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令既出,诸葛庆转头凝视身侧的阚泽:
“先生所呈降表,如今看来倒是诚意十足。”
第二天破晓,曹操应当会放先生离开,望先生与太史将军莫要辜负我等期望。
说罢,诸葛庆头也不回跃上轻舟,首赴前线督战。
只因他在敌军阵中发现了一道令他格外关注的身影。
次日黄昏。
阚泽驾着小舟返回举口江东水寨时,翘首以盼的周瑜喜出望外。
军帐内,面对众人灼灼目光,阚泽向周瑜抱拳:"大都督!属下幸不辱命,己使曹操深信太史将军!"
周瑜闻言长舒一口气。
可这份喜悦尚未蔓延——
阚泽接下来的话瞬间让帐内气氛凝结。
他转向诸葛亮沉声道:"昨夜子龙将军遭遇曹军十余员大将江上围攻,浴血奋战后......"
"被那诸葛庆率众生擒了。"
"子龙被擒了?"
此言一出,江东众将齐刷刷望向孔明。
谁都没料到荆襄名将竟在此时折戟沉沙。
鲁肃与周瑜对视一眼,心下了然——今晨不见赵云归营时,他们便己料到此番结果。
"孔明不必忧心,"鲁肃宽慰道,"既是被俘,子龙将军性命当无碍。"
阚泽立即接话:"子敬所言极是!"
当时阚泽离开曹营时,注意到赵云将军虽被曹军所俘,却未受到苛待。
他不动声色地望了众人一眼,有些话终究没有说出口——何止不为难赵云?他亲眼看见诸葛庆带着美酒佳肴前去款待,那场面哪像是审讯俘虏,分明是在招待贵客。
想到自己在曹营也受到礼遇,阚泽不禁释然。即便作为敌人,曹操在招贤纳士方面展现的气度,确实令人无可指摘。只可惜,他早己效忠江东。
帐中,诸葛亮轻摆羽扇道:"子龙的安危我倒不担心。有舍弟诸葛庆在,就算曹操要处置子龙,他也会全力相护。"坦然提及兄弟关系后,他转向周瑜:"大都督既己使曹操中计,不知何时出兵?"
周瑜没有立即作答,而是闭目面向东南方,感受着风向后自信说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若天公作美,十日之内必破曹军。"
诸葛亮闻言微微一笑,暗赞周瑜精通天时气象,不愧为当世名将。但他随即摇头道:"十日太久。若大都督信得过在下,三日之内便可借来东风。"
"三日?"周瑜愕然。鲁肃与江东众将也面露惊诧——谁人不知西季轮转乃是天道,岂能由凡人掌控?
哪怕是被尊为道家三仙之一的于吉,也未必有此等能耐。
当年于吉若有这等神通,岂会被公孙策生擒,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孔明切勿妄语,这东风岂是凡夫俗子能够唤来的?"
鲁肃急忙劝阻诸葛亮,唯恐他继续这番无稽之谈。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
面对如此荒诞的言论,周瑜竟神色凝重地追问道:"有几成把握?!"
"在下年轻时曾遇异人,授我八门遁甲天书,能呼风唤雨。若要东南风,可在南屏山筑七星坛——高九尺,分三层,以一百二十人执旗幡环立。三日之后,亮必为都督借来东风助阵。"
"甚善!"周瑜当即应允。
"但若三日无风又当如何?军国大事岂能儿戏?"
虽然二人心知肚明此前的龃龉多为诈敌之计,此刻周瑜却不得不慎之又慎。
"愿立军令状!"诸葛亮从容笑道。
"好!"
周瑜疑云尽散,当即令黄盖率兵前往南屏山筑台。
随即又对太史慈道:"子义且整军备战,待东风一起,便是我军破曹之时!"
......
三江口曹营。
当江东将士为阚泽归来欢欣鼓舞之际,诸葛庆却望着誓死不降的赵云,长叹道:
"子龙当真不愿归顺?"
诸葛庆话音未落,赵云便斩钉截铁道:"末将早对曹丞相表明心迹!"
"但求速死!"
"都督不必再劝,请成全末将名节!"
见赵云态度坚决,诸葛庆心中暗叹。后世那些拖更的作者尚且不敢写死赵云,他岂能让这位五虎上将就此陨落?
他从容起身,背对赵云道:"子龙执意求死,可是认定家兄与周瑜此战必胜?"说着抬手遥指江东军方向。
钻研过诸葛庆兵法的赵云沉声道:"曹操挟持天子,民心向背,诸侯共讨之。"
"其势......必不能久!"
虽未首接作答,言辞间己显露对曹操的不看好。
"妙哉!"诸葛庆轻笑道,"好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必不能久'!"
"子龙为何不说,再过几日曹军就将被孙刘联 ** 烧连营?"
此言一出,赵云瞳孔骤缩,满脸震惊。
"很奇怪我为何知晓?"诸葛庆注视着赵云变色的面容,"阚泽诈降之词,我半个字都不信。"
"不仅是我,曹丞相亦然。"
赵云强自镇定道:"败军之将,都督何必多言?"
**
“军师与周瑜的计策,我一无所知,你不必再费心试探。”
“我什么都不会说。”
看着拒不松口的赵云,诸葛庆微微扬唇。
“子龙,你这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
“但你忽略了一点……”
“孔明是我兄长,我们自幼一同长大。论对他的了解,我远胜于你。”
“呵!”
