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前的准备工作以近乎军事化的精度展开。整个警卫局如同一台庞大的精密机器,高速而沉默地运转起来。边雪被完全卷入这股洪流之中,时间在一次次现场勘测、方案推演和模拟演练中飞逝。
她与副队长王斌的合作,起初带着明显的试探与保留。王斌经验老到,行事严谨,每一个指令都清晰准确,但对待边雪,总透着一份额外的审慎,仿佛在随时评估她这把“利刃”是否会在关键时刻伤及自身。边雪则一如既往,沉默地执行,敏锐地观察,偶尔提出一两个切中要害的建议,精准得让王斌不得不暗自惊讶。
然而,就在这种高度紧张和有序的氛围中,边雪那种在血与火中淬炼出的、近乎野兽般的首觉,开始捕捉到一丝不和谐的杂音。
第一次异样感,发生在一次核心路线的实地勘察中。
车队预定经过的“国贸桥”路段,王斌根据交通状况和常规安保预案,初步确定了一段适合车队高速通行的区域。但边雪在反复查看地图和现场环境后,提出了一点异议。
“王队,这段路东侧第三栋写字楼,玻璃幕墙结构,顶楼设备层有多个通风口和检修通道入口。虽然前期排查过,但如果是顶尖的狙击手,利用清洁作业或设备维修做掩护,仍有极小的可能潜伏并构成威胁。建议将车队通行位置再向西偏移五米,并安排狙击反制小组提前十二小时封锁该楼顶。”边雪指着平板电脑上的三维地图,语气平静地分析。
王斌皱了皱眉,拿起对讲机:“指挥中心,复查国贸桥段东侧‘环球财富中心’顶楼所有通道的管控记录和未来48小时的施工计划,特别是……”他看了一眼边雪,“设备层和通风系统。”
命令下达了,但王斌放下对讲机后,却看似随意地对边雪说了一句:“考虑得很细致。不过有时候,过度警惕也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流程和常规排查才是最重要的保障。”
这话听起来像是前辈的经验之谈,但边雪却从中听出了一丝难以言喻的……轻描淡写?仿佛在有意无意地淡化她提出的潜在风险。
第二次,是在索里总统下榻的酒店进行最后一次清场检查。
边雪负责检查总统套房的相邻房间和紧急疏散通道。在一间作为临时监控室的客房内,她注意到一名技术人员正在调试设备。那人看到她进来,动作似乎有零点几秒的迟滞,随即恢复正常,笑着打招呼:“边姐,查岗啊?放心,一切正常。”
边雪点点头,目光扫过设备屏幕,看似无意地问:“所有楼层的监控信号都接入无误了?”
“没问题,主干线路都是双冗余备份,万无一失。”技术人员回答得很快,笑容无可挑剔。
但边雪转身离开时,眼角的余光瞥见那人在她背后,似乎极快地切换了一个屏幕界面,动作细微而迅速,若非她观察力惊人,几乎无法察觉。
她没有立刻声张,只是将这个人的相貌和工牌号默默记在心里。
最让她心生警兆的是第三次。在一次内部通讯频道测试中,她佩戴的耳机里突然传来一阵极其短暂而尖锐的电流干扰音,持续了不到半秒,随即恢复正常。频道里其他人似乎毫无反应,依旧在进行常规通话测试。
“刚才频道里有干扰?”边雪按住耳麦,低声询问通讯中心。
通讯中心的回复很快:“所有频道监测正常,未发现异常干扰源。可能是你的设备瞬间接触不良,建议更换检查。”
设备接触不良?边雪看着手中崭新的、刚刚分配下来的通讯器,眼神沉静如水。她经历过太多战场通讯扰甚至切入的场面,刚才那一下,太像是人为的、试探性的信号注入。
一次是巧合,两次是疑点,三次……就是明确的信号。
有内鬼。
这个念头如同冰锥,刺入她的脑海。有人潜伏在庞大的安保体系内部,可能是警卫局的队员,可能是配套的技术人员,甚至可能级别更高。这个人,正在利用职务之便, subtly地破坏、观察、或者传递信息。
“黑日”的触角,竟然己经伸得如此之深?
边雪感到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她无法确定这个人是谁,王斌?那个技术人员?或者是某个她还没注意到的人?敌暗我明,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打草惊蛇,甚至引来更大的危机。
她不能信任任何人。
站在酒店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如同蚂蚁般忙碌的安保人员和逐渐拉起的警戒线,边雪的脸上依旧平静无波,但内心的风暴己然掀起。
暗流在平静的表面下汹涌鼓荡。元首的车队尚未抵达,无形的厮杀却己提前开场。她必须比以往更加警惕,不仅要防范外部的“黑日”杀手,更要提防来自背后的冷箭。
她轻轻调整了一下耳麦的位置,又检查了一下肋下的手枪和匕首,确保它们处于最顺手的状态。
眼神,愈发冰冷而锐利。
(http://www.220book.com/book/XVP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