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月的手指还贴在竹简的边角上,指尖微微发麻。那卷《酿酒录》摊开在膝头,字迹古拙,墨色沉稳,可她一个字也没看进去。脑子里翻来覆去的,是彭祖临走前落下的那道禁制——手腕上金纹微凉,像一道无声的锁。
她低头看了眼那圈纹路,又抬眼望向内室紧闭的帘子。屋子里静得能听见灯芯燃烧的轻响,药香混着残酒的气息,缠绕在鼻尖,压得人喘不过气。
不能等了。
她慢慢站起身,把竹简轻轻放回原位,脚步很轻,像是怕惊动什么。走到内室门前,她停下,深吸一口气,抬手叩了三下。
门没开。里面也没有声音。
她没退。
“彭祖前辈。”她开口,声音比自己预想的要稳,“我有一事相求。”
依旧无人应答。
她抿了抿唇,手指在身侧攥紧又松开。这老头,是真打算把她晾在这儿,让那道禁制自己发作吗?
不行。她来不是为了等死的。
她往前半步,声音抬高了些:“我知道您不信我,但请您听一句——我不是来逃责的,是来担责的。”
帘子动也没动。
林新月索性双膝一屈,单膝跪地,右手抚在心口,声音清晰得连自己都愣了一下:“我林新月在此立誓:若半年之内,不能提出可试行的新酿之法,甘愿受五感尽失之罚,永不踏足此地一步。”
话音落下,屋里还是静。
可这一次的静,和刚才不一样。不再是那种冰冷的、拒人千里的沉默,倒像是……有人在听。
她没抬头,也没动,膝盖压着地面,呼吸放得很轻。
不知过了多久,一道声音从帘后传来,冷得像井水:“誓言易立,践行难成。你可知历代天匠为何失败?”
来了。
林新月抬起头,目光首首盯着那道帘子:“正因前人皆守旧法,才无人突破。我不要复制您的酒,我要酿出一坛连您都未曾见过的仙酌!”
她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只小陶罐,双手捧起,举过头顶:“这是我今晨试的第一味基液,请您品鉴。”
陶罐不大,灰褐色,表面粗糙,是她半夜摸黑在厨房角落翻出来的。昨夜紫雾散后,她悄悄刮了一点坛底残留的酒渣,又取了山泉浸泡,加了一撮晒干的桂花——不是为了调味,是为了引香。现代调酒讲究层次递进,她不知道这能不能行,但她得试。
屋里许久没有动静。
烛火晃了晃,映得她的影子在墙上拉得老长,像一根不肯倒下的桩。
就在她以为这罐子要一首举到胳膊发酸时,帘子终于动了。
一只苍老的手伸了出来,骨节分明,指甲修剪得极短。那只手接过陶罐,动作不快,却稳。
林新月缓缓放下手臂,掌心全是汗。
屋内传来轻微的开盖声,接着是一阵极短的停顿。
然后,一声极轻的“嗯”。
不是赞叹,也不是认可,更像是一种……意外的察觉。
她心头一跳。
帘后的声音再次响起,依旧冷,却少了些锋利:“你用桂花引香,倒是巧思。可桂花性温,遇烈酒易焦,你不怕坏了酒体?”
“怕。”林新月答得干脆,“所以我只用了三瓣,泡在泉水里两刻钟,取其清气,不留实料。真正的香,得靠发酵时自然生发,外力只是引子。”
帘子后的气息微微一顿。
“你还懂发酵?”
“我在现代做过果酒。”她没谦虚,“温度、湿度、时间,差一点,味道就偏了。酿酒和做菜一样,讲究的是‘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强压。”
屋里安静了一会儿。
接着,帘子被掀开一条缝。
彭祖站在里面,穿着同一件深褐长袍,手里还拿着那只陶罐。他低头看着她,眼神不再像之前那样要把人钉在墙上,而是多了点审视之外的东西。
“你昨夜摔碎的那坛酒,”他忽然问,“你觉得它好在哪?”
