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烫手山芋与格物之论

小说: 仕途数据师   作者:倇如淑女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仕途数据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XUX4/ 章节无错乱精修!
 

吴法言倒台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彻底震动了苍梧郡的官场。昔日与吴家往来密切的官员人人自危,而林远这个名字,也以一种强势的姿态,进入了州府更高层级人物的视野。

论功行赏的文书很快下来,林远“协理”的差事办得漂亮,刺史亲自嘉奖,除了金银赏赐,更重要的是明确了他“可参与州府户曹机要议事”的资格。这意味着,他不再是那个随时可能被踢走的“临时工”,而是在州府有了一席之地的话事人之一。

郑主事之流再见林远时,脸上那点倨傲早己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近乎谄媚的恭敬。就连沈判司,与他商议公务时,语气也多了几分平等的商量。

然而,林远还来不及品味这权力滋味,一个新的、更烫手的山芋,就精准地砸到了他的头上。

这一日,州府议事。除了户曹,工曹、刑曹的主官也在座,讨论的正是入冬以来,困扰苍梧郡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治理清河。

清河横贯苍梧郡,滋养两岸,但也脾性暴躁,每逢春夏汛期,下游的良田、村庄屡受其害。朝廷连年拨下治河款项,却收效甚微,银子像扔进了无底洞。

工曹的主事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姓蒋,此刻正愁眉苦脸地诉苦:“……不是下官不尽心,实在是清河情况复杂,水流湍急,沙土淤积严重,往年修筑的堤坝,往往撑不过两年。所需石料、人工浩大,预算……实在是捉襟见肘啊。”

沈判司皱眉:“蒋主事,年年都是这套说辞。刺史大人己严令,今年务必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否则你我都无法交代。”

蒋主事唉声叹气,目光却若有若无地瞟向了坐在下首、一首沉默不语的林远。

果然,沈判司的目光也转了过来:“林主簿,你精于数算,善于从纷杂事务中理出头绪。这治河一事,关乎民生大计,你看……能否也从‘度支’的角度,参详一二?”

刹那间,议事堂内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林远身上。有期待,有审视,更多的,是等着看热闹的幸灾乐祸。治河?这可是连工曹老吏都头疼的难题,他一个靠查账出头的年轻主簿,能有什么办法?怕不是要在这刚爬起来的地方狠狠摔一跤!

林远心中明了,这是又一道考验,甚至可能是一个新的陷阱。但他面上不动声色,起身拱手:“下官于水利之事确是外行,不敢妄言。但既然判司有命,下官愿尽力一试,查阅往年卷宗数据,或可寻得些许头绪。”

他没有大包大揽,留足了余地。

散议后,林远立刻调阅了近十年清河治理的所有卷宗、账册。堆积如山的资料,记录着一次次失败的工程和一笔笔糊涂账。他依旧用老办法,制作表格,提取关键数据:每年拨款数额、计划工程量、实际完成量、主要材料(石料、木桩、灰浆)的采购价与用量、征发民夫的数量与工时……

几天分析下来,问题显而易见:

效率低下,贪腐严重。 实际工程量与计划相差甚远,石料采购价虚高,民夫管理混乱,工时浪费惊人。

方案僵化,不计成本。年年只知道加固加高堤坝,不考虑地形水势,有些险要地段,投入巨大却效果不彰。

他意识到,治理清河,光靠查账省钱是不够的,必须从根子上优化方案,提高效率。这需要更科学的测量、更合理的规划,以及……更严格的项目管理。

他回忆起前世接触过的项目管理知识和基础水利工程原理,一个模糊的构想开始形成。

这天休沐,他再次来到了苏婉宁的小院。院角的几株忍冬冒出了新绿,带来些许春意。苏婉宁正在翻晒药材,见他来了,轻轻点头,算是打过招呼。自州府案件了结后,林远来看她的次数多了些,两人之间少了些客套,多了几分熟稔。

“看你眉头不展,可是又遇到了难题?”苏婉宁递过一杯刚沏的药茶,声音依旧清冷,却带着不易察觉的关切。

林远叹了口气,将清河治理的困境和自己的初步分析说了一遍。“……如今不是没钱,而是钱不知道怎么花在刀刃上,力气不知道怎么使在关键处。工曹那套老办法,行不通了。”

苏婉宁安静地听着,等他说完,才轻声道:“家父生前曾言,治病需对症下药,治理水患,想必也是如此。若不识水性,不明地理,便如盲人摸象,徒耗钱粮。”

“不识水性,不明地理……”林远喃喃重复,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说得对!必须先摸清清河的‘脾气’!”

一个念头在他脑中炸开!他需要地图,需要更精确的地形水纹数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仕途数据师 而这个时代,最精确的地图往往掌握在军队或钦天监手中,寻常衙门哪里会有?

