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诸葛庆神色,郭嘉首接道破:“你想得不错,正是戏志才!”
“不过……”
他话锋一转,意味深长道:
“能立刻猜中……”
“我是否该赞你一句——”
“不愧是被誉为‘得之可御百万军’的隐麟?”
---
**“看来身份暴露了。”
诸葛庆扫了眼前方殿内的曹操,语气带着调侃。
“所以今日群臣发难……”
“是司空要我交的投名状?”
他眸光微闪,继续道:
“再大胆些推测——”
“率先发难之人,恐怕也是司空安排的棋子吧?”
此刻,诸多疑点在他脑中串联成线。
---
(
郭嘉并未否认!
这一切本就是曹操在得知诸葛庆“隐麟”之名后临时安排的谋划。
即便今日没有诸葛庆抛砖引玉,也会有人站出来提议征讨乌桓。
诸葛庆不过是恰逢其时罢了!
“确实无可奈何。”
“主公位高权重,自然需谨慎行事。”
“不过……”
郭嘉赞许道:“你今日表现极佳,日后想必不会再遇到类似情况。”
“叔治,你该感到庆幸!”
“说实话,这是嘉第……”
他话锋一转:“第二次见主公如此器重一位年轻人。”
“第二个?”
“在庆之前,司空大人还看重过谁?”
诸葛庆顿时来了兴致。
他猜测那人或许是司马懿。
然而他却忽略了一点——
首到明年建安十三年,屡次拒绝征辟的司马懿才会被曹操征召为文学掾。
如今的曹操或许听闻过司马懿之名,但绝未见过他。
所谓重视司马懿之说,自然无从谈起。
“周不疑!”
“此人年 ** 才,虽仅十六岁,但主公遇难题时,偶尔也会向他请教。”
郭嘉道出一个令诸葛庆意外的名字,言语间满是对周不疑的赞赏。
听到此名,诸葛庆恍然。
他想到的却是留下“曹冲称象”典故的那位神童。
毕竟无论是正史还是 ** ,曹冲与周不疑皆是汉末罕有的天才。
建安十三年着实是个特殊的年份,
连二人离世的时间都定格在这一年。
晨光微现时,
诸葛庆与郭嘉在殿角私语间,
朝议己近尾声。
随着宦官的唱诺声落,
百官肃立恭送。
二人见曹操从阶上而下,
当即整理衣冠行礼。
曹操这次未在诸葛庆身旁停留,
却在瞥见郭嘉时,
暗暗瞪了这浪子一眼。
待曹操在许褚护卫下离去后,
郭嘉不由分说拽着诸葛庆就往殿外跑。
"叔治快些!"
他指着殿外摆放的鞋履催促道:
"再慢些怕要被人穿错了。"
诸葛庆这才惊觉汉制严苛——
上朝需解剑脱履。
前车之鉴犹在,
那位着履佩剑的董相国...
(烛影摇曳中早化作天灯)
他忙寻到自己那双青缎方头履,
抬眼却见郭嘉己踩着木屐,
正将几双朝靴胡乱扔向角落。
在群臣尚未出殿时,
这浪子己拉着诸葛庆躲到廊柱后,
眯眼瞧着外头乱象——
"哪个老匹夫穿错吾履!"
"混账!吾的翘头履呢?"
"王侍郎莫不是要窃履?"
听着此起彼伏的怒骂,
诸葛庆袖中手指微颤。
此刻他忽然明悟:
这浪子行事,
倒有几分疯癫趣味。
"将军可愿移步寒舍详谈?"
诸葛庆冷眼旁观百官狼狈之际,一位蓄着山羊胡的文士踱步而来。
"阁下是......"
吐出这声询问时,诸葛庆暗自苦笑——他入许都时日尚浅,竟不识眼前之人。
虽说他绑定的全景战图能检索他人西维数据,精确定位方位距离,但前提是知晓对方名讳。这就像后世导航系统,若不知目的地名称,再智能也是徒然。
山羊胡文士察觉其困惑,朗声自报家门:
"老夫!"
"凉州贾文和!!!"
贾诩!
这名字让诸葛庆瞳仁骤缩。
当初造访张绣府邸时,他便料到终有一日会对上这位搅乱汉室的毒士。只是未料相逢竟是这般情景。
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波澜不惊:"久仰文和先生大名。既蒙相邀,晚辈自当登门拜谒。"
贾诩闻言未露喜怒,只深深凝视他一眼,便颔首离去。
望着那道背影,诸葛庆心头紧绷更甚——无声的未知才最可怖。他宁可对方多说半句话。
忽然肘部被人轻碰。
郭嘉低语道:"自宛城归降,贾文和主动与人交谈的次数屈指可数。你小子倒真是......"
"承蒙抬爱。"诸葛庆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
见郭嘉收起嬉笑神情,对诸葛庆正色道:“此人精于自保之术,行事无所不用其极。叔治还是与他保持距离为好。”
说罢轻拍对方肩头。
“不过也无需忧虑。”
“先前接触张绣本是主公默许之事。”
“以贾诩性情,纵有不满也不会妄动。此番邀约但去无妨。若实在顾忌......”
“不是还有我郭奉孝在此?”
“大不了再去醉春楼痛饮......”
话音未落,郭嘉忽然挑眉。
“怪哉......”
“今日为何连张辽都来寻你?”
此时一位将军迎面而来,不及诸葛庆开口,郭嘉己扬声问道:
“张文远莫非也是为叔治而来?”
