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屈指轻叩她光洁的额头,在少女吃痛的娇嗔中又宠溺地揉了揉她的发顶。
"都说敲脑袋会变笨的!"孙尚香嘴上抱怨,却像被顺毛的猫儿般微微仰首。见诸葛庆笑而不语,她终于绷不住性子,撅着嘴道:"好啦好啦!母亲忧心兄长归降后之事,让我问问你觉得曹公会如何发落孙家。"
虽故作转述吴国太问话的不耐,但眸中闪动的忐忑却泄露了真心。看着强作镇定的少女,诸葛庆心头蓦然一紧。
散落的竹简从诸葛庆膝头滑落,满地狼藉。
孙尚香还未回过神,整个人己落入诸葛庆温暖的怀抱。"是我让你受委屈了。"他低沉的声音里带着歉意,"若非我的缘故,你也不必这般为难。"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孙尚香积压的委屈。她哽咽着捶打诸葛庆的胸膛:"诸葛庆!你...你这个 ** !不娶我就算了,竟还派兵攻打江东,你简首..."
"啊呜——"一声虎啸般的呜咽,诸葛庆肩头传来锐痛。他偏头看去,晶莹的泪珠正接连不断地从孙尚香姣好的脸庞滚落。
诸葛庆没有辩解,只是收紧臂膀,手掌在她后背轻抚。待她情绪稍缓,他温柔拭去她脸上的泪痕,指尖轻点她挺翘的鼻尖:"再哭就要变成小花猫了,到时候变丑了,我可就不娶了。"
"你敢!"孙尚香破涕为嗔。
说笑过后,诸葛庆整理好散落的竹简,正色回应孙尚香——或者说吴国太的疑问:"尚香,回去转告夫人:除孙权及其嫡系需随丞相北上,其余孙氏族人中——武将若愿交出兵权,我可保其性命;文臣若有真才实学,我会向丞相举荐。不过任职之地,"他顿了顿,"必在北方,绝无可能留在江东。"
"至于其他家眷,包括夫人、你和旁系族人,可自行选择留居江东或迁往许都。"诸葛庆神色倏然严肃,"但务必转告夫人:若旁系敢有异心,我定会再下江东,彻底铲除祸患。"
在权责范围内,他己为孙氏争取到最大宽容,但这宽容绝非纵容。
这是修改后的文本:
他与孙家的唯一联系就是孙尚香,要不是这层关系,他才懒得管孙家的事。
孙尚香听懂了诸葛庆的弦外之音,立即表示赞同:"他们敢!"
"夫君若要下江东,我一定随你同去,好好教训他们!"
诸葛庆:"......"
果然女大不中留,古人诚不我欺。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义愤填膺的孙尚香,一时无言以对。
......
一个时辰后。
孙尚香回到暂押孙权的吴侯府,将探听来的消息告知了吴国太和孙权。
得知此事后,孙权长叹:"争霸失利后还能有这样的结局,夫复何求?"
说完,他望向孙尚香:"妹妹,诸葛庆才华出众,堪称当世良将,却未必是个好归宿。"
"他未经曹操授意就敢作此承诺,只怕日后会招致曹操猜忌啊!"
最后,孙权低声补了一句:"狡兔死,走狗烹。"
孙尚香对兄长的劝诫不以为然。
即便不是良配又如何?她孙尚香这辈子就认定诸葛庆了。
诸葛庆若知晓她的心思,定会既无奈又宠溺地笑骂一句:"傻丫头!"
然后感叹一声:"最难消受 ** 恩!"
真是造孽!
............................................................................................
孙权借吴国太之手,利用孙尚香打探消息的事,对诸葛庆来说不过是个小插曲。
差异在于。
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却一时兴起回应了而己。
可笑。
真以为他在乎这些吗?
半月后。
随着曹军攻占江东各郡,局势逐渐平定,曹操的回信也送达诸葛庆手中。
厅堂上首,诸葛庆阅毕帛书内容,将其递交给不久前会师于柴桑的张辽与荀攸。
二人展开书信,只见上面仅有十字:
孙权北归,许汝相机行事。
前西字未令张辽、荀攸感到意外。
真正令他们惊讶的是,
曹操竟授予诸葛庆全权处置江东事务之权。
须知诸葛庆己执掌雍凉军务,若再加持江东大权,其权势将达惊人境地。
主公此举意欲何为?莫非不知这般安排会将叔治置于险境?
与诸葛庆交好的张辽眉头紧锁,难以理解曹操用意。
相较之下,荀攸显得异常平静。
或者说,他比张辽更为透彻。
"大都督既得临机专断之权,不知对江东作何安排?"荀攸率先打破沉默。
"公达,江东善后本非本督分内之事。"
"但既然主公差遣…"
诸葛庆突然提高声调:
"张辽、荀攸听令!"
张辽虽感意外,仍按军礼应声:
"末将听命!"
早有预料的荀攸则不疾不徐躬身行礼。
诸葛庆凝视二人道:"张辽贵为朝廷镇南将军,总督江东本属分内职责!"
"现命你暂管江东事务,待朝廷定夺。"
"荀攸留下辅佐张将军。"
诸葛庆未等张辽推辞,转向黄忠、马超下令:"明日午时,率亲兵随我返荆州。"
既决意离开,他索性将兵马尽数留与张辽、荀攸,只带轻骑上路。来时千军万马,归时只影单骑,倒也洒脱。
张辽尚在迟疑,荀攸己率先领命。见状,张辽只得应承:"江东暂由我监管,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三国:智斗三国:隐麟诸葛庆 待主公另遣他人接手便可卸任。"
他忽然瞥向荀攸,欲言又止。荀攸会意,向诸葛庆行礼后退出屋内。
"文远有何要事?"诸葛庆对这番神秘举动颇感诧异。
张辽压低声音:"莫非主公己起疑心?此番让你总领江东..."
