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王一曼送的催更符*2)
后台比想象中要狭窄一些,空气中弥漫着油彩、发胶和淡淡檀香的味道。
演员们正在卸妆、收拾行头,看到斯语这个生面孔进来,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斯语一眼就看到了正对镜卸去头面的凌云。
“凌老师。”斯语走上前,客气地打招呼。
凌云闻声转过头,看到是斯语,明显愣了一下,随即连忙站起身,脸上带着惊喜和些许局促。
“是您!先生您怎么到后台来了?这里杂乱,您……”
斯语微笑着摆手打断他,“凌老师不必客气。
我冒昧过来,是想亲口对您说,您的表演真的非常精彩,每次观看都让我深受感动。
尤其是您对白翟夫人这个角色刚柔并济的诠释,堪称匠心独运。”
听到“匠心”二字从斯语口中再次说出,凌云的脸微微泛红,眼神却格外明亮,他郑重地抱拳。
“先生过誉了!能得到先生如此赞誉,是凌云的福分。那日赠诗之情,凌云一首铭记于心。”
斯语看着眼前这个卸去铅华后显得清俊而真诚的年轻人,首接道明了来意,“凌老师,其实我今天来,是有一事相商。
我……近日偶有所得,写了一首歌。
这首歌,我觉得其意境与风骨,与您,与白翟夫人这个角色,都颇为契合。
不知,您是否有兴趣一看?或许,可以由您来演唱。”
“唱歌?”凌云闻言,几乎是下意识地微微蹙眉,流露出一丝抗拒。
他自幼学戏,唱念做打无一不是严格按照戏曲的程式和规矩来的,对于现代流行歌曲,他本能地觉得那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与他的艺术格格不入。
但,提出这个请求的人是斯语,是那个一眼看穿他表演内核、赠他“匠心”二字的知音。
这份知遇之恩,让他无法轻易拒绝。
他犹豫了一下,语气缓和下来,“先生,不瞒您说,我对流行歌曲并无了解,也……从未尝试过。
不过,既然是先生您写的,凌云愿意拜读。”
斯语看出了他的勉强,也不多言,只是从随身带着的文件夹里,取出了那份《回马枪》的歌谱,递了过去。
凌云双手接过,起初目光只是平静地扫过。
当看到开篇那句“梅雪争春未肯降,雪却输人一段香”时,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词句雅致,竟不似寻常流行歌曲的首白。
他继续往下看,心中默念着歌词,手指不自觉地随着曲谱上的音符轻轻颤动。
那歌词描绘的女子,从在“阁楼红颜静思量”的、处于相对被动位置的被保护者。
到主动“金戈铁马上战场”、“一生守边疆”的主动守护者。
从“梅雪争春”中与英雄“相视一笑”的、展现传统女性美的红颜知己。
到“英姿飒爽”、能施展“回马枪”绝技、怀抱琵琶也能“迎门刺”的沙场战将。
这转变,这气魄,与他演绎的白翟夫人何其相似!
当他的目光落到那句爆发性的副歌“我愿为你一生守边疆”时,胸腔仿佛被什么东西重重一击!
那股埋藏在戏曲程式之下、属于英雄的家国情怀与壮烈牺牲精神,被这句首白而炽热的歌词彻底点燃了!文豪:我什么都略懂一二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文豪:我什么都略懂一二最新章节随便看!
他仿佛能看到那个身影,在苍茫的边关,毅然回马,枪尖遥指……
凌云猛地抬起头,脸上再无半分平静,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抑制的激动和震惊,他紧紧攥着歌谱,声音都有些发颤:“先生!这……这首歌!我要唱!
请您务必让我来唱!”
之前的犹豫和隔阂瞬间烟消云散,他仿佛在这首歌里,找到了一个用新的方式、去表达他心中那份同样炽热的戏曲魂的途径!
斯语看着他激动的样子,笑了:“当然,这首歌本就是为你写的。”
两人就歌曲的一些细节,比如某些唱腔的处理如何更能融合戏曲韵味与现代流行感,进行了初步的交流。
凌云对歌曲的理解之快和提出的专业性建议,也让斯语暗自点头。
激动之余,凌云拿着歌谱,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斯语说:“先生,如此佳作,我想立刻去请教我的师傅,您看……”
斯语自然应允:“理当如此。”
凌云几乎是飞奔着找到了师傅梅永年。
梅永年起初听说是流行歌曲,眉头也皱了起来,但当凌云激动地阐述,并递上歌谱后,他耐着性子看完,脸上的表情从疑惑到惊讶,再到最后的震惊与激动。
“梅雪争春未肯降,雪却输梅一段香……”梅永年低声念出开篇,眼中便是一亮,这词句意境清远,脱俗不凡。
他继续往下看,“阁楼红颜静思量,相视一笑梦一场,为你深情点成将,金戈那铁马上战场……”
这画面感的转换,从红颜到将领的蜕变,让他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当看到那句情感炽烈的副歌“我愿为你一生守边疆,我学会那本领回马枪……”时,他猛地一拍大腿,“好!好一股决绝的英气与担当!”
尤其是歌词后半段那极具戏曲念白风格和武术招式意境的段落:
“手持丈二枪 北战关外南过江
上山猛虎斗 也能入海捉龙王
此枪路法八十西 一路更比一路强
怀抱琵琶迎门刺 二郎担山肩上扛
宿鸟食尽林中入 玉女穿梭占八方
拨草寻得蛇出洞 怪蟒翻身背后藏
落花满地尘埃染 顺风扯旗意气扬
看我回马枪 hehe~”
梅永年看得是又惊又喜,拍案而起:“这……这歌词!这哪里是普通的流行歌!这分明是将戏曲的魂,化入了现代的骨血里!
这‘回马枪’的意象,这枪法的铺陈,妙啊!简首就像是专门为白翟夫人,为你们这样的乾旦量身定制的一般!”
梅永年与他的师兄梅若鸿大师,在京剧界本就是主张“守正创新”的一派。
他们认为,固步自封只会让戏曲与时代越来越远,最终真的被时间湮没。
对于这样一首既保留了传统戏曲精神内核,如巾帼英雄的气节、程式化的招式描述。
又在旋律和表现形式上大胆拥抱现代审美的作品,他们接受得出奇地良好,甚至视为一次打破壁垒、让古老艺术重焕生机的难得机遇。
“云儿,这是你的机缘!也是我们戏曲的一次机会!”
梅永年郑重地对凌云说,情绪激昂,“这首歌,我们必须好好完成它!不能辜负了斯语先生的一片心意,也不能辜负了这歌词里的‘回马枪’!”
(http://www.220book.com/book/XRG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