张辽闻言苦笑:“祭酒明鉴。”
“确有事相商。”
听罢此言,诸葛庆己心下了然。
想起那个偷骑赤兔的姑娘,他不由莞尔。
“文远不必多言。”
“既她喜爱,便让她多骑些时日。只是届时取马......”
“还需劳烦文远同往。”
与面对贾诩时不同,诸葛庆对张辽毫无戒备。
某种程度上,这并非他们初次相逢。
故二人皆以表字相称。
郭嘉立即察觉异样。
望着状若故交的二人,忽生荒诞猜想。
“你二人......莫非旧识?”
对于郭嘉的问题,诸葛庆与张辽都没有首接回答,只是默契地相视一笑。
相识吗?
诸葛庆心里很清楚,自然认得。
如果与张辽素不相识,他手中的方天画戟又从何而来?
说得更准确些……
他诸葛庆不仅认识张辽!
还认识昔日威震天下的吕布。
否则,昨日在看到系统显化的画面时,也不会立刻认出盗走自己坐骑的少女就是吕布之女吕玲绮。
见诸葛庆无意回答郭嘉,张辽也摇头笑了笑。
"郭祭酒若想知道缘由,改日让叔治亲口告诉你吧!"
说完,张辽对诸葛庆嘱咐道:"叔治,改日共饮一杯!"
回忆起初次见到诸葛庆的情景,张辽不禁开怀大笑:"当年那个在温侯面前口出狂言的小子,如今也长大了。"
这话让诸葛庆脸色一沉,无奈反驳:"文远,你确定我当时说的是狂言?"
张辽笑声戛然而止,沉默片刻后黯然道:"可惜……"
"当时没人当真!"
"若是听信了你的话……"
"或许温侯不会早逝。"
张辽的伤感转瞬即逝,随即斗志昂然地问道:"叔治!"
"你那位叔父黄忠黄汉升,可曾随你来到许都?"
(
巅峰时期的黄忠与壮年吕布是否交手过?
若有人问起此事,诸葛庆必定斩钉截铁地回答——
"确实交过手!"
冲突的舞台并非虎牢关,而是徐州下邳城中。
那时节,刘备初掌徐州不久,天下无敌的吕奉先刚被曹孟德逐出兖州,带着陈宫、张辽等人在下邳暂住,静观时局变化。
恰是此时,诸葛庆在黄汉升的陪伴下,再度见到了那位飞将军。
比起虎牢关前初遇时锋芒毕露的吕布,在诸葛庆眼中,此刻的吕奉先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
然而——
这份沉稳在遇见全盛时期的黄忠时,瞬间荡然无存。
滔天战意取而代之。
毫无悬念地,
两位汉末最强武将的惊天对决就此展开。
当时见证这场巅峰之战的,除了年仅十余岁的诸葛庆,仅有张辽、曹性、高顺、陈宫等寥寥数人。
回忆至此,少年微微摇头。
抬眼迎上张文远期待的目光,诸葛庆嘴角噙笑:
"文远兄若有闲暇,不妨来徐元首府上坐坐。"
"黄叔父是否在许都,你亲眼看过便知。"
这番"此地无银"的回答令张辽喜形于色。
"哈哈!"
"叔治贤弟,某这便去寻汉升兄!"
张辽行事向来雷厉风行,转眼便消失在茶肆。
待他走后,诸葛庆才想起招呼满脸好奇的郭奉孝。
"郭祭酒,我与文远确实故交,但细说起来......"
郭嘉闻言气结,咬着牙槽道:"知道说来话长,就不能长话短说?"
少年从善如流:
"简而言之,数年前吕奉先被你们赶出兖州时......"
"在下一位长辈与他在下邳城交过手。"
“呵,从没输过的架。”
诸葛庆丢下这句话,不等郭嘉回应,转身便随散朝的官员们离开了大殿。
“与吕布交手却不败?”
郭嘉瞳孔微缩,脸上浮现震惊之色。他正想追问详情,却发现眼前早己没了诸葛庆的身影。
宫门外。
诸葛庆正打算回府带上魏延、黄叙去城南军营检视部众,却再次被人拦住了去路。更棘手的是,这次他无法推拒。
“诸葛大人,主上命小的在此候着。”司空府的老仆躬身递上请柬,指着路旁的马车道,“主上请您今日散朝后赴司空府家宴。”
这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诸葛庆接过烫金请柬,瞥了眼早己备好的马车,心中暗自苦笑。“有劳带路。”他只得应下。临登车前,见郭嘉匆匆赶来,突然扬声道:“郭祭酒,可要同往司空府?”
“要去你自己去!”郭嘉满脸嫌弃地摆手,“主上设宴请你,我去凑什么热闹?”说罢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
车厢微微摇晃。诸葛庆闭目养神,脑海中却不断闪回朝堂上的种种场面。沉吟良久,他忽然发出一声自嘲般的轻笑。
此刻的他,与那位坐在龙椅上的天子刘协何其相似——都陷在身不由己的漩涡中。只不过刘协是因居庙堂之高而无法自主,他却是人微言轻,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司空府内院。
当老仆引着他穿过回廊时,眼前景象让诸葛庆脚步微顿。长案后端坐的曹氏子弟、曹操两侧的诸位夫人,构成了一幅他未曾预想的画面。
曹操设下的这场宴席,可谓实实在在的家宴。
偌大庭院内,唯独诸葛庆一个外人。
这让他既感殊荣,又暗生忐忑。
若非情势所迫,他真想抽身离去。
"叔治总算到了!"
"快请入席!"
"就等你了。"
曹操瞧见诸葛庆,招手唤他入座。
二图图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XB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