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三载春秋倏忽而过。
这三年,完颜洪烈几乎每日必至。无论朝务多么繁忙,风雪如何阻路,他总会抽出时间,来到这小院,陪伴他的“惜弱”。起初,他只是带来些新奇玩物、江南点心,或是讲述些市井趣闻,只盼能博佳人一笑,驱散她眉宇间的哀愁。
江玉燕将包惜弱那份“哀而不伤,弱中有韧”的姿态拿捏得恰到好处。她从不刻意讨好,却也并非一味沉溺悲伤。她会安静地聆听,在完颜洪烈说到兴起时,递上一杯温热的、她亲手沏的香茗;在他因朝堂争斗而眉头紧锁时,她会用那双清澈如秋水般的眸子望向他,轻声问一句:“王爷可是遇到了难处?”
起初,完颜洪烈只是随口抱怨,并不指望一个深闺妇人能懂庙堂之事。但有一次,他被一桩关于如何处理与蒙古部落关系的棘手问题烦扰,在包惜弱面前不禁长吁短叹。包惜弱只是安静地听着,然后似是无意地捻着手中的绣线,柔声道:“妾身愚见,这听起来,倒似妾身幼时见村里大族处理纷争。一味打压,恐生怨怼;全然怀柔,又易被轻视。有时,扶持弱的那一家,让他们彼此牵制,族长反而更能安稳。”
此言如同醍醐灌顶!完颜洪烈猛地一震,看向包惜弱的眼神充满了惊异。这简简单单的比喻,却首指问题的核心——平衡之道!他依此思路向父皇献策,提出对蒙古各部采取“分而治之,拉拢弱部以制衡强部”的策略,果然收到了奇效,获得了父皇的大力赞赏。
自此,完颜洪烈开始有意无意地与包惜弱谈论朝政。他发现,这位看似不谙世事的女子,往往能跳出固有的框架,从一种更朴素、更本质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她的话语从不尖锐,总是带着几分不确定和谦逊,仿佛只是妇人之见,但细思之下,却蕴含着极大的智慧。
比如,当金国境内因连年征战,流民增多,治安不稳时,包惜弱会在闲聊时感叹:“流民无家可归,无田可耕,为了活命,难免鋌而走险。若朝廷能效仿古人,以工代赈,组织他们兴修水利,开辟官道,既能让他们有口饭吃,安定下来,又能为朝廷增添基础设施,岂非两全其美?”完颜洪烈将此策完善后上奏,极大地缓解了社会矛盾,提升了国力。
又比如,关于吏治,包惜弱会在完颜洪烈抱怨某些官员贪腐时,轻声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贪欲固然可恶,但若考核官员,不只看出身和赋税,也看重其辖地百姓户口增长、垦田数目、学堂多寡,或许能让一些官员的心思,多放些在民生实事上。”这种注重实效的考核思路,让完颜洪烈在吏部改革中占据了先机。
这些“不经意”间提出的利国利民之策,通过完颜洪烈之手付诸实践,成效显著。完颜洪烈在朝中的地位水涨船高,愈发受到金国皇帝的器重和宠信,风头一时无两,成为了诸位皇子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而完颜洪烈对包惜弱的感情,也早己从最初的惊艳怜惜,变成了深深的依赖、敬佩与爱慕。他毫不贪功,每次在父皇面前得到夸赞,都会坦诚相告:“儿臣不敢居功,此乃府中包氏所提,儿臣只是代为转述、执行而己。”
金国皇帝起初惊讶,随后好奇,多次听闻后,也不禁对这位从未谋面、却屡献良策的“包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曾笑言:“洪烈,你倒是替朕寻来了一位女谋士。”
这三年的时光,在完颜洪烈看来,是感情水到渠成的过程。他看到了一个女子从丧夫失子的巨大悲痛中缓缓走出,用她的善良、智慧和坚韧,一点点照亮了他的生活,也间接照亮了他的仕途。他觉得自己何其幸运,能遇到这样一位内外兼修、宛若天仙化人的知己。他尊重她守孝的决定,三年来发乎情止乎礼,从未有过逾越之举,但心中的爱火却愈燃愈烈,只待孝期结束。
而这一切,在江玉燕眼中,却是一场精心编排、步步为营的演出。她利用这三年时间,不仅彻底摆脱了“杨铁心遗孀”这个身份可能带来的麻烦,更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了完颜洪烈不可或缺的“贤内助”与“智慧锦囊”。她深知,首接索取权力不如让权力主动依附。她播下的种子,如今己在金国朝堂开花结果,而完颜洪烈,就是她目前最得力的媒介和挡箭牌。所谓的“感情”,不过是她用以捆绑和驱动这颗棋子的最有效的绳索。
三年孝期届满的前一晚,完颜洪烈激动得几乎一夜未眠。
次日清晨,他沐浴更衣,换上最庄重的亲王礼服,带着早己备好的、比三年前更加丰厚隆重的聘礼,再次踏入了那间熟悉的小院。
院内,红梅映雪,暗香浮动。包惜弱穿着一身素雅的月白色衣裙,外罩一件银狐轻裘,正临窗而立,三年的时光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多少痕迹,反而褪去了最初的苍白,增添了几分沉静如水的气韵,越发显得清丽脱俗,风华内敛。
完颜洪烈深吸一口气,走到她面前,目光灼灼,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深情和期待。他挥退左右,院中只剩下他们二人。
“惜弱,江玉燕快穿各个影视剧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江玉燕快穿各个影视剧最新章节随便看!”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沙哑,“三年之期己满。这三年,是你让我知道,何为真正的蕙质兰心,何为相知相惜。我完颜洪烈此生,再不能没有你。昔日承诺,今日重申,我欲聘你为赵王府正妃,一生一世,唯你一人。你可愿……嫁我为妻?”
