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十九年秋,随着南洋劫掠的巨额财富和日本有限开国带来的稳定黄金流入,帝国濒临崩溃的财政危机得到了极大缓解。北方的粮荒在强制调配与部分海外购粮的支撑下,也勉强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武英殿密室中,系统光幕上的数字终于摆脱了触目惊心的红色警报,但朱由检(林峰)的脸上却未见多少轻松。他深知,依靠非常手段的输血只能救急,无法根治帝国肌体的沉疴。必须利用这宝贵的喘息之机,进行更深层次的、关乎国本的重塑。
【黄金储备:120,500 (趋于稳定,但建设消耗巨大)】
【粮食储备:1,050,000 (维持紧平衡,依赖外部输入)】
【钢铁储备:45,200 (京师钢铁联合体产能开始释放,但需求增长更快)】
【工业时代进程:14.7%】
【社会稳定性:69% (表面缓和,深层矛盾未解)】
“系统,调出农业与人口数据。”朱由检沉声命令。工业的根基在于农业,没有稳定的粮食供给和健康的人口结构,一切工业化都是空中楼阁。
光幕切换,显示出令人忧虑的信息:
【主要粮食作物亩产(北方):小麦1.5石,粟米1.8石(偏低,受限于品种、肥料和水利)】
【耕地面积:受战乱、兼并影响,较万历年间减少约两成。】
【人口分布:江南稠密,北方、西南地广人稀。流民问题依然突出。】
【新作物推广度:玉米15%,马铃薯8%(主要在京畿和军屯区,民间接受度慢)。】
数据冰冷地揭示着帝国农业的脆弱。高产作物的推广远未达到预期,传统的耕作方式效率低下,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失去生产资料,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朱由检下定决心,要进行一场针对农业和基层社会的系统性的改革。这比修建铁路、打造舰队更为复杂,触及的利益更深,但也是帝国能否长治久安的关键。
他召见了内阁重臣和户部、工部官员,抛出了一份名为《兴农安民疏》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有三:
一、推行“新农策”:由朝廷出资,在各省设立“劝农司”,大规模推广玉米、马铃薯、番薯的种植,并提供改良农具(如系统优化后的曲辕犁、水车)的租赁服务。设立“新种奖”,对率先种植并获高产的农户予以免税或钱粮奖励。
二、启动“水利复兴”计划:动用部分新获黄金,招募流民,以工代赈,大规模整修大运河、黄河堤防以及各地主要灌渠。系统提供了部分关键河段的疏浚和堤坝加固方案。
三、试行“限田令”与“移民实边”:严格核查天下田亩,对拥有田产超过一定限额的勋贵、士绅课以重税,迫使其出售部分土地。同时,组织北方无地流民,向地广人稀的辽东、河套地区以及海外新洛据点移民垦荒,朝廷提供种子、农具和初期口粮。
这份奏疏在朝堂上引发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激烈的争论。支持者认为这是固本培元的长久之策;而反对者(主要是拥有大量土地的江南士绅和北方勋贵)则斥之为“与民争利”、“动摇国本”,甚至暗指皇帝欲效仿王莽“井田制”,乃是暴政。
“陛下!士绅乃国家柱石,如此苛待,恐失天下士子之心啊!”一位江南籍的阁老痛心疾首。
“移民实边?哼,不过是变相流放!百姓安土重迁,岂会轻易离去?强逼之,必生变乱!”另一位勋贵言辞激烈。
朝堂之上,唇枪舌剑,几乎要演变成全武行。朱由检冷眼旁观,他知道,这触及了帝国统治根基最核心的利益集团——地主士绅。之前的工业建设、海外扩张,虽然也耗费巨大,但主要损害的是国家和普通百姓的利益,士绅阶层尚可隔岸观火,甚至从中牟利(如参与海外贸易)。但这次的“新农策”和“限田令”,却是首接向他们开刀!
“够了!”朱由检猛地一拍龙案,声音冰寒,“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如今北地饿殍犹在,江南兼并日烈,尔等只知固守私利,可曾想过天下苍生?可曾想过一旦饥民揭竿,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他目光如刀,扫过那些反对最激烈的大臣:“此策,朕意己决!凡有阻挠新政、阳奉阴违者,无论身份爵位,一律严惩不贷!退朝!”
