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笼罩着机场周边的公寓楼,苏星遥的书房里亮着一盏孤灯。她面前摊开着傅砚舟给她的巴黎航线资料,那些手写的笔记让她对这位契约丈夫的专业素养有了新的认识。
笔记详细记录了戴高乐机场的地面流程、法国空管的特点、甚至包括巴黎航路点的特殊发音。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一位资深机长的经验与智慧。
当她翻到一页关于跨文化沟通的笔记时,一个疑问浮上心头。犹豫再三,她拿起手机,给傅砚舟发了条信息:“睡了吗?有个关于国际航班的问题想请教。”
发送后,她盯着手机屏幕,不确定是否会收到回复。毕竟按照他们的协议,工作事务应该在公司解决。
然而不过两分钟,房门就被轻轻敲响。苏星遥惊讶地开门,看见傅砚舟站在门外,己经换上了家居服,手中还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茶。
“什么问题?”他首接问道,语气平静如常。
苏星遥连忙请他进来,指着笔记中的一段:“这里你提到与法国空管沟通时要注意用语,能具体说说吗?”
傅砚舟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将茶杯放在书桌上:“法国空管对英语指令的接受度很高,但他们更欣赏对方尝试使用法语进行基础交流。比如起飞前问好,可以用‘Bonjour’代替‘Good m’。”
他的解释清晰简洁,苏星遥认真记下。
“还有,”傅砚舟继续道,“法国乘客对服务细节很挑剔,但如果你能说几句法语,他们会格外宽容。乘务组可以准备一些基本的法语问候语。”
苏星遥点点头,又提出另一个问题:“长途飞行中,如何更好地调整乘务组的轮休时间?”
这个问题显然引起了傅砚舟的兴趣。他微微前倾身体,眼神专注:“跨洋航线的机组排班是个学问。我一般建议将最有经验的乘务员安排在飞行中最关键的阶段——比如起飞后和降落前的两小时。”
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傅砚舟详细讲解了国际航班的各种注意事项。从时差对机组状态的影响,到不同文化背景乘客的服务要点,他的讲解既专业又实用,远超出苏星遥预期的范围。
“北欧航线的乘客通常很安静,很少按呼叫铃;而地中海航线的乘客则更热情,需要更多的互动。”傅砚舟说着,随手在便签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你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提前调整服务策略。”
苏星遥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忽然意识到这是他们结婚以来第一次如此长时间的对话。没有尴尬,没有刻意的距离,作者“拾柒的幸福”推荐阅读《云端之上与你并肩》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只有两个专业人士在对共同热爱的事业进行交流。
“为什么对国际航班这么了解?”她忍不住问道,“你不是主要飞国内航线吗?”
傅砚舟的动作微微一顿:“在成为机长之前,我飞了五年的国际航线。那时还是副驾驶,但很喜欢观察不同国家的航空文化。”
这个回答让苏星遥有些意外。她从未想过,傅砚舟这样看似严谨刻板的人,也会对异国文化产生兴趣。
“你最喜欢哪个国家的航空文化?”她好奇地问。
“日本。”傅砚舟不假思索地回答,“他们的地面服务精准得像钟表,每一道流程都有严格标准。但真正令人佩服的是,在严守规范的同时,还能保持人性化的服务。”
这个话题似乎打开了他话匣子。他继续描述着在成田机场的见闻,语气中带着少有的热情。苏星遥静静地听着,第一次看到傅砚舟展现出如此生动的一面。
当时钟指向十一点时,傅砚舟才似乎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他站起身,恢复了平日的冷静:“不早了,你明天还有航班。”
苏星遥跟着站起来:“谢谢你的指导,很有帮助。”
走到门口,傅砚舟停下脚步,背对着她说:“下周三的巴黎航线首飞,期待与你的合作,苏乘务长。”
这是他第一次在私下场合用职务称呼她,却让苏星遥感到一种奇妙的亲近感。
“我也很期待,傅机长。”她微笑着回应。
房门轻轻关上,书房里恢复了安静。苏星遥重新坐回书桌前,看着那些被仔细标注的笔记,心中涌起一阵暖意。
刚才那场意外的长谈,不仅让她学到了宝贵的专业知识,更让她看到了傅砚舟严谨外表下的另一面——一个对飞行充满热情,乐于分享的资深机长。
她拿起笔,在笔记的空白处添上一行小字:“法国空管—用法语问候。乘客—重细节。机组排班—关键时段安排资深员。”
写完后,她凝视着那些字迹,忽然想起傅砚舟说话时专注的眼神和偶尔做手势的样子。这个夜晚,那堵竖立在两人之间的冰墙,似乎又融化了一角。
而在隔壁房间,傅砚舟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机场的灯火,唇边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刚才那场专业交流,让他看到了苏星遥对航空事业的真诚热爱与追求,这与他记忆中的某个身影不期而然地重合。
夜渐深,两个房间的灯相继熄灭。但在这个普通的夜晚,某种比契约更深层的东西,正在悄然生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XRB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