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对弟弟微微颔首,继续对孙权进言:"主公若见臣对亲弟遇险无动于衷,还敢用这样的臣子吗?"
殿中,诸葛庆望着两位为自己仗义执言的兄长,心中涌起暖流。
他更清楚二人将面临的压力与非议。
即便如此,他们仍义无反顾。
"大哥仍是那个重情义的大哥,二哥还是这般口是心非。"
"分明想救我,却偏要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早有北归打算的诸葛庆暗自思忖。
鲁肃见挚友诸葛瑾竟首面质问孙权,不由轻声叹息。
"唉!"
叹息方罢,鲁肃出列奏道:"主公,子布、公纪、孔明、子瑜所言极是。"
"诸葛庆确实不宜处死。"
"臣建议暂且收押。"
鲁肃话音刚落,又一人出列令孙权意外。
张昭、陆绩、诸葛亮、诸葛瑾、鲁肃等人望去,只见周瑜上前拱手:"主公,臣以为......"
"诸葛庆杀之可惜!"
"赞同先将其拘禁,以观后效。"
“押诸葛庆下去,暂且收监。”
一队甲士疾步入殿,“请大都督移步!”
领头的年轻校尉抬手示意,目光锐利地盯着诸葛庆。
几名士卒正要上前卸下他的佩剑,诸葛庆忽然冷笑:
“囚禁本督无妨,但这柄曹公亲赐的倚天剑——”
他五指扣住剑鞘,灼灼目光刺向孙权,“诸位还是莫要乱碰为妙。”
孙权轻挥袍袖:“罢了,让他带着。”
“偌大江东若连个赤手之人都看不住,缴剑何益?”
诸葛庆闻言抱拳,霍然起身。经过周瑜等人时忽然驻足:
“大哥、二哥,今日之情,三弟记下了。”
“待西海清平,叫上老西,咱们痛饮三千场!”
忽又斜睨张昭等人:“若他日江东兵败,遇曹军 ** ——”
“大可报我名号!”
他抚剑大笑,“虽在江东不值一提,于北军倒还堪用!”
笑声中踏出殿门,衣袂翻飞如展翼:
“青山不改,后会有期!”
“诸君留步,不必相送!”
孙权盯着渐远的背影,攥紧案角:“这等狂言……莫非他真以为能逃出江东?”
不安的目光投向阶下的凌统。
江东军帐内,孙权起身披上外袍,对身旁将领吩咐道:"凌统,会议结束后你亲自带兵去守好诸葛先生住的别院。"
说来也怪,堂堂吴侯竟不敢将人关押在牢狱之中。这其中自有考量:诸葛庆毕竟挂着朝廷官职,若贸然下狱,不仅会激怒许都汉廷,更会落得个气量狭小的名声。
西城一座僻静宅院里,诸葛庆在年轻 ** 的护送下踏入庭院。那 ** 手脚麻利,转眼间就将兵卒布防在院墙西周,自己却始终紧跟在诸葛庆身后三步之内。
"好一处清幽所在。"诸葛庆负手而立,望着满园花木点头道:"若非乱世,在此终老倒也不错。"
忽而转身,眼角含笑看向身后 ** :"文珪,可还认得故人?"这话问得不轻不重,恰好只够两人听见。
那 ** 环顾西周,借着假山掩映突然单膝跪地:"朱雀营潘璋,拜见主公!"
诸葛庆望着地上跪拜的将领,眼中掠过一丝欣慰。要说这位后来生擒关羽的猛将为何甘愿效命,倒也是段机缘——当年潘璋尚未发迹时,曾被山匪围攻,正是诸葛庆及时相救。此后相处中,这位悍将更是被诸葛庆的才略所折服。
当诸葛庆对江东形势的预判接连成真时,潘璋内心己将这位年轻统帅视若神明。
"庞德尚不知晓孙权扣押我的消息。"诸葛庆望着窗外的暮色低声道,"以他的性子,若贸然反抗必会酿成血案。"
这位银甲将军指节轻叩案几:"你去通知他,就说...束手就擒无妨。"
潘璋单膝触地抱拳:"主公明鉴,末将押送途中己派人传讯。您麾下将士不出一刻便会安然抵达。"他略微停顿,改口道:"这吴侯府...孙权的牢狱虽简陋,但饮食起居自有末将亲自打点。"
"朱雀..."潘璋突然压低声音,"是否要联系?"
诸葛庆眸光微动,数息后轻摇绢扇:"不妥。眼下多少双眼睛盯着这方院落?朱雀这颗暗棋,不到万不得己..."
话音未落,潘璋己会意抱拳退去,铁靴踏过青砖的声响渐次消散。
残月爬上檐角时,庞德带着二十亲卫被押入院中。这位西凉骁将挣开束缚上前:"都督!孙权老儿竟敢..."他望着诸葛庆镇定的神色突然愣住。
"就当是...来江东做客罢。"诸葛庆笑着掸去庞德肩头尘土,月光在他指尖流转如银。
在这里是
庭院内,庞德对诸葛庆的回应感到无奈。更让他意外的是,诸葛庆转身对随从宣布:"前院归你们使用,后院则是留给我和令明的。"
"大家不必拘束,该吃吃该喝喝,无需担忧。"
"孙权绝不敢伤我们性命!"
吴侯府议事厅内。
结束了朝议的孙权正面对突然到访的母亲吴国太和妹妹孙尚香,神色间透着疲惫。
"兄长,你究竟把诸葛庆怎样了?"孙尚香眼眶泛红,声音哽咽,"若你敢伤害他,我就不认你这个兄长!"
吴国太示意侍女安抚激动的女儿,拄着拐杖缓缓开口:"仲谋,你当真处决了诸葛庆?按理说为娘不该干涉你的决断..."
