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清晨,阳光刚刚洒满街道办的院落。何方整理了一下中山装的衣领,拿起公文包,今天他要开始一项新的工作——走访辖区内的商户。
这是他想出的一个双赢的策略:既能完成街道办的工作任务,又能借此机会建立自己的商户网络。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与商户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一站是街口的粮店。这是辖区内最大的国营粮店,负责人姓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同志。
"王经理,您好!"何方笑着递上工作证,"我是街道办的小何,来了解粮店的经营情况。"
王经理推了推老花镜,仔细看了看工作证:"何同志请坐。我们粮店一切都好,就是最近粮食供应有点紧张。"
两人在粮店后的小办公室里坐下。何方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着粮店的情况。但他关注的不仅是表面的数据,更在意的是王经理这个人。
通过交谈,他发现王经理是个认真负责的老党员,最看重的是规矩和原则。但同时,他也发现粮店后院堆着一些破损的米袋,显然是因为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王经理,这些破损的米袋怎么处理?"他看似随意地问。
"唉,按规定要退回粮库。"王经理叹气,"但运输成本太高,有时候就..."
他没有说完,但何方己经明白了。这些破损米袋如果退回,粮店要承担损失;但如果能就地处理,对双方都有好处。
"王经理,我们街道办最近要慰问几户困难家庭,"何方斟酌着用词,"如果您这里有些不太影响食用的破损米袋,我们可以按成本价收购,也算是物尽其用。"
王经理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既帮助了困难户,又避免了浪费。"
第一笔交易就这样达成了。何方用街道办的经费购买了一批轻微破损但完全能食用的米面,既帮助了困难户,又卖了王经理一个人情。
离开粮店时,王经理一首把他送到门口:"何同志,以后常来!"
第二站是供销社。这里的张主任是个精明的中年女人,据说很有门路。
"张主任,听说你们最近进了一批上海产的暖水瓶?"何方开门见山地问。
张主任警惕地看着他:"何同志消息很灵通啊。不过这批货很紧俏,都要凭票供应。"
"我明白。"何方笑笑,"不是要走后门。是我们街道办要采购一批办公用品,想问问您这里方不方便。"
听到是公对公的采购,张主任立即热情起来:"方便!当然方便!何同志需要什么,尽管说!"
在查看商品时,何方注意到供销社的仓库里堆着一些积压的布料。这些布料因为花色过时,一首卖不出去。
"张主任,这些布料..."
"唉,别提了。"张主任摇头,"都是前年的货,现在年轻人都不喜欢这些花色了。"
何方心中一动:"我们街道办要组织一个缝纫班,正需要些练习用的布料。如果您愿意低价处理..."
"太好了!"张主任立即说,"我正愁这些布料占地方呢!"
又一笔双赢的交易。街道办以极低的价格买到了教学用品,供销社处理了积压库存。
在接下来的走访中,何方用类似的策略,与辖区内几乎所有重要商户建立了联系:
与副食店的李经理商量,用街道办的介绍信帮他们联系新的进货渠道;
与菜市场的李主任合作,组织居民集体采购,既保证了菜市场的销量,又让居民买到了便宜菜;
甚至与修鞋铺的老李都建立了交情,四合院,开局和刘岚结婚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四合院,开局和刘岚结婚最新章节随便看!答应优先为街道办介绍的困难户修理鞋子。
这些关系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一天,刘岚想买块好布料做衣服,跑了好几家店都买不到。何方只是去供销社找了趟张主任,第二天就买到了时下最流行的"的确良"布料。
"你怎么买到的?"刘岚又惊又喜,"听说这布料可难买了!"
"正好供销社来了一批货。"何方轻描淡写地说。
更实际的好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现在何家总能买到品相好的粮食,新鲜的蔬菜,甚至是一些稀缺的日用品。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开销却并没有增加多少。
但何方深知,这种关系需要用心维护。他经常利用工作之便,为商户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帮粮店王经理的儿子联系学校;
为供销社张主任争取先进工作者名额;
协助副食店解决与邻里的纠纷...
这些举手之劳,换来的却是商户们的真心相待。
渐渐地,何方的商户网络越来越广。从粮店、供销社这样的国营单位,到修鞋、缝纫这样的个体户,他都能说得上话。
这个网络不仅改善了他的家庭生活,在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街道办要组织国庆活动,需要采购大量物资。在何方的协调下,所有物品都以最优惠的价格及时到位。
区里要求统计商户经营情况,其他街道办的同志跑断了腿,何方却轻松完成了任务——商户们都愿意跟他讲实话。
甚至连王主任都惊讶于他的工作效率:"小何,你怎么对辖区商户这么了解?"
"多走动,多沟通。"何方谦虚地说。
然而,他始终把握着一个原则:所有的交往都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行方便,但不能违规;可以给照顾,但不能滥用职权。
这个分寸的把握,让他在商户中赢得了"讲规矩"的好名声。
有一天,供销社张主任想通过他走街道办的后门,被他婉言拒绝了。
"张主任,不是我不帮忙。这种事,还是按规矩来比较好。"
张主任虽然有些失望,但反而更尊重他了:"何同志,你这个人正派!"
夏日的傍晚,何方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走在回家的路上,不时有商户跟他打招呼:
"何同志,下班了?"
"小何,今天有新到的鸡蛋,给你留了一份!"
"何干部,有空来喝茶!"
这些热情的招呼,是他这几个月辛勤经营的结果。
回到家里,刘岚己经做好了晚饭。桌上摆着一盘炒鸡蛋,金黄油亮,显然是新鲜的好鸡蛋。
"今天供销社来的新鲜鸡蛋,"刘岚笑着说,"张主任特意让店员给我留的。"
"嗯。"何方点点头,心中感慨。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个商户网络就像是生活中的润滑剂,让艰难的日子变得顺畅许多。
但他知道,这还只是开始。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关系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夜深人静,他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今天的收获。窗外的月光洒在纸上,映照出工整的字迹:
"商户网络的关键在于互利共赢。既要让对方得到实惠,又要守住原则底线。真诚相助比利益交换更长久。"
合上笔记本,他望向窗外的星空。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编织着一张属于自己的人际网络。这张网络,将帮助他更好地在这个时代生存和发展。
(http://www.220book.com/book/XUI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