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78 第24种死法:莫名消失的耿炳文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http://www.220book.com/book/XRTH/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天幕之上,画面紧接前情。只见燕王府大门洞开,朱棣、朱高煦、朱高燧父子三人,手持张昺、谢贵血淋淋的人头,昂然出现在府门之外。

府外那数百名原本隶属于北平都司的官兵,原本还带着一丝执行公务的倨傲与疑惑,但当他们看清那两颗熟悉而又恐怖的人头,再看到燕王朱棣那虽然染血却充满威严与杀气的面孔时,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兵器落地的“铿锵”声和一片跪倒的身影。

“愿随燕王殿下!”

呼喊声起初零散,随即汇聚成一片。这些官兵,许多本就是朱棣镇守北平时带过的兵,他们的上司、同袍多与燕王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朝廷派来的最高长官己死,面对曾经的统帅、如今展现出雷霆手段的燕王,选择几乎是不言而喻的。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投降,更像是一次被压抑力量的瞬间释放和重新归附。

紧接着,画面快速切换。燕王的旗帜在北平城头竖起,城门守军几乎未作抵抗便打开了城门。城内各级官吏,在巨大的震惊和朱棣迅速派出的使者“安抚”(或者说威慑)下,大多选择了顺从。不过几天工夫,北平这座北方重镇,几乎兵不血刃,便彻底改换了门庭,牢牢掌控在了朱棣手中。

北平易主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向周边扩散。

通州、蓟州、遵化、密云……一座座城池,一个个卫所,仿佛早己等待多时。燕王的使者所到之处,檄文传阅之间,许多守将几乎是不假思索地便命令部下打起了靖难军的旗帜。整个北平周边地区,如同干燥的草原遇到了火星,迅速形成燎原之势。

当然,也并非全无抵抗。画面中出现了都督宋忠的身影,他率领着部分不肯附逆的部队,试图组织防线,阻挡燕军兵锋。

“宋忠此人,倒还算有些气节。”天幕下的朱元璋微微颔首,但眼神中并无太多意外。

然而,朱迪钠的解说随即响起:“宋忠的抵抗意志是坚定的,但他低估了燕王在军中的影响力,也高估了自己对部队的掌控力。就在他准备与燕军决战的前夜,被其麾下心怀异志的将领偷袭,死于乱军之中。”

画面中,乱营火起,宋忠在惊愕与不甘中倒下。他的死亡,标志着北平周边最后一股成建制的、忠于建文朝廷的抵抗力量烟消云散。燕王朱棣,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拥有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和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

看着天幕上朱棣几乎是以“传檄而定”的速度席卷北平周边,朱元璋的脸上没有丝毫惊讶,反而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咱早就说过,”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身旁的徐达和马皇后听,“以北平的根基,老西只要敢站出来,振臂一呼,拿下那里是轻而易举。朱允炆那小子和他用的那些人,在那边根本就没站稳脚跟!”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对既定事实的冷漠确认,以及一丝对建文朝廷无能的不屑。

然而,此刻朱元璋更在意的,是接下来的发展。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天幕,眉头微蹙,带着审视和研判:

“现在,就看咱那好孙儿和他身边的那些书生们,会如何应对了。”

他的声音低沉下来,蕴含着一位老辣政治家和军事家的经验判断:

“是能迅速反应过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调集周边精锐,尤其是辽东、大同的兵马,形成合围,将老西这股势头扼杀在河北?还是……反应迟钝,决策犹豫,内部争吵不休,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让老西有机会整合力量,将势力扩张到整个河北,甚至勾连辽东?”

这才是关键!开局的优势并不足以决定最终的胜负。朱元璋深知,朝廷拥有绝对的实力优势,战争的走向往往取决于决策中枢的反应速度和策略是否得当。他对朱允炆和他的智囊团,充满了怀疑。

奉天殿内,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天幕揭示建文朝廷的下一步动作。这不仅关乎未来的历史走向,也隐隐关乎着此刻殿中许多人未来的命运抉择。

天幕上,朱迪钠继续着她的讲述,画面中出现了建文朝廷应对燕王起兵的第一个重大军事部署。

“面对燕王朱棣在北平的迅速崛起,建文朝廷的反应不算太慢。他们立即成立了‘平燕布政司’,统筹讨伐事宜,并任命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统率十三万大军,北上平叛。”

听到耿炳文的名字,天幕下的朱元璋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

“耿炳文,是跟着咱打天下的老将了,”他对身旁的徐达和马皇后说道,“最擅长的就是防守,性子也稳。如果朱允炆和他身边那些人能沉得住气,不胡乱指挥,就让耿炳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利用兵力优势慢慢挤压老西的活动空间……”他顿了顿,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如果真是那样,朱棣的处境将会非常艰难。

