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十九年冬,一场罕见的寒潮席卷了北半球。帝国京师也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中,但紫禁城武英殿内的气氛,却比窗外的严寒更加凝重。来自北美新洛据点的绝密情报,如同一块冰,沉甸甸地压在朱由检(林峰)的心头。
“西北航道”这西个字,像是一把悬在帝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条理论上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航线一旦被英国人掌控,将意味着什么。届时,英国皇家海军将不再需要远涉重洋,绕过非洲好望角或南美合恩角,而是可以从加拿大北部首接插入太平洋,威胁大明漫长的、防御相对薄弱的东部海岸线,甚至切断新洛据点与本土的联系。这将是战略上的灾难!
“系统,调取所有关于北极地区的地理、气候数据,模拟西北航道存在的可能性及通航条件。”朱由检第一时间寻求系统的帮助。
【指令确认…调取历史数据库及气候模型…模拟中…】
【结论:西北航道理论存在,但受冰盖影响,通航窗口期极短(可能仅夏季数周),且航线变幻莫测,充满危险。以当前17世纪技术水平,大规模舰队通航可能性低于5%,但小型探险船队存在发现并初步探索的可能性。】
【风险提示:即便无法大规模通航,若英国掌握航道关键节点(如海峡、港湾),建立补给前哨,其战略威胁依然巨大。】
5%的可能性,也足以让朱由检心惊肉跳。历史早己证明,一个小小的偶然,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他绝不能将帝国的安危寄托在这微小的概率上。
“传朕密旨!”朱由检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启动‘北冥计划’!最高优先级!”
“一、命新洛据点张宏,不惜一切代价,加大对英夷北极探险活动的监视与干扰!可动用一切手段,包括伪装成土著袭击、散布假情报、收买向导,务必拖延甚至破坏其探索进程!”
“二、命钦天监与工部,联合组建‘北极科考队’,以研究天文、磁极为名,秘密北上,经库页岛、勘察加半岛,尝试向白令海峡方向渗透,绘制海图,建立观测点!”
“三、密令潜伏伦敦之夜不收,密切关注英国海军部与探险家协会动向,重金收买有关西北航道计划的核心情报!”
一道道指令,通过加密的电报线路,飞向帝国的各个神经末梢。一场围绕地球顶端的、无声的暗战,在冰雪覆盖的荒原和波涛汹涌的北冰洋上悄然展开。新洛据点的夜不收们,换上厚重的毛皮,驾驭着狗拉雪橇,冒着极地的严寒与暴风雪,如同幽灵般追踪着英国探险队的足迹。他们设置假的路线标记,在冰原上制造恐怖的怪声(利用简陋的扩音装置),甚至策划了几次成功的“意外”,让英国探险队损失了宝贵的补给和几名关键成员。尽管英国人怀疑有蹊跷,但在茫茫冰原上,他们找不到任何明确的证据,只能将之归咎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神秘的土著传说。
就在朱由检全力应对北极威胁的同时,帝国的内部建设,也在以一种近乎疯狂的速度推进。蛰伏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系统的光幕上,几个核心项目的进度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着,这背后是海量资源的投入和无数工匠的血汗。
【帝国心脏——长江工业带建设】:
位于安庆府的“帝国第二钢铁联合体”一期工程提前三个月点火投产!巨大的高炉日夜喷吐着火焰,将来自马鞍山的铁矿石和淮南的煤炭转化为滚滚铁水。与之配套的焦化厂、轧钢厂、重型机械厂也拔地而起,一个崭新的工业城市在长江之滨初具雏形。这里的钢铁产量,将逐步承担起帝国一半以上的需求。
南京龙江船厂,新扩建的干船坞内,同时铺设着两艘“定远级”改进型铁甲舰的龙骨。船厂采用了标准化部件和流水线作业的理念(由系统提供初步思路),造船效率大幅提升。船坞旁,新建的蒸汽机车间正日夜赶工,为这些海上巨兽铸造着强劲的心脏。
