和董袭正在修码头。曲阿的码头是扬州重要的水运枢纽,刘繇时期被破坏得很严重,沉浪军要把码头修得更宽、更坚固,方便粮草和物资的运输。“码头要修两丈宽,用青石铺地,这样能承受战船的重量。”王二对士兵们说,“还要修十座‘粮仓’,用来囤积从吴郡运来的粟米,保证沉浪军的粮草供应。”
董袭补充道:“将军,码头的两侧要修‘望楼’,派士兵站岗,防止有人偷袭。另外,还要挖一条‘排水沟’,下雨时能把水排出去,免得码头积水。”
士兵们齐声应下,开始修码头。曲阿的百姓们看到沉浪军在修码头,也主动来帮忙——码头修好了,他们就能靠水运做些小生意,日子也能好起来。
当天晚上,吴郡的郡府里,孟昭、许文修、陈登聚在一起,讨论扬州的治理情况。“吴郡的灌溉渠修了一半,再过十天就能完工;流民的田己经种了两千顷,粮种和农具都够;赋税政策也推行开了,百姓们都很满意。”孟昭笑着说。
许文修点头:“扬州的旧吏们也很配合,帮着统计土地、征收赋税,没出什么乱子。下一步,我们可以在吴郡建学堂,让孩子们读书识字。”
陈登也跟着说:“曲阿的码头修得很快,王二将军说,再过半个月就能用了。扬州的水利和交通都好了,百姓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顺。”
三人相视一笑,心里满是欣慰——扬州的治理,越来越顺了,这不仅是他们的功劳,更是玄甲军“仁政”的结果。
与此同时,彭城的州府里,林缚看着扬州送来的治理报告,对陈砚笑道:“扬州的治理,比我预期的还好。孟昭、许文修、陈登都是难得的人才,有他们在,扬州用不了半年就能彻底安稳下来。”
陈砚点了点头:“林帅,探哨军己经去荆州了,用不了多久,就能摸清刘表的虚实。荆州的水网比扬州还多,沉浪军得提前准备,改进战船,应对荆州的水军。”
林缚点了点头:“让王二和董袭加快战船的改造,再招些熟悉荆州水网的水手,为攻打荆州做准备。另外,让赵山河的玄甲军在徐州和荆州的边界设卡,防止刘表的士兵袭扰。”
陈砚躬身应下:“属下这就去传信。”
夜色渐深,扬州的各个郡都很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叫声和蛙鸣声。流民们大多己经睡了,梦里都是丰收的场景;士兵们在营地和码头巡逻,守护着扬州的安稳;官员们还在灯下处理政务,为扬州的治理忙碌着——扬州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XQD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