他猛地站起身,在苏婉宁有些讶异的目光中,兴奋地踱步:“没错!不能只看账册,得实地去看,去测量!要搞清楚每一段河床的深浅、宽窄,两岸土质的软硬,水流的缓急!还要推算不同季节的水位变化……这些,工曹的卷宗里几乎都没有!”

他看向苏婉宁,目光灼灼:“苏姑娘,你可知州府附近,可有精通测绘、或者对清河沿岸地理极为了解之人?”

苏婉宁沉吟片刻,道:“州学里有一位老博士,姓方,性子有些古怪,不喜八股,却终日沉迷于山川地理、格物杂学,被视为异类。他年轻时似乎曾游历清河上下游,或许知道些情况。”

州学方博士?林远记下了这个名字。

回到驿馆,他立刻开始行动。一方面,他让阿斌想办法去打听这位方博士的详细情况和喜好。另一方面,他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现有的有限数据,开始起草一份全新的《清河治理条陈》框架。

在这份框架里,他首次提出了几个在这个时代看来颇为“离经叛道”的概念:

一、前期勘察,数据先行。 主张组建专门的勘察队,对清河关键河段进行详细测绘,获取一手数据。二、分段治理,重点优先。摒弃全线平均用力,根据勘察结果,划分风险等级,优先整治最危险、效益最高的河段。

三、项目核算,流程管控。引入更细致的预算管理和工程节点考核,将材料采购、民夫调配等环节标准化、透明化。

他知道,这份条陈一旦抛出,必将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那些习惯了按老规矩办事、从中渔利的工曹官吏。

几天后,阿斌带来了消息。那位方博士果然是个怪人,住在州学后一处破败小院,清贫度日,却珍藏了许多自己绘制的山川地貌草图,视若珍宝。此人嗜酒,尤其好一口辛辣的烧刀子,但脾气倔强,看不顺眼的人,千金难买他一张纸。

林远心中有数。他亲自去市集打了两坛最烈的烧刀子,没有穿戴官服,只着一身寻常青衫,在一个午后,来到了方博士那家徒西壁却堆满书籍纸张的小院。

院门虚掩,一个头发蓬乱、衣衫洗得发白的老者,正趴在一张巨大的、画满奇怪线条的纸张上,用手比划着,嘴里念念有词,对林远的到来浑然未觉。

林远没有打扰,静静地看着那张图——那赫然是一幅手工绘制的、极其精细的清河局部水道与地形关系图!比他之前在工曹看到的任何官图都要详尽!

他心中狂喜,知道自己找对人了!

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将两坛烧刀子轻轻放在院中的石桌上,发出“咚”的轻响。

方博士这才被惊动,抬起头,露出一张布满皱纹却眼神清亮的脸,警惕地看着林远:“你是何人?”

林远拱手,姿态放得很低:“晚生林远,慕名而来,特向博士请教清河地理水纹之事。这两坛薄酒,不成敬意。”

方博士看了看酒,又看了看林远,鼻子里哼了一声:“又是官府的人?想来要老夫的图?告诉你,没门!你们这些官老爷,只知道拿着图去糟蹋银子,糟蹋河道!滚出去!”林远不气不恼,反而上前几步,指着桌上那幅图的一处,诚恳道:“博士息怒。晚生并非来索图,而是真心请教。您看此处河道拐弯,外侧水流冲刷剧烈,而内侧泥沙淤积,若在此处一味加高堤坝,是否事倍功半?可否考虑在对面构筑挑水坝,引导水流,或许效果更佳?”

他这话,结合了前世一点浅显的水力学常识和眼前的图纸,顿时让方博士愣住了。

“你……你懂治水?”方博士浑浊的眼睛里爆发出惊人的光芒。

“略知皮毛,远不及博士。”林远谦逊道,“晚生以为,治水如治病,需先号准脉象。博士这些图,便是最好的脉案。晚生想做的,便是依据博士的脉案,开一剂既能治病、又不过度损耗民力的方子。”

方博士盯着林远看了许久,脸上的怒容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找到知音的激动。他猛地一拍大腿,指着石桌旁的凳子:“坐!喝酒!跟老夫好好说说,你这‘方子’,打算怎么开!”

两坛烧刀子,一幅清河图。一老一少,就在这破败的小院里,围绕着如何“格”清河之“物”,如何用更聪明的方法驯服这条暴躁的河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林远知道,治理清河这场硬仗,他找到了最关键的“技术外挂”。而他也将凭借这“格物之论”与“数据之法”,在州府掀起一场新的风暴。



    (http://www.220book.com/book/XUX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仕途数据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XUX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