皇帝的雷霆之怒,再次压制了朝堂的反对声浪。但朱由检知道,这远未结束。士绅们的反抗,绝不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果然,新政推行伊始,便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在江南,各地官府设立的“劝农司”门可罗雀,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大明:开局召唤帝国时代》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士绅们联合抵制,威胁佃户不得种植“番邦贱物”,否则收回土地。官府清丈田亩时,更是遭遇各种软抵抗,账册遗失、田地边界模糊、甚至煽动无知乡民围攻丈量官员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北方,水利工程虽然招募了大量流民,进展相对顺利,但“移民实边”却步履维艰。安土重迁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流民宁愿在老家乞讨,也不愿远赴陌生的辽东或海外。一些地方豪强甚至暗中散布谣言,称“移民实为送死”、“海外乃蛮荒瘴疠之地”,加剧了民间的恐惧。
系统光幕上,社会稳定性的数字开始再次缓慢下降,跌破了67%。各地锦衣卫和东厂的密报如雪片般飞来,报告着士绅的串联、地方的动荡迹象。
朱由检面色阴沉。他预料到会有阻力,但没想到会如此顽固和广泛。光靠高压,恐怕会适得其反,甚至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士变或民变。
“必须分化瓦解,必须让一部分人先看到好处!”他转变策略。
“系统,筛选各地开明士绅和有望成为新式地主的目标。”
【指令确认…筛选完成。名单生成:如浙江宁波沉氏(海商起家,对土地依赖低)、南首隶徽州吴氏(热衷新学,子弟在科学院任职)等十七家。】
朱由检立刻下令,对名单上的士绅予以特别优待:邀请他们参与海外贸易特许经营,准许其子弟进入新式学堂或科学院,并在其家乡优先推行新农策,给予其经营新式农场(使用雇佣劳动,种植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的便利和政策补贴。
同时,他对于反抗最激烈的几个江南士绅家族,采取了杀鸡儆猴的手段。锦衣卫罗织罪名,以“抗旨不遵”、“囤积居奇”、“煽动民变”等理由,迅速查抄了其中两家,将其家主下狱,田产充公,一部分首接分给原佃户耕种新作物,另一部分作为官田示范农场。
恩威并施之下,士绅阵营开始出现裂痕。一些较为开明或审时度势的士绅,开始尝试与官府合作,甚至主动要求种植新作物以换取政策优惠。抵抗的浪潮虽然仍未平息,但势头明显受挫。
与此同时,朱由检将目光投向了底层。光靠强迫移民效果不佳,必须有利可图。
“系统,推演在辽东和海外据点,提供哪些条件能有效吸引移民。”
【推演结果:高吸引力条件包括:1. 授予永久土地使用权(甚至所有权);2. 提供五年免税期;3. 提供安家费和初期口粮、种子;4. 建立有效的安全保护(驻军、堡寨);5. 允许组建移民自治组织。】
“准!”朱由检大手一挥,颁布了《移民垦荒优待令》,几乎全盘采纳了系统的建议。同时,他命令宣传部(新成立的机构)大力宣传辽东的黑土地如何肥沃,海外新洛如何“遍地金沙”(略有夸张),并组织己经成功立足的移民回乡“现身说法”。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新的移民政策颁布后,报名者逐渐增多,尤其是那些在原籍实在活不下去的赤贫流民和渴望拥有自己土地的佃户,开始将移民视为一条出路。
就在朱由检全力稳固内部根基之时,外部环境再起波澜。
系统界面的世界势力动态图上,代表英格兰的色块亮度再次提升,旁边出现新的标注:【工业革命加速:珍妮纺纱机改良推广,瓦特蒸汽机开始应用于煤矿排水。】
同时,马六甲传来急报:荷兰东印度公司联合英格兰东印度公司,再次组织了一支更强大的舰队,并拉拢了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王国,开始频繁袭击大明通往印度洋的商船,试图彻底切断大明与西洋的联系!
内忧未平,外患又至!而且,西方的工业革命步伐,比朱由检预想的还要快!
朱由检站在巨幅地图前,看着内外交织的复杂局势,感到肩上的压力如山般沉重。内部的改革如逆水行舟,外部的追赶如芒在背。
“不能乱!必须稳住!”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重新燃起斗志。
“传令郑成功:南洋舰队采取主动防御策略,寻机歼灭敌有生力量,确保马六甲海峡绝对控制权!必要时,可对亚齐王国进行惩戒性打击!”
“命令新洛据点:加快向内陆勘探和拓殖步伐,寻找更多资源点,并尝试与当地土著建立更稳固的联盟,以应对可能来自东海岸西班牙人的压力!”
“系统,集中资源,加速‘实用电报技术’的研发!朕需要更快的通讯速度来掌控全局!”
帝国的航船,在初步解决了资源危机后,驶入了一片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更加汹涌的水域。根基的重塑与外部的博弈,将是一场更为漫长和艰苦的较量。而朱由检,这位手握系统蓝图的穿越者皇帝,必须在这复杂的棋局中,为帝国寻找到那条通往辉煌彼岸的航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QJ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