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腊月,寒风卷着冻雨,跟刀子似的刮在黑土村的土坯墙上,呜呜咽咽的,听得人心里发紧。
日头早落了,叶家的茅草屋里只点着一盏豆大的油灯,昏黄的光勉强照见满室的窘迫——土炕上铺着打了好几层补丁的旧棉絮,灶房里冷锅冷灶,米缸掀开看,底儿都快朝天了,只余几粒碎米在里头滚。
叶奶奶歪在炕头,裹着最厚的那件旧棉袄,还止不住地咳嗽,每咳一声,胸口就跟着颤,眉头皱得紧紧的。炕边,叶家大嫂赵春兰正搓着手叹气,声音压得低低的:“娘,家里就剩最后两块红薯干了,明早……明早怕是只能喝稀粥了。”
叶三郎,也就是叶家最小的儿子,刚从镇上帮人扛完活回来,身上的单衣被雨淋得透湿,冻得嘴唇发紫。他听着大嫂的话,把怀里揣着的半块干硬的麦饼掏出来,递到炕边:“娘,您吃,我不饿。”
叶奶奶摆了摆手,咳着摇头:“三郎你留着,你年轻,扛活耗力气……这鬼天气,日子真是难捱。”
一家人正愁眉不展,叶三郎忽然想起什么,起身道:“娘,大嫂,我去村口倒桶脏水,顺便看看能不能捡点干柴回来。”说着就抓了墙角的木桶,披了件破蓑衣,顶着寒风往门外走。
黑土村村口有棵老槐树,树下是村民倒垃圾的地方。叶三郎刚把脏水倒掉,就听见老槐树底下传来一阵微弱的“呜呜”声,像是小猫叫,又比小猫的声音更软,裹在雨幕里,不仔细听根本察觉不到。
“啥东西?”他皱了皱眉,举着手里的油灯凑过去。
油灯光晕里,只见老槐树根下,蜷缩着一个小小的包裹——是块洗得发白的粗布,裹得紧紧的,只露出一小截冻得发紫的小脸蛋。那“呜呜”声,正是从包裹里传出来的。
叶三郎心里一紧,赶紧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把包裹抱起来。入手轻飘飘的,裹得不严实,寒风首往里面钻。他解开布角一看,里面竟是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女婴,小脸冻得皱巴巴的,眼睛却睁着,亮得像山里的星星,明明虚弱得快没力气了,却还顽强地眨着,小嘴巴微微张着,发出细弱的咿呀声。
“这……这是哪家的娃,怎么扔在这儿了?”叶三郎又惊又急。这寒冬腊月的雨夜,把这么小的娃扔在村口,不是要冻死吗?
他赶紧把包裹重新裹紧,揣进怀里捂着,快步往家里跑。怀里的小婴孩似乎感受到了暖意,原本微弱的哭声渐渐停了,只剩下轻轻的呼吸。
回到茅草屋,叶三郎一进门就喊:“娘!大嫂!你们快看!”
叶奶奶和赵春兰闻声看过来,见他怀里抱着个包裹,还冒着寒气,都愣住了。赵春兰先凑过去:“三郎,这是啥?”
“是个娃!”叶三郎把包裹放在炕上,小心翼翼地打开,“我在村口老槐树下捡的,不知道是谁扔的,冻得都快没气了。”
油灯光照在女婴小小的脸上,那双眼亮得惊人,正一眨不眨地看着炕边的叶奶奶。叶奶奶看着这小模样,心一下子就软了,伸手想去碰,又怕碰坏了似的,轻轻颤着:“可怜的娃……这爹娘咋这么狠心,这么冷的天扔了她。”
赵春兰却皱起了眉,小声道:“娘,咱们家现在啥光景您也知道,米都快吃不上了,哪还有余粮养这么小的娃?再说,这娃来路不明,万一……”
她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自家都快揭不开锅了,哪还能收养别人的娃?
叶三郎也沉默了。他知道大嫂说的是实话,可他一想到这娃在村口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就狠不下心:“可……可总不能再把她扔回去吧?这一扔,肯定活不成了。”
一家人陷入了沉默,只有油灯的火苗在风里晃着,映着炕上女婴安静的小脸。
就在这时,叶奶奶忽然坐首了些,咳嗽了两声,眼神变得坚定起来:“养!这娃我养了!”
“娘!”赵春兰急了,“咱们家……”
“再难,也是条人命!”叶奶奶打断她,伸手轻轻抚上女婴的小脸,那小手忽然动了动,竟主动伸出来,紧紧抓住了叶奶奶的手指——小手指头软软的,却抓得格外用力,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女婴睁着亮闪闪的眼睛,看着叶奶奶,小嘴咿呀了一声,像是在说“别丢下我”,又像是在撒娇。
叶奶奶的心彻底化了,眼眶一热,拍了拍那只小手:“好孩子,不怕,以后这儿就是你的家。奶奶给你取个名,叫小糯吧,叶小糯,像糯米一样软乎乎的,平安长大。”
怀里的叶小糯像是听懂了,小脑袋轻轻蹭了蹭叶奶奶的手,眼睛慢慢闭上了,呼吸也变得平稳起来。
赵春兰看着这一幕,也没再说话——这娃跟叶家,好像真的有缘分。
叶三郎松了口气,笑着道:“好,就叫小糯!以后我就是小糯的三叔,一定好好疼她!”
油灯下,一家人围着小小的叶小糯,原本压抑的茅草屋,忽然多了一丝暖意。只是谁也不知道,这个被遗弃在雨夜的女婴,不仅是叶家捡来的宝,更是个自带福气的小福星,往后的日子,会因为她,变得彻底不一样。
(http://www.220book.com/book/XWE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