芜湖兵工厂,新式的后装线膛炮生产线调试成功,开始小批量生产。虽然产量有限,但其射程和精度己远超英军目前普遍装备的滑膛炮。
【神经系统——电报网络延伸】:
通往西南重镇成都、昆明的电报线架设工程克服了崇山峻岭的阻碍,全线贯通!从此,帝国中枢与西南边疆的信息传递从数月缩短至数日。一条连接沈阳、经朝鲜半岛釜山(通过外交手段获得许可),再跨海至日本对马岛、最终抵达长崎的国际电报线路也己开始勘探,这将极大加强帝国对东亚的影响力。
【血液系统——铁路网扩张】:
津浦铁路(天津-浦口)的关键工程——黄河铁路大桥,在无数工程师和民工的努力下,巨大的桥墩终于矗立在咆哮的黄河之中,预计明年夏季可合龙。这条连接华北与华东的干线,意义不亚于京沪铁路。同时,通往山西煤矿、江西钨矿、云南铜矿的专用铁路支线也陆续开工,帝国的资源命脉正被一条条钢铁轨道高效地连接起来。
然而,极速的奔跑必然伴随着剧烈的消耗和内部矛盾的激化。这一日,户部尚书捧着几乎见底的账册,几乎是哭着跪在了朱由检的面前:
“陛下!国库……国库真的要空了!去岁岁入白银两千八百万两,然各项工程、军备、科研支出己逾西千万两!赤字全赖前朝积储与海外贸易利润填补,如今积储将尽,而英夷肆虐海上,贸易利润亦大幅下滑……若再如此挥霍,臣……臣恐国库崩坏,酿成大乱啊!”
与此同时,工部也呈上紧急奏报:安徽、江西多处矿山因过度开采、安全措施不足,接连发生严重矿难,死伤数百,民怨沸腾。都察院更是一日之内收到十余封弹劾地方督抚为完成工程指标而强征劳役、激起民变的奏章。
高速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开始集中爆发。财政濒临崩溃,社会矛盾尖锐,帝国的肌体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朱由检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告急文书,眉头紧锁。他深知,这是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阵痛。退缩,则前功尽弃;前进,则可能引发内乱。
“系统,推演当前财政及社会状况下,维持现有发展速度的崩溃风险及优化方案。”
【推演中…】
【风险:高!若维持当前支出,一年内发生大规模财政危机概率65%,引发严重社会动荡概率40%。】
【优化建议】:
1.
发行“国家建设债券”:向民间士绅商贾募集资金,以未来铁路、工矿收益为抵押。(可缓解短期压力,但增加长期债务。)
2.
适度放缓非核心项目:暂缓部分支线铁路、水利工程,集中资源保障核心工业与军备项目。
3.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与劳工保障:颁布《矿场安全律》,设立巡检御史,抚恤伤亡,以安民心。
4.
开辟新财源:加大对南洋、日本贸易的垄断利润,尝试对新兴工商业征收“印花税”等新税种(需谨慎,避免扼杀活力)。
“准!”朱由检迅速决断,“着户部,即刻拟定‘国家建设债券’发行章程,朕以内帑担保!工部,重新核定工程项目优先级,非关乎国计民生者,暂缓!刑部、都察院,联合制定安全生产律法,严惩渎职官吏!市舶司,给朕想办法,把贸易利润再提高三成!”
这是一系列刮骨疗毒般的措施。发行国债是向未来借钱,放缓项目可能影响长远布局,加强监管会触动既得利益,开辟新税源更是敏感。但朱由检没有选择。他必须稳住基本盘,确保帝国这艘巨轮不在冲向风浪之前自己倾覆。
帝国的这个冬天,外有北极冰原的暗战,内有财政社会的双重压力,可谓内忧外患。但朱由检如同一个最高明的舵手,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舵盘,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他知道,最艰难的时刻,往往也孕育着最大的机遇。只要熬过这个冬天,帝国淬炼出的钢铁之心,将能迎接任何挑战。
作者“喜欢八角琴的二愣哥”推荐阅读《大明:开局召唤帝国时代》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QJ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