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与汝南交界的旷野上,孟昭正带着耕战军的士兵修建中转粮仓。粮仓要建三座,每座能囤粮五万石,选址在地势高、靠近官道的地方,防止汛期淹了。“大家把粮仓的地基打牢,用石灰和黏土混合夯筑,墙面要厚三尺,防止老鼠和潮湿。”孟昭站在粮仓的地基旁,指挥着士兵们。
士兵们干劲十足,有的扛着砖石,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在夯土。附近的百姓们也来帮忙,有的送茶水,有的送干粮。“孟大人,俺们来帮你们修粮仓,玄甲军打豫州,俺们也出份力!”一个汉子笑着说。
孟昭点头:“谢谢大家!粮仓修好了,玄甲军的粮草就有保障,就能更快平定豫州,让大家过上安稳日子。”
百姓们欢呼起来,干劲更足了。十天后,三座粮仓建成了,孟昭让人把从荆州运来的粟米搬进粮仓,每座粮仓都派了士兵守卫,防止被偷或被烧。
“孟大人,粮仓里的粟米都搬完了,共十五万石,足够前线吃三个月。”副将对孟昭说。
孟昭点头:“好!再派些士兵,在粮仓周围挖战壕,设哨卡,防止孔伷的士兵偷袭。”
与此同时,襄阳的州府里,许文修正在和刘巴讨论豫州的赋税政策。刘巴是零陵的名士,善理财,之前不满刘表的苛政,辞官在家,现在归降玄甲军,愿意负责豫州的赋税。
“刘先生,豫州多平原,粟米和小麦的产量高,我们可以推行‘平原税’,粟米和小麦每亩交三成税,比荆州的水田税低一成,鼓励百姓多种。”许文修说。
刘巴点头:“许大人说得对,豫州还有不少荒地,我们可以鼓励流民开垦,开垦的荒地免五年税,这样能增加粮食产量,也能安置更多流民。”
许文修眼前一亮:“好主意!我们还可以在豫州推广‘桑麦间种’,在桑树下种小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百姓的收入也能增加。”
刘巴笑着说:“许大人考虑得很周全,这样一来,豫州的百姓肯定会支持我们的政策。”
两人讨论了一天,制定出了《豫州赋税新策》,里面包括:平原作物税三成、荒地开垦免五年税、桑麦间种补贴、免除人头税等政策,确保百姓的负担减轻,收入增加。
当天下午,许文修把《豫州赋税新策》交给林缚,林缚看后很满意:“许大人,刘先生,你们做得很好!这份政策很贴合豫州的实际,能让百姓们受益。等豫州平定后,就立刻推行。”
许文修和刘巴躬身应下。
沉浪军的营地,文聘正在给士兵们讲解淮河的水情。“淮河的水比汉江平缓,但有几处浅滩,楼船开不过去,我们可以在浅滩设伏,用火油弹烧孔秀的战船。”文聘指着淮河的地图,“孔秀的水军战船比我们的小,投石船能轻松对付他们。”
士兵们认真听着,有的还做着笔记。周泰问道:“文将军,淮河的水流方向是自西向东,我们的战船从汉江进入淮河,是逆流,速度会慢,怎么办?”
文聘点头:“这个问题我考虑过了,我们可以在战船上装‘水轮’,靠脚蹬驱动,增加速度,就算逆流也不怕。”
董袭笑着说:“好主意!我们现在就改装战船,加装水轮。”
士兵们立刻开始改装战船,有的安装水轮,有的加固船身,忙得热火朝天。
破阵军的营地,程武正在改进炸药。之前的炸药威力不够,炸不开汝南的夯土墙,他让人在炸药里加了硫磺和硝石,增加威力。“大家把炸药装在陶罐里,周围裹上铁皮,这样爆炸时威力更大,能炸开三尺厚的夯土墙。”程武说。
士兵们点头,开始制作新的炸药。冯锐走过来,看着炸药:“程武,汝南的粮囤离城墙很近,炸开城墙后,能不能顺便拿下粮囤?”
程武点头:“将军,我们可以把地道挖到粮囤下方,炸开城墙的同时,也炸开粮囤的地基,粮囤一垮,孔伷的士兵就会慌,我们就能趁机冲进去。”
冯锐满意地点头:“好!就这么办!”
当天晚上,襄阳的州府里,林缚看着各军的准备报告,对陈砚笑道:“九军的准备很充分,粮草充足,武器改进,人才到位,攻打豫州的时机成熟了。”
陈砚点头:“林帅,卫峥传来消息,孔伷己经察觉我们要攻豫州,在汝南加派了一万守兵,粮囤的守卫也加强了。”
林缚点头:“没关系,我们的破阵军和玄甲军能应对。明天让九军出发,按计划攻打豫州!”
陈砚躬身应下:“属下这就去传信。”
夜色渐深,襄阳的九军营地亮着灯火,士兵们在收拾行装,准备出发。百姓们站在营地外,有的挥手,有的喊“保重”,有的还送来了干粮。“玄甲军,打胜仗!”百姓们喊道。
士兵们齐声回应:“谢谢乡亲们!我们一定打胜仗!”
林缚站在州府的窗前,看着远处的灯火,心里清楚,豫州的战役开始了,统一九州的路,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冰灯街的云澄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QD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