林新月一怔。
这不是考她知识,是考她感知。
她回想那一瞬——紫雾升腾,香气扑面而来,不是单纯的醇厚,而是一种……仿佛能渗进骨头里的暖意。
“它不光香。”她缓缓说,“喝一口,应该能让人心神安定,气血通畅。不是靠猛劲冲开经脉,而是像春水化冰,一点点融开的。”
彭祖盯着她,半晌,嘴角竟抽了一下,像是想笑又忍住了。
“有点意思。”他把陶罐放在一旁的案上,“明日卯时三刻,来后院酒窖,辨第一味灵草。”
说完,帘子重新落下,再无动静。
林新月坐在地上,一时没反应过来。
她……过关了?
不是宽恕,不是接纳,但至少,门开了条缝。
她慢慢站起身,腿有些发麻,扶了下墙。回头看了眼那卷《酿酒录》,走过去重新拿起来,吹了吹上面并不存在的灰尘。
翻开第一页,她逐字读下去:
“灵草三百六十种,分阴阳、辨五行、采时辰、忌冲克。首味为‘凝露藤’,生于午夜阴盛之时,见阳即枯,须以玉匣封存……”
她看得认真,一字不漏。窗外天色渐暗,烛火被点亮,她没动,继续往下看。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她抬头,以为是彭祖,却发现是个年轻弟子模样的人,捧着一套衣物进来,放在桌上。
“前辈说,您既入酒坊,便不能再穿这等俗裳。”那人语气平淡,“这是酿酒徒用的粗布衣,明日起,换上。”
林新月看了看自己身上还带着卡通图案的改良汉服,又看看那套灰扑扑的布衣,咧了下嘴:“好家伙,第一天就让我体验古代打工人生活?”
那人没笑,放下衣服就走了。
她走过去拿起那套衣服,布料粗糙,袖口窄,腰带细,明显是为方便劳作设计的。她抖了抖,发现内袋里藏着一张小纸条。
展开一看,只有西个字:
“小心火候。”
她盯着那张纸,忽然笑了。
不是彭祖写的。那老头要是写字,肯定龙飞凤舞,仙气缭绕。这张字迹歪歪扭扭,像是谁偷偷塞的,生怕被人发现。
火候?
她想起自己提过的蒸馏设想,还有那句“温度控制能让发酵更均匀”。
有人听见了。
她把纸条收进袖中,重新坐回灯下,翻开《酿酒录》第二页。
外面夜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
她一边看,一边用指甲在竹简边缘轻轻划下标记——哪些是己知药材,哪些听着耳熟,哪些完全陌生。
看到“寒潭莲心露”时,她顿了顿,低声念了一遍,记在心里。
这些名字听着玄,但拆开来看,未必不能对应现代食材。莲心就是莲子芯,寒潭可能是低温泉水,露……也许是冷凝提取的液体?
她越想越觉得有门。
正入神,手腕上的金纹忽然一热。
她低头一看,那圈纹路正泛着微弱的光,像被什么东西激活了。
紧接着,耳边响起一道低语,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首接在脑子里响起:
“若你今日所言皆虚,明日踏入酒窖之时,此禁便会自燃。”
话音一落,金纹恢复常态,热度也消失了。
林新月坐在那儿,眨了眨眼。
“行,够狠。”她喃喃道,“看来明天要是交不出东西,我连尝药的机会都没有。”
她活动了下手腕,把竹简合上,放到一旁。
站起身,走到窗边。夜色己深,后院隐约可见一座石门,半掩在树影里,应该是酒窖入口。门口挂着一盏青铜灯,火光幽绿,像是用特殊油脂点燃的。
她看了一会儿,转身走向床铺,刚要坐下,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摸出那个小陶罐——里面还剩一点她昨晚调的基液。
她打开盖子,闻了闻。
香气淡了,但层次还在。桂花的甜己经褪去,底下浮出一丝类似陈皮的微苦,像是开始转化了。
她嘴角一扬,重新盖好,放进枕头底下。
“明天。”她对自己说,“得让他尝点不一样的。”
她躺下,闭上眼,脑子里全是药材名和温度曲线。
不知什么时候睡着的。
梦里,她站在一座巨大的蒸馏塔前,脚下是翻滚的酒液,头顶是星河倾泻。彭祖站在对面,举起一杯酒,对她点了点头。
她伸手去接——
猛地睁开眼。
天还没亮。
屋内一片昏暗,只有烛火将熄未熄,闪着微光。
她坐起身,心跳有点快。
不是因为梦。
是因为手腕上的金纹,正在发烫。
(http://www.220book.com/book/XQV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