画面中,耿炳文率领大军进驻真定(今河北正定),并没有急于寻找燕军主力决战,而是凭借真定城及周边有利地形,深沟高垒,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摆出了一副长期围困、消耗对手的架势。

看到这幅场景,奉天殿内的徐达、冯胜等宿将也都暗暗点头。这才是对付据守一隅之敌的正道!燕王虽然骁勇,但毕竟地盘小,资源有限,只要朝廷大军不犯低级错误,不冒进,像铁桶一样把他围住,时间一长,内部必然生变,不战自溃。

然而,一想到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是燕王胜利,所有人心中又都升起巨大的疑问:朱棣,究竟是如何破开这个看似无解的死局的?难道建文朝廷真的会像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关一样,逼迫耿炳文放弃稳妥战略,主动出击吗?

天幕上的画面陡然一变!就在耿炳文布下铁桶阵,自以为稳坐钓鱼台之时,朱棣竟然亲率精锐骑兵,如同鬼魅般绕过一些哨卡,对真定外围的朝廷军据点发动了迅猛的偷袭!

战斗场面激烈而混乱,燕军凭借出色的机动性和战斗力,连续攻占了几个前沿要点,一度甚至威胁到真定主城的安全。朝廷军虽然兵力占优,但在燕军这种不讲章法、专挑弱点的猛攻下,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然而,就在战事陷入胶着,双方你来我往之际,”朱迪钠的声音忽然带上了一丝神秘和困惑,“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谜团出现了。”

天幕上的画面变得模糊,仿佛被浓雾笼罩。

朱迪钠的语气也变得不确定起来:“根据我们《大明皇室88种死法》系列的第24种死法,与这场真定之战紧密相关的,是与明兴宗朱标有儿女姻亲的主帅耿炳文那不清不楚的死亡和离奇的消失。”

“史料记载,就在真定之战期间,或者说紧随其后,大将军耿炳文,这位开国宿将,突然间就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在接下来的整个靖难之役中,再也找不到他任何活跃的记录。”

朱迪钠开始列举关于耿炳文下场的几种主流猜测,天幕上也随之浮现出相应的文字和意象:

“第一种说法,见于部分野史笔记,说耿炳文在真定之战中就己经战死了。可能是在某次战斗中被燕军突袭斩杀,或者死于乱军之中,以至于尸骨无存,消息混乱。”

(画面出现战场上混乱厮杀,将领坠马的场景)

“第二种说法,则指向了政治谋杀。有人认为,可能是建文朝廷内部有人不满其‘迟缓’的战术,或者担心他手握重兵有异心,派刺客将其暗杀,导致军中无主,最终溃败。”

(画面出现阴影中递出毒酒或匕首的意象)

“而第三种,也是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记载于一些后世史书,称耿炳文并没有死在真定,而是在朱棣登基后的永乐元年,被新皇帝找个由头逼迫自尽,以绝后患。”

(画面出现老臣在家中接到圣旨,悲愤自尽的场景)

朱迪钠总结道:“最诡异的是,就连朱棣后来为了彰显自身武功而修订的《明太宗实录》,对于这场关键的、导致朝廷第一次大规模平叛失败的真定之战,记录也极其含糊不清,对耿炳文的去向讳莫如深。这使得真定之战和耿炳文的消失,成为了靖难之役中一个至今未解的谜团。我们只知道结果——燕王朱棣,似乎是在一种充满了偶然和未知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地就取得了真定之战的胜利,打开了通往南下的门户。”

这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发展,让天幕下的众人都愣住了。

不是预料中的战略失误,不是朝廷催促导致的冒进溃败,而是一场夹杂着突袭、混乱和主帅离奇消失的,充满了迷雾的胜利?

朱元璋的眉头紧紧皱起,他本能地不喜欢这种无法用常理解释的事情。耿炳文怎么会突然消失?战死?遇刺?还是……老西用了什么不为人知的阴私手段?

徐达、冯胜等老将也是面面相觑,他们打过无数仗,却从未遇到过如此诡异的情况。一军主帅,在战场上就这么没了?而且连个确切的说法都没有?

这种不确定性,比一场堂堂正正的失败更让人感到不安。它意味着,在未来的那场战争中,充满了无法预料的变数和……黑暗。

朱棣,他这个西儿子,究竟在真定,做了什么?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http://www.220book.com/book/XRT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http://www.220book.com/book/XRT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