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3章 深根固柢,系统筑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开局召唤帝国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XQJ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崇祯三十一年秋,欧陆可能结成反明同盟的惊天消息,如同一盆冰水,浇醒了沉醉于南洋小胜和北美僵局中的大明朝廷。朱由检(林峰)深刻地意识到,帝国的外部环境己恶劣到了极点。任何一次战略误判,都可能将帝国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在此之前,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稳住内部,加速夯实国力根基。

武英殿密室的灯火,几乎彻夜不息。朱由检的身影长时间地投射在巨大的系统光幕上,上面不再仅仅是军事部署和资源流动,而是呈现出一幅更为宏大、更为精细的帝国内部建设蓝图。

【战略总览界面己开启】

【当前核心任务:加速工业化进程,提升综合国力,应对潜在全球性冲突。】

【子系统激活:内政优化模块、科技树管理模块、人才培育模块。】

“系统,调出全国人口、耕地、矿产分布详图。”朱由检首先关注最基础的生产要素。

光幕上,大明两京十三省的疆域以不同色块显示出来,数据流清晰标注:

【总人口估算:约 1.2 亿(受战乱影响,较明末高峰下降,但趋于稳定)。】

【耕地总面积:约 7.5 亿亩(北方战乱抛荒严重,南方开发接近饱和)。】

【主要矿产:煤(山西、北首隶)、铁(辽东、福建)、铜(云南、江西)、金(有限,主要依赖日本和北美输入)……】

【瓶颈分析:人均耕地不足,北方劳动力短缺,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运输成本高昂。】

数据冰冷地揭示了帝国的脆弱。没有足够的粮食和资源,一切工业化都是空中楼阁。

“制定‘北地复兴计划’!”朱由检下达指令,“核心:移民实边,推广新作物,兴修水利,重建北方经济。”

【指令确认!生成计划草案:】

1.

政策引导:颁布《垦荒令》,鼓励南方无地、少地农民北迁,承诺“五年不征,十年半税”,并由官府提供种子、农具、初期口粮贷款。

2.

基建先行:利用修建铁路的工程队和技术,优先修复北方主要灌渠(如陕西郑白渠、山东胶莱运河),并规划新的水库。

3.

新作物强制推广:在北方旱区,以皇庄和军屯为示范,强制推广玉米、马铃薯,并建立种子培育基地。

4.

系统辅助:启用“气候模拟”功能(消耗文化影响力),对未来三年北方主要农业区的旱涝趋势进行预测,指导水利工程布局和作物选择。

【预计效果:五年内,北方粮食自给率提升至70%,人口回流,社会稳定度+10%。所需资源:黄金 1,000,000两,劳动力峰值 500,000人。】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几乎要动用国库新获宝藏的一半。但朱由检毫不犹豫:“准!立即执行!户部、工部、兵部协同,成立‘北地复兴总督衙门’,由……由陈名夏挂帅!”他需要一位干练且支持新政的大臣来推动此事。

处理完农业根基,朱由检将目光投向工业命脉——能源与材料。

“系统,显示当前钢铁、煤炭产能及分布。”

光幕切换,显示出令人焦虑的数据:

【钢铁年产能:约 15,000吨(主要来自京师钢铁联合体,唐山钢铁厂在建)。】

【煤炭年产量:约 200,000吨(山西为主,运输困难)。】

【需求预测:仅完成规划的‘三横两纵’铁路网主干线,即需钢铁 200,000吨以上!现有产能严重不足!】

差距巨大!朱由检眉头紧锁。铁路是工业的血管,没有足够的钢铁,一切都是空谈。

“启动‘钢铁雄心’计划!”他再次下令,“目标:五年内,钢铁年产能达到 100,000吨!”

【指令确认!生成计划草案:】

1.

技术突破:集中科学院力量,优先完成“贝塞麦转炉”和“平炉炼钢”技术的完善与推广(系统提供关键参数优化)。

2.

资源整合:在山西、辽东、福建等铁矿、煤矿富集区,规划建设五个大型钢铁联合体,配套建设专用铁路支线。

3.

能源保障:大力发展山西煤炭开采,引入蒸汽抽水机、矿井提升机(系统提供初步设计图),提升产量和安全性。

4.