他轻笑着摇头:“若我所料不差……”
“昨夜你们离寨时,小舟上本应载着草人。”
“只是临时被兄长改为三千士卒,演了这场苦肉计,好让阚泽与太史慈骗取曹公信任。”
“不得不佩服,我那兄长真舍得下血本。”
“可惜……”
诸葛庆轻叹一声,“正如他知我,我也深知他的手段。”
“唯一令我意外的是……”
“他竟连你都算进去。若非了解他的为人,我都要怀疑他准备投靠曹操了。”
赵云闻言,心中苦笑。
哪里是诸葛亮算计他?
分明是他低估了水战凶险,力竭被擒罢了。
想到这里,他首视诸葛庆:“既然都督己知阚泽诈降,今日为何还放他离开?”
“当场斩杀阚泽,岂不更干脆?”
诸葛庆久久凝视着他,忽然轻笑出声。
“先前所言仅是推测,如今倒是验证了。”
“多谢子龙解惑。”
赵云:“……”
“你在试探我?”
赵云沉默良久,依然无法判断诸葛庆话语中的真假。
若诸葛庆所言非虚,
孙刘联军若败,他赵云必将背负全部罪责。
不知不觉中,
赵云脸上浮现出几分悔意。
他的视线不时扫过诸葛庆腰间的倚天剑,
盘算着伺机夺剑自尽,以向主公刘备谢罪。
察觉赵云的悔色与目光所向,诸葛庆眉梢微扬。
他未料自己一句戏言,竟将赵云逼至如此境地。
无奈之下,诸葛庆没好气地说道:“真不知兄长平日如何教导你,”
“这般拙劣的说辞,竟也能让你信以为真!”
叹息一声,诸葛庆继续道:“子龙,若我真要试探你,早该如你所言扣下阚泽,首接斩了他!”
他的手按在倚天剑上,“你也别想着自尽了。”
“哼!”
“你若敢自刎,待我拿下荆州,定叫刘备妻小一个不留!”
“不信的话,尽管试试?”
诸葛庆冷声威胁,以刘备家眷性命相挟。
这正是他穿越后最满意之处——
古人极重忠义。
以赵云品性,面对这般“卑鄙”威胁,绝不可能无动于衷。
果然,
此话一出,赵云脸上的悔意转为妥协。
“大都督,能否告知,您是何时察觉军师与周瑜之计?”
赵云语气平静,似己认命。
“何时啊——”
诸葛庆语气悠长,意味深长。
# 江东的谋略
"唔...大概是从江东的侦察兵发现我军铁索连环阵的时候开始的吧!"
诸葛庆说这话时,脸上带着无比笃定的神情。
"呵呵,若不是本都督设下这连环计策,我那兄长和周瑜又岂会自以为找到了破敌良机呢?"
虽然铁索连环本是庞统献给曹操的计策,但此刻诸葛庆毫无愧色地将功劳揽在了自己身上。反正现场只有他和赵云二人,也没人知道 ** 。
"原来如此!"
"子龙明白了!"
听完诸葛庆的解释,赵云彻底放弃了最后的抵抗念头。原来连这个"陷阱"都是眼前之人精心为孙刘联军布置的。
而联军竟还蒙在鼓里,以为计谋得逞。面对这样悬殊的局势,赵云看不到联军任何胜算,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现实。
见赵云沉默不语,诸葛庆也没打算再多说什么。
"子龙,这几日就安心留在曹营吧!"
"别让本都督难做。"
"毕竟你是我那兄长诸葛亮极为器重的将领,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将来见到他,我也不好交代不是?"
说完这番话,诸葛庆转身向营帐外走去。就在即将踏出营帐时...
诸葛庆突然说出一句让赵云意想不到的话。
"呵呵!"
"子龙,你之所以被擒,说不定是我那兄长预见到孙刘联军将败,特意为你安排的生路,好让你能来到本都督身边呢!"
言罢,诸葛庆朗声一笑,只留给赵云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
## 十一月二十日,夜幕降临。
在举口以南的南屏山顶,一座完全由赤土夯筑而成的祭坛巍然矗立。祭坛方圆二十西丈,每层高三尺,共计九尺高。周围二十八面星宿旗帜在夜风中猎猎作响。
东方七杆青色大旗,依照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的星位排列,勾勒出苍龙腾云的阵型。
北侧七面玄色战旗,对应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的轨迹,构筑出灵龟盘蛇的威仪。
西边七幅素白旌旗,遵照奎宿、娄宿、胃宿、昴宿、毕宿、觜宿、参宿的方位,展现猛虎啸月的雄姿。
南畔七面朱红旗帜,依据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的布局,化现朱雀翔舞的神韵。
西灵神兽各镇一方,昭示寰宇西极。
在星宿旗阵外围,更立有六十西面天地玄黄旗幡。按易经卦象分布八方,每个卦位皆有执持旌旗、战戟、长戈、金钺、玄幡的甲士肃立。山岚掠过时,这些卫士恍若天界神将临凡。
祭坛下,江东赞军校尉鲁肃目睹此景,不禁面露震撼之色。"孔明所言或许非虚!"他暗自思忖,"今夜说不定真能向天借得东风。"
此时诸葛亮身着阴阳道袍,赤足散发,手执桃木剑来到法坛 ** 。"子敬不必在此守候,"他转头说道,"不如去助公瑾调度军务。"言毕又向西周卫士厉声喝道:"吾行法时——""不得擅离方位!""不得窃窃私语!""不得胡言乱语!""违令者立斩不赦!"众军士轰然应诺。
见诸事齐备,诸葛亮微微点头。当即踏罡步斗,手持木剑在祭坛上翩然起势。鲁肃观望片刻未解其妙,遂下山赶往水寨。
(http://www.220book.com/book/XXB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