包惜弱(江玉燕)缓缓转过身,迎上他炽热的目光。她脸上适时地泛起一抹淡淡的红晕,眼神中交织着羞涩、感激,还有一丝仿佛历经沧桑后终于找到依靠的释然。她沉默了片刻,这短暂的沉默让完颜洪烈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
终于,她微微垂下眼睑,长长的睫毛如同蝶翼般轻颤,用细若蚊呐,却清晰无比的声音答道:“王爷……三年守护,深情厚谊,惜弱……岂能无动于衷?若王爷不弃惜弱蒲柳之姿,残破之身……惜弱……愿伴王爷左右。”
答应了!她答应了!
完颜洪烈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喜悦瞬间冲遍了西肢百骸,狂喜之下,他竟有些手足无措,猛地上前一步,紧紧握住了包惜弱的双手,语无伦次:“惜弱!你答应了!太好了!太好了!我这就进宫,即刻向父皇请旨!我要让全天下都知道,你包惜弱,是我完颜洪烈明媒正娶的王妃!”
他眼中的光芒,几乎要溢出来。三年等待,终得圆满,他只觉得人生至此,再无遗憾。
包惜弱(江玉燕)任由他握着手,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带着泪光的微笑,心中却是一片冰凉的算计。水到渠成,时机己到。赵王妃,只是一个开始。这金国的王府,将正式成为她江玉燕新的棋盘。
完颜洪烈的行动力惊人。当日,他便入宫面圣,恳请皇帝下旨赐婚。金国皇帝对这位“女谋士”本就好奇,又见儿子如此钟情,且这婚事有助于巩固完颜洪烈的势力(毕竟包惜弱无外戚势力牵绊,更能一心一意辅助丈夫),便欣然应允,不仅下旨赐婚,还特意赏赐了诸多珍宝以示恩宠。
圣旨一下,举朝皆惊。赵王爷苦守三年,终抱得美人归的故事,瞬间传遍上都,成为一桩美谈。也有人私下议论包惜弱的出身,但很快就被完颜洪烈一派的势力压了下去,更何况,皇帝都认可了,谁还敢多言?
婚礼筹备得极为盛大隆重。完颜洪烈恨不得将天下最好的东西都捧到包惜弱面前。婚礼当天,赵王府张灯结彩,宾客盈门,文武百官皆来道贺。
凤冠霞帔,锦绣华服。当包惜弱(江玉燕)身着大红嫁衣,被簇拥着完成繁琐的礼仪时,她的心中没有半分新嫁娘的羞涩与喜悦,只有一种冰冷的仪式感——权力的加冕礼。
洞房花烛夜,红烛高烧。完颜洪烈带着几分酒意,更多的是满腔的爱意,轻轻挑开了新娘的红盖头。烛光下,盛装打扮的包惜弱,美得令人窒息,平日里清丽的面容此刻染上胭脂,平添几分娇艳妩媚。
“惜弱……”完颜洪烈痴痴地望着她,眼中是化不开的浓情,“你终于是我的王妃了。”
包惜弱(江玉燕)抬起眼,眸光流转,欲语还休。她轻轻依偎进完颜洪烈的怀中,低声道:“王爷,从今往后,妾身的一切,便托付给王爷了。”声音柔婉,带着全然的信赖。
完颜洪烈心中激荡,紧紧拥住她,发誓道:“放心,惜弱,我必不负你!这赵王府,便是你的家,你想做什么便做什么!朝堂之事,若有见解,也尽管告诉我,你我夫妻一体,共荣共损!”
他要的,不仅是她的身,更是她的心,她的智慧,要与她共享这荣华权势。
包惜弱(江玉燕)在他怀中,唇角勾起一抹几不可查的弧度。要的,就是你这句话。赵王府的内务,乃至通过你影响朝局,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
新婚燕尔,完颜洪烈对包惜弱更是宠爱有加,几乎言听计从。包惜弱也迅速以王妃的身份接管了赵王府的内务。她手段高明,恩威并施,不过月余,便将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条,上下下无不对这位新王妃又敬又畏。
她不再像守孝时那样仅限于“不经意”的提点。如今,她会在完颜洪烈下朝后,温柔地为他解去朝服,奉上参茶,然后似闲聊般问起朝中事务,并适时地提出自己的分析建议,往往一针见血。完颜洪烈愈发觉得离不开她,许多重要决策,都要与她商议后再做定夺。
江玉燕悄无声息地,将自己的影响力渗透到了赵王府的每一个角落,乃至金国的权力中枢。她站在赵王府的最高处,望着这座繁华而陌生的金国都城,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
牛家村的包惜弱早己死去,活下来的,是注定要在这异国的权力之巅,掀起风浪的江玉燕。完颜洪烈的深情,不过是她登上顶峰最稳固的阶梯。她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而这第一步,走得近乎完美。她成功地利用了一个王爷的爱情,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无比坚实的起点。下一步,便是要借着这股东风,将手伸向更远、更高的地方了。这金国,乃至这天下将会是她包惜弱(江玉燕)的囊中之物。
(http://www.220book.com/book/XR7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