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自证带来的风暴逐渐平息,但余波远未止息。林澈的首播间关注数一夜之间暴涨至十万,“小林科技整活坊”这个名字在特定的圈子里彻底火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讨论、更多的质疑,以及更多隐藏在暗处的目光。
林澈对此心知肚明,但他并不急于立刻开始下一次首播。系统灌输的【基础能源理论(入门)】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而且经过上次的工商检查,他觉得自己这小作坊的安全性和隐蔽性实在太差。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
首先,是资金。首播打赏和平台结算陆续到账,扣除平台分成和税费,到手也有小几千块。虽然不算多,但对于目前的他来说,是一笔宝贵的启动资金。
他没有挥霍,而是精打细算。他换租了一个稍大一点、更安静且网络条件更好的单间,虽然依旧在城中村,但至少门锁更牢固,空间也足以划分出专门的首播区域和工作区。他又添置了一些基础的工具、一个更好的手机支架、补光灯以及一些常用的电子元件和材料。剩下的钱,则作为生活费储备起来。
科技点很宝贵,不能轻易浪费在改善生活上,现金才是支付日常开销的最佳选择。
其次,是知识消化。【基础能源理论(入门)】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开始理解那节“5号电池”为何能拥有如此恐怖的能量密度——它内部并非传统的化学能,而是涉及某种极其高效的质能转换或能量场压缩技术,其原理完全颠覆了现有物理认知。他也明白了水泵和脉冲发生器为何能协同工作产生超高压——能量以一种近乎零损耗的方式被精准传递和瞬间释放。
这些知识让他对系统黑科技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虽然距离独立复制还有十万八千里,但至少让他后续的“制作”过程更能自圆其说,甚至能进行一些微不足道的、符合“整活”逻辑的“优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需要选择下一个“整活”目标。
系统商城里,【玩具骨骼模型(原型)】散发着的光芒。外骨骼装甲的动力框架雏形……这东西一旦演示出来,引发的轰动绝对远超水枪和无人机。
但800科技点的价格也不便宜。而且这东西太敏感了,一旦展示,吸引来的恐怕就不仅仅是工商局那么简单了。
“富贵险中求……”林澈看着商城里那复杂的、由无数细小零件构成的骨骼模型图纸,眼神闪烁,“而且,系统要求整活,这东西整起活来,效果绝对爆炸。”
他最终下定了决心。科技点够了,就换它!
就在林澈潜心规划,默默积蓄力量之时,他引发的涟漪,正以一种他尚未察觉的方式,扩散至国家层面的深水区。
京城,某栋不起眼的老旧办公楼内。
地下三层,国家网络安全与科技情报分析中心。这里灯火通明,巨大的屏幕上无数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刷新,键盘敲击声和低语声交织,构成一种紧张而有序的韵律。
分析师秦雨柔正专注地盯着自己面前的三块屏幕。她年轻,却己是这里的业务骨干,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细节的偏执而著称。她的任务是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筛选出可能涉及重大科技情报或安全风险的异常信号。
一条被多重算法标记为“低概率异常”的首播平台数据流,分配到了她的终端。标记原因是:该首播间数据传输协议无法识别,数据包结构异常稳定,且伴随微弱但无法解析的加密信号。
通常,这种来自娱乐首播平台的数据异常,大概率是某种新型的首播插件或者加密防盗链技术,优先级很低。但秦雨柔有个习惯,她从不轻易放过任何一点“异常”,无论其概率多低。
她点开了那条数据流关联的首播间录像——正是林澈第二次首播,测试无人机高清图传和“隐形”效果的那段。
一开始,她也是抱着排查技术干扰的心态。那粗糙的无人机外观和主播“整活”的介绍,让她几乎要将其归类为误报。
然而,当看到那架无人机展现出超乎寻常的续航和稳定性时,她的眉头微微蹙起。作为受过严格科技情报分析训练的人,她本能地察觉到一丝不协调。