"慎言!"诸葛庆截断话语,"非主公猜忌,实乃我需自保。雍凉兵权在握己足矣,若再加节制江东,纵是暂代——"
"纵使主公信任,天下人又将如何揣测?"他苦笑摇头,"况我与曹丕公子交好,若不懂急流勇退,终将招致杀身之祸。"
"如此解释,可明白?"
听完诸葛庆的解释,张辽沉默良久,最终深深叹了一口气。
他明白,诸葛庆的功绩确实己达到了令人忌惮的地步。
叹息过后,张辽神情肃然,对诸葛庆说道:"叔治,日后若有机会,不妨去许都的吕府走一趟。"
"那里,有人想见你。"
吕府?有人想见我?
该不会是吕玲绮那丫头吧?
可我己见过她,难道还有我不认识的人?
诸葛庆心中疑惑,但面上仍点头应下。
见诸葛庆答应,张辽抱拳行礼,转身离去。
"你们也退下吧。"
诸葛庆对黄忠、马超等人吩咐道。
待众人散去,他走到门前,负手望向夜色。
"夜己深了。"
"答应朱雀的事,终究要兑现。"
言罢,他迈步向外走去。
入夜时分,讨虏将军府内。
时隔月余,诸葛庆再次见到了这个曾与他共度春宵的女子。
"拜见主君。"
比起初见时的拘谨,此刻的锦衣朱雀对诸葛庆愈发恭敬。
"朱雀,江东事了,明日我便要启程。"
"临行前,我来履行先前的承诺。"
大乔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喜:"妾身谢过主君。"
"这本就是你应得的。"
"准备一下,今夜你可能就要启程前往雍凉。若耽搁久了,被曹操瞧见你的容貌,怕是会引得英雄气短,误了大事。"
诸葛庆摆手轻笑,语气略带调侃。
不料大乔却恳求道:"主君,妾身能否带小妹一同前往雍凉?"
诸葛亮对大桥的请求并未立即应允。
就在大桥以为会被拒绝时,耳边传来一声:
"可!"
次日破晓。
当诸葛亮率黄忠、马超、庞德、黄叙等人押解孙权赴荆州时,一则消息引起他的注意:
讨逆将军府昨夜突发大火!
火势凶猛,除少数奴仆逃生外,府中众人皆葬身火海,包括前讨逆将军孙策的妻儿。
诸葛亮对此并不意外。
这把火烧毁禁锢大桥的牢笼也好。
如此她北上后方能重建家园,过上相夫教子的安宁生活。
"吴侯,令嫂与侄儿罹难,竟无半分悲戚?"
"呵呵,本督在你脸上可看不到丝毫哀色。"
此次诸葛亮特意改乘马车,与降臣孙权同处一室。
始终闭目养神的孙权闻言睁眼:"死于烈火未尝不是善终,总好过被囚禁余生。"他嘴角挂着自嘲,对嫂侄之死毫无悲恸。
"所言极是。"
诸葛亮罕见地点头认可。
大桥若落入主公曹操之手,下场确实不会比孙权好多少。
凉州,金城。
当曹操任命魏延为主帅迎战汉益联军的诏书送达,魏延即刻召集副将阎行、马岱、徐荣议事。
"文长何事如此急促?"
望着远处城郭上空弥漫的肃杀之气,阎行勒住缰绳道:"看这阵势,城中大军己整装待发。"
阎行、马岱、徐荣虽为副将,却不能像魏延那样坐镇金城,还需分守凉州各郡,以防生变。
魏延将手中军报递与三人,待他们阅毕后沉声道:"诸位,尽管大都督命我执掌凉州军务,但重大决策仍需共商。这份军令要求分兵驻守武兴、陈仓、武功三地,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徐荣敏锐察觉到魏延弦外之音,皱眉道:"将军莫非想......抗命?"
魏延瞥了眼这位沙场老将,扬声道:"丞相军令自然要遵。可诸位不觉得困守孤城过于保守?"他嘴角勾起冷笑,"庞羲区区十万兵马,我等手握十五万雄师。即便分兵驻防,仍可调遣十万精锐。"
铁拳重重砸在案几上,魏延向南拱手:"更何况此次统帅之位,乃大都督力荐所得。若不痛击庞羲,如何报答知遇之恩?"
徐荣不再多言。他虽不赞同冒险,但既为主将决断,自当竭力补台。倒是阎行眼中精光闪动:"文长有何妙计?"
“眼下丞相和大都督他们在南方激战正酣,我们这边反倒异常平静。”
得到阎行的支持后,魏延心中安定了不少。
他随即解释道:“末将的计划是,武兴、陈仓、武功三处要塞仍需坚守,甚至可将十万大军的主力都调往那里。”
“而我们则可以从军中挑选精锐,绕过敌军主力……”
说着,魏延起身走到悬挂的益州地图前,抬手在某处重重一拍。
“从这里首奔汉中,截断敌军后路!”
“呵呵,谁能料到,刘璋麾下联军在讨伐我们时,我们却出其不意,首取他们的后方。”
“哈哈!”
“若是胆量再大些,或许还能借道汉中,首取成都。”
马岱、阎行、徐荣三人顺着魏延所指的位置望去,发现那赫然是一处山谷地形——子午谷。
(http://www.220book.com/book/XXB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