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机成熟后,大秦联邦文化与网络内容管理局联合网信办,正式发布了一份关于《鬼吹灯》等同类文艺作品的官方声明。
声明写得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滴水不漏:
【关于鼓励文艺创新与坚守法律底线的声明】
近期,部分文艺作品因其题材及内容引发社会讨论。对此,我局高度重视,并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了审慎研究和评估。
专家委员会认为,以《鬼吹灯》为代表的部分作品,是基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与严谨考据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属于合法的文艺创作范畴,具有开创性的文学价值。
其对于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展现东方独特美学与哲学思想,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坚决支持并鼓励文艺创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为繁荣大秦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环境。
同时,我们必须明确指出,文艺创作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小说情节纯属虚构。
一切在现实中进行盗掘古墓葬、倒卖文物等行为,均属严重违法犯罪,触犯《大秦联邦文物保护法》及《刑法》相关规定,性质恶劣,对国家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们重申,对此类犯罪行为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必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严惩不贷!
望广大读者理性看待文艺作品,区分艺术与现实,共同守护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份声明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将“小说”与“现实”进行了彻底的切割。
既充分肯定了《鬼吹灯》作为文艺作品的价值和创新性,保护了创作者的空间,又旗帜鲜明地强调了法律底线,回应了社会的关切,堵住了那些试图上纲上线者的嘴。
声明一经发布,立刻获得了主流舆论的一致好评。
“官方声明来了!定性了!言吾大大安全了!”
“说得太好了!鼓励创作,打击犯罪,泾渭分明!”
“这下那些喷子没话说了吧?官方都认定是合法创作了!”
“支持!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有创意有深度的作品!”
更让斯语意想不到的是,几天后,他接到了来自大秦国家文物局的正式邀请。
对方表示,鉴于他在《鬼吹灯》中展现出的、对于古代历史、墓葬结构、民俗传说以及(虚构的)风水秘术等方面的“深厚知识”(斯语:我只是文字的搬运工……)。
以及其作品对提升公众文物保护意识起到的巨大积极作用,特聘请他担任国家文物局的 “特邀文化宣传顾问” 。
虽然没有实质性的行政权力,但这无疑是一份极高的荣誉,象征着官方对其作品价值和个人影响力的正式认可。
斯语在咨询了助手顾磊的意见后,欣然接受了这一邀请。
他知道,这重身份,不仅是对他过去“搬运”工作的肯定,更为他未来继续将地球更多元的文化内容引入蓝星,提供了一层无形的“护身符”。
《鬼吹灯》的风波,至此圆满落幕。
它不仅稳固了自身在蓝星文坛的地位,开创了“盗墓探险”这一全新文学流派,引得无数作者跟风学习,更意外地让斯语与官方机构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这一切,都为他未来的“文化搬运”大业,铺平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随着《鬼吹灯》引发的社会讨论在官方定调后逐渐平息,并转向更为积极正面的方向。
斯语的个人工作室“言究堂”也借此契机,正式步入了规范化、专业化运营的快车道。
在核心助手顾磊的高效运作下,工作室的人员架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扩充。
斯语深知专业分工的重要性,在顾磊的建议下,他批准招募了两位新成员:
一位是财务与法务专员,名叫周敏,是一位拥有多年从业经验、性格严谨细致的资深会计师,同时辅修过法律。
负责管理工作室日益复杂的账目、税务申报、合同审核以及版权登记等事宜,确保所有经济往来和法律文件都清晰合规。
另一位是媒体与内容运营,名叫林倩,是一位刚从顶尖传媒学院毕业、对新媒体运营和内容策划充满热情和想法的年轻人。
她主要负责监测与“言吾”相关的社交媒体舆情、汇总粉丝反馈、初步筛选媒体问询并起草回应文案,以及协助顾磊进行品牌合作项目的资料整理。
所有对外发布的内容,最终仍由斯语本人亲自审核并操作发布。
斯语认为,与读者首接沟通的渠道,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最真实地传达自己的想法。
加上总揽全局、负责核心业务对接和战略规划的顾磊,一个精简而高效的西人团队就此成型。
斯语给予了这个团队充分的信任和优厚的薪酬福利。
他主要负责核心的“内容产出”(搬运),以及最终决策,而将日常运营、商业谈判、财务法务、媒体关系等繁杂事务,全部交给了这个专业的团队。
这种模式让他得以从琐事中彻底解脱,真正享受到了作为“内容创作者”的纯粹快乐。
与此同时,《鬼吹灯》的连载持续火爆。
读者们追更的热情空前高涨,书中那些充满想象力和神秘色彩的概念,迅速火出了圈,成为全网热议的流行词。
“摸金校尉”成了对探险爱好者或某领域高手的戏称。
“黑驴蹄子”被用来调侃辟邪或者对付难缠的人事物。
“大粽子”更是成为了僵尸、怪物或一切棘手麻烦的代名词。
“人点烛,鬼吹灯,堪舆倒斗觅星峰”这句口诀,以及“发丘印,摸金符,护身不护鬼吹灯”等顺口溜,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和再创作。
这些独具特色的词汇,极大地丰富了蓝星年轻人的网络语言,也反过来进一步扩大了《鬼吹灯》的影响力。
巨大的商业成功和话题度,自然引来了大量的跟风之作。
一时间,启航中文网的“玄幻”分类下,涌现出无数打着“探险”、“寻宝”、“秘墓”旗号的小说。
然而,这些作品大多只得其形,未得其神。
要么是简单粗暴的恐怖故事,缺乏《鬼吹灯》那种基于传统文化和现实逻辑的厚重感。
要么是胡编乱造,对历史、民俗、风水知识一窍不通,漏洞百出。
要么就是一味模仿胡八一和王胖子的人物设定,却画虎不成反类犬。
这些粗糙的跟风之作,非但没有撼动《鬼吹灯》的地位,反而在读者的对比之下,更加凸显出《鬼吹灯》在知识储备、文化底蕴、情节构架和人物塑造上的开创性与精妙绝伦。
“看了几本跟风的,还是回来追《鬼吹灯》吧,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言吾大佬的知识面太广了,那些模仿者根本学不来!”
“果然,开创者才是经典,跟风者只能是炮灰。”
更令人惊喜的是,《鬼吹灯》还吸引了一批特殊的高知读者。
(http://www.220book.com/book/XRG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