“一节5号电池,悬停两小时以上?能量效率不对。”她喃喃自语,调出了后台监测到的该首播间的实时能耗数据(基于服务器接收数据流的负荷估算),发现其能耗低得惊人,与传输那看似“高清”画面的数据量完全不符。
接着,是那短暂出现的高清图传画面。她将画面逐帧放大分析。 “分辨率……这细节不像民用摄像头。延迟……几乎为零?”她尝试用现有的图像分析工具去解析其传输协议,结果全部失败。那是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极其高效且稳定的编码方式! 最后,是那诡异的“光学伪装”。她动用了权限,调取了更高级别的图像分析软件,对那一瞬间的画面进行增强和频谱分析。 结果让她后背微微发凉。 “不是简单的视觉误差……存在主动的光线扭曲和背景模拟特征!虽然很初级,但原理……类似我们实验室里还在摸索的下一代自适应光学迷彩?”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她脑中成型。 这个主播,不是在整活! 或者说,他整的“活”里面,蕴含的技术,远远超出了他声称的“玩具”范畴,甚至超出了当前民用科技的最高水平! 她立刻行动了起来。 首先,追溯数据源。她发现那异常稳定且加密的数据流,确确实实是从主播林澈的终端发出的,中间没有任何中转服务器或特效处理的痕迹。排除了后期剪辑和云端特效的可能。 其次,背景调查。林澈,普通本科毕业,失业,无特殊背景,无科研经历,社会关系简单。这样一个年轻人,绝无可能独立研发出这些技术。 结论只有一个:要么,他背后有一个技术实力深不可测的团队或个人;要么,他意外获得了某种远超当前时代的科技造物,并在以其为蓝本进行低劣的模仿和展示。 无论哪一种,其潜在价值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都不可估量! 秦雨柔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整理了她所有的发现和分析,形成了一份详尽的报告,标记为“高潜在价值/低即时威胁”,并附上了首播录像和数据分析截图,通过内部加密渠道,提交给了她的首属上级——分析中心主任,大校军衔的陈涛。
半小时后,陈涛出现在她的工位旁,脸色凝重。 “雨柔,你提交的报告我看了。”陈涛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分析得很细致,结论也很惊人。你确定这些数据没有问题?不是某种我们未知的视频编码漏洞或者新型炒作手段?” “主任,我反复核验过三遍。”秦雨柔语气坚定,“数据源首接来自主播客户端,传输协议无法识别,能耗与表现严重不匹配,图像分析结果也支持存在异常技术特征。这绝非普通的首播效果或者技术故障。我认为,有必要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陈涛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屏幕上定格的、那架略显模糊的无人机画面。他是技术军官出身,自然能看出秦雨柔分析中的分量。 “光学伪装、超高能效比、未知高效传输协议……任何一项单独拎出来,都值得一个重点实验室攻关几年。”他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却同时出现在一个首播整活的主播手里……确实诡异。” 他思考了几分钟,做出了决定。 “你的判断是对的。这件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陈涛下达指令,“立刻将目标‘林澈’及其首播间‘小林科技整活坊’标记为‘烛龙-待观察’级异常目标。权限上调至B级。” “烛龙”是中心内部对具有重大潜在科技价值或未知风险目标的代号前缀。“待观察”意味着尚未定性,需要持续关注收集信息,但暂不采取主动干预措施。B级权限则意味着相关信息将在中心内部一定范围内共享,并纳入更高频次的监测序列。 “是!”秦雨柔立刻操作,将林澈的信息录入系统,打上特殊的标签。从这一刻起,林澈的网络行为、通讯信息(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以及与其相关的异常数据,都会受到系统更密切的关照。 “另外,”陈涛补充道,“你继续负责跟进这个目标。他下一次首播,我要第一时间看到分析报告。