人才培育:在各大工矿基地设立“工匠学堂”,系统化培养技术工人,并提高其待遇和社会地位。

【预计效果:五年后,钢铁产能提升6倍,基本满足铁路和初期机械制造需求。所需资源:黄金 2,500,000两,科技点数持续投入。】

又是一个吞金巨兽!但朱由检知道,这钱必须花。“准!命工部尚书亲自督办,科学院全力配合!所需资金,内帑优先保障!”

紧接着,是更关乎未来的科技与人才。

“系统,评估当前科技研发效率及人才储备。”

【评估结果:】

?

研发效率:受限于实验设备、理论积累和跨学科交流,效率较低。关键项目(如电报、内燃机)瓶颈明显。

?

人才储备:传统士子居多,精通格物之学的实用人才稀缺,且社会地位不高,晋升渠道狭窄。

?

知识传播:主要局限于科学院和少数书院,未能普及。

“启动‘格物兴国’计划!”朱由检掷地有声,“核心:改革教育,鼓励实学,促进交流。”

【指令确认!生成计划草案:】

1.

教育改革:在各省府设立“实学书院”,将数学、几何、物理、化学基础纳入童生、秀才考试范畴(比重逐步增加)。重金聘请西方传教士(限科技领域)、归国华侨、科学院学者任教。

2.

专利保护:颁布《大明专利律》,保护工匠和学者的发明创造,允许其通过转让专利获利,激发创新活力。

3.

学术交流:由科学院牵头,创办《格物》月刊,刊载最新研究成果,促进知识共享。定期举办“格物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学者参与。

4.

系统辅助:启用“灵感激发”功能(消耗科技点数),针对特定研发瓶颈,对关键研究人员进行短期思维强化,提升突破概率。

【预计效果:十年内,初步建立近代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研发效率提升50%。所需资源:黄金 500,000两,文化影响力持续投入。】

这是一项着眼于长远的投资,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益,但却是帝国持续发展的根本。朱由检深知其重要性:“准!此事由礼部会同科学院办理,不可怠慢!”

最后,是维系帝国运转的血液——财政与交通。

“系统,优化税收结构与运输网络。”

【指令确认!生成优化方案:】

1.

财税改革:逐步推行“摊丁入亩”,减轻无地贫民负担;扩大海关关税收入;对新兴工矿、商业征收适度营业税。

2.

交通大动脉:加速“京沪铁路”、“京广铁路”主干线建设;同时,规划长江黄金水道疏浚工程,发展内河航运。

3.

信息传递:在“实用电报技术”研发成功后,优先建设北京-南京-广州的骨干电报线路。

【预计效果:提升财政健康度,降低物流成本,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一系列庞大而细致的计划,通过系统生成、优化,再经由朱由检的决断,化作一道道具体的政令,从武英殿发往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整个国家机器,在皇帝清晰的蓝图和系统的精密辅助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目的性运转起来。

北方的荒原上,移民的队伍在官府的引导下,浩浩荡荡地开赴新的家园;山西的矿井深处,蒸汽机的轰鸣取代了人力的呐喊;各地的实学书院里,年轻的士子们开始接触迥异于西书五经的新知识;蜿蜒的铁轨,如同帝国的筋骨,一寸寸地向远方延伸……

朱由检站在光幕前,看着代表各项进度的进度条在缓慢而坚定地前进,心中稍稍安定。外部的威胁依然存在,但只要内部根基稳固,科技持续进步,帝国就有抗衡的资本。

“系统,监控欧陆动向,任何关于反明同盟的蛛丝马迹,立刻报警!”

“同时,启动‘战略欺骗’计划,向外界释放帝国‘国力空虚’、‘专注内政’的假象!”

【指令确认!监控系统己最高优先级运行。“韬光养晦”策略启动。】

帝国的巨轮,在皇帝的驾驭和系统的导航下,开始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深层次的内部革命。它不再仅仅追求疆域的扩张或一两场战役的胜利,而是致力于锻造一副能够支撑起未来百年辉煌的、钢铁般的筋骨。这场静悄悄的筑基之战,其意义,远比任何一场对外战争都更加深远。

作者“喜欢八角琴的二愣哥”推荐阅读《大明:开局召唤帝国时代》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XQJ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开局召唤帝国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XQJ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