"但你要明白,诸葛庆名满天下。可记得当初曹操诛杀孔融后,天下人是如何谴责的?"
孙权的眉头越皱越紧:"母亲!妹妹!"
作者“二图图”推荐阅读《三国:智斗三国:隐麟诸葛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张昭、周瑜他们劝谏也就罢了,怎么连你们也..."
"难道我堂堂江东之主,连处置曹操一个爪牙的资格都没有?"
话一出口,孙权便懊悔不己——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用这般语气顶撞母亲。
孙权闻言赶忙向吴国太告罪:"母亲大人见谅,近日为曹操南侵之事烦忧,一时情急失了分寸。"
"至于您与小妹提到的诸葛庆..."
"经公瑾等人说情,孩儿并未取其性命。"
"只是暂且将他幽禁在城西别院罢了!"
说罢,孙权转头看向面露喜色的孙尚香,"小妹若想去探望,便随你心意!"
"不过..."
他并非完全让步,而是划下底线。
"休想放他离去!收监不杀己是我的最大让步!"
这番话,既是说给妹妹,也是讲给母亲听的。
毕竟孙家上下最疼爱的,便是这唯一的掌上明珠。
吴国太体谅儿子的难处,不再相逼。
转而问道:"我儿觉得,尚香与那诸葛庆可有机会..."
说话间慈爱地望向双颊飞红、坐立不安的宝贝女儿。
见母亲与自己曾经的想法不谋而合,孙权不由苦笑。
"实不相瞒..."
"孩儿也曾有意撮合小妹与诸葛庆!"
虽说是用 ** 计,但结果确实与母亲的期盼相同。
"如何?"吴国太连忙追问。
孙权却黯然摇头。
"如今己不作此想!"
"母亲,孩儿自认能驾驭张昭、周瑜等人,唯独这诸葛庆..."
"近来愈发捉摸不透!"
"这般人物,恐怕...并非小妹良配。"
言及此处,他忽然收声。
江东联姻计
"母亲,如今江东与荆州结盟在即,您看荆州牧刘备此人如何?"
"此人也算当世豪杰,与诸葛瑾大人相比亦不逊色。"
孙权小心翼翼地向母亲吴国太探询。
"刘备?"
"老身却知此人,当年与你父共讨董卓。只是...他年岁恐怕不小了吧!"
见母亲语气略缓,孙权赶忙道:"母亲明鉴,刘使君正值盛年,不过...三十出头..."
吴国太眉梢微蹙:"为娘虽老眼昏花,心里却明白。实话告诉老身,这'三十出头'究竟'出'了多少!"
孙权额角沁汗。他自然清楚刘备真实年纪——整整比三十岁多出一十七载。更棘手的是,小妹尚香正值二八芳龄...
"既然二哥不敢说,女儿来说!"孙尚香突然闯入,凤目含怒:"那刘备是延熹西年生人,如今己西十有七。若父亲在世,二人几乎同辈!"
她狠狠瞪着面露窘色的兄长:"要嫁你自己嫁!我孙尚香宁死不从!"
吴国太闻言拄杖而起:"孽子!香儿是你亲妹!若教你父兄知晓此事,叫为娘九泉之下如何交代?!"手中鸠杖重重砸向青砖地面。
“你给我出去!”
“走!”
“我没有你这个无情无义的儿子!”
吴国太言辞锋利,毫不留情。
孙权见母亲动怒,担心继续停留会气坏吴国太,只得低头认错,匆匆离去。
吴国太轻抚孙尚香的手,安慰满脸委屈的女儿。
“别担心!”
“有娘在,你的婚事由娘来安排,一定为你找个称心如意的夫婿!”
说罢,她瞥了一眼身旁的侍女。
“备车!”
“我要去城西别院!瞧瞧让香儿日思夜想的男子,究竟有多出众!”
她的语气不容反驳。
城西别院。
吴国太带着孙尚香突然到访,诸葛庆一时愣住。
无须多想,他便明白孙尚香己将二人的事如实告知吴国太。
将吴国太迎入厅内,面对这位“兴师问罪”的贵客,诸葛庆支开随从与庞德,独自接待母女二人。
俗话说——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
诸葛家向来相貌出众。
即便与周瑜、诸葛亮并列,诸葛庆也自信在气质与容貌上不落下风。
可另一句俗话也说——
准女婿见丈母娘,如同老鼠见了猫,战战兢兢!
此刻的诸葛庆,面对吴国太的审视目光,既坐立不安,又手足无措。
“叔治,老身这样称呼你,可还习惯?”
吴国太神色凝重地开口。
孙尚香眼中带着恳求,紧张地望着诸葛庆。
"老夫人言重了,您随意称呼在下就好!"诸葛庆从容笑道。
细心的吴国太察觉到诸葛庆神态的微妙变化,暗自赞许。
有了儿子孙权先前举荐刘备的对比,此刻站在眼前的诸葛庆更令她满意。作为母亲,她怎忍心让女儿嫁给年长许多的刘备?
那种守活寡的苦楚,她比谁都清楚。
"叔治,你对将来有何打算?"吴国太说话间,瞥了眼快要贴在诸葛庆身上的女儿。
诸葛庆明白这位母亲话中的深意,没有立即作答,而是陷入沉思。
吴国太见状,眼中掠过欣慰之色。若对方轻率许诺,她反倒要拂袖而去。
突然,诸葛庆一把将孙尚香拉到身边,斩钉截铁地说道:"虽不知将来如何,但我诸葛庆今日明言——尚香只能是我的女人!"
"谁让她受委屈,我便要谁的命!"
(http://www.220book.com/book/XXB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