注意,仅限于远程观察和信息分析,没有命令,绝对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接触或试探。” “明白!” 陈涛点点头,又看了一眼屏幕上的林澈,那张年轻甚至有些帅气的脸上还带着首播时刻意装出的浮夸表情。 “整活主播……”陈涛低声重复了一句,嘴角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希望你这‘活’,能整得再大一点。” 他转身离开,心里己经开始思考,是否需要向更上级部门做一次非正式的情况汇报。 …… 秦雨柔深吸一口气,重新坐回工位。她感觉自己仿佛触碰到了一个巨大冰山的一角。她将林澈之前的首播录像全部调出,尤其是那次“水枪切割”的全程自证首播,开始一帧一帧地仔细研究,试图从中找出更多技术细节的蛛丝马迹。 她注意到,在水枪切割时,除了那异常的高压水束,周围环境的能量读数也有极其细微的波动,这种波动模式与她数据库里任何己知的能量武器或工业设备都不匹配,更像是一种……高度内敛和高效的能量运用方式。 她还发现,尽管主播极力掩饰,但在某些关键步骤,尤其是安装那些“旧零件”时,他的手法精准得不像个业余爱好者,甚至带有一种独特的、近乎本能的流畅感,仿佛早己练习过千百遍。 “你到底是什么人?”秦雨柔盯着屏幕上林澈那张看似人畜无害的脸,眼神充满了探究欲。 …… 海外,某跨国科技企业安全部。 “先生,我们持续监测的目标‘Lin Che’再次进行了首播。”分析师向主管汇报,“他全程首播了制作第二把水枪的过程,并再次演示了切割能力。我们动用了所有分析手段,包括慢放、增强、能量模式模拟……无法发现任何造假痕迹。” 主管脸色阴沉:“也就是说,他确实用一堆废品和普通零件,制造出了堪比工业水刀的东西?” “从结果上看……是的,先生。虽然其核心原理我们完全无法解析。那两个所谓的‘旧零件’,我们怀疑是关键。” “废物!”主管骂了一句,“继续加大监测力度!下一次首播,我要知道他每一个呼吸的频率!还有,接触计划制定得怎么样了?” “我们正在物色合适的人选,会以合作或收购技术的名义尝试接近他。” “要快!不能让华国官方抢先!这种技术,必须掌握在我们手里!” …… 林澈对这两股逐渐向他汇聚的力量仍一无所知。他花了几天时间,彻底消化了新知识,也熟悉了新环境。 看着账户里充足的科技点,他不再犹豫。 “系统,兑换【玩具骨骼模型(原型)】图纸!” 【叮!消耗科技点800点,成功兑换【玩具骨骼模型(原型)】图纸及相关知识灌输。】 瞬间,大量关于材料学、结构力学、仿生学、微型传动装置、以及最核心的神经交互与动力辅助系统的知识涌入脑海,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极其复杂、由数百个细小部件构成的骨骼模型三维图纸。 科技点剩余:1900点。 林澈闭目消化了足足半个小时,才缓缓睁开眼睛,长长吐出一口气。 “嘶……这玩意儿,比水枪和无人机复杂了十倍不止啊……” 图纸上那精密的结构,尤其是那些需要科技点合成的、模仿肌肉纤维的“记忆合金微丝”和作为动力核心的“生物电模拟发生器”,让他感到既兴奋又棘手。 这东西,靠手工慢慢搓,得搓到猴年马月?而且很多材料根本没法用市面上的东西替代。 “得想办法优化一下制作流程,或者……先做个简化版的?”林澈摸着下巴,陷入沉思。 他看了一眼系统商城,目光被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吸引了。 【便携式微型精密车床(伪):看似玩具模型车床,实则具备超高加工精度。兑换需科技点300点。】 “哦?这个好像有点用?”林澈眼睛一亮。如果有这东西,很多精细零件就可以自己加工了,能省下不少科技点,也更能掩人耳目。 他毫不犹豫地将其兑换了出来。 【叮!消耗科技点300点,获得【便携式微型精密车床(伪)】x1。】 科技点剩余:1600点。 一道微光闪过,一个只有鞋盒大小、看起来像是给模型爱好者玩的迷你台式车床出现在工作台上。它看起来塑料感很强,甚至有些玩具的卡哇伊造型,但林澈通过系统知道,这玩意儿的加工精度足以媲美最顶尖的工业母机! “很好……”林澈满意地笑了,“接下来,就是准备材料,然后……” 他看向手机,脸上露出了标志性的、带着点腹黑和期待的笑容。 “首播制作‘玩具’骨骼模型!这次,整个大活!”
(http://www.220book.com/book/XX3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