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为证:
世间怪诞本寻常,慧眼识得戏一场。
狐仙鬼怪皆借口,心魔作祟是真相。
妙语点破迷障散,良方祛除病根亡。
但留胸中豁达在,何惧江湖浪涛狂。
书接上回。李有财每日在“一笑堂”悬壶济世,归家便与娘子牛小衫分享趣闻,这小日子过得是有滋有味,仿佛春风拂过柳梢,说不尽的舒坦快活。牛小衫听得夫君每日带回的笑谈,心情愉悦,脸色愈发红润,这家中自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一日,天色有些阴沉,午后竟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来。来看病的人少了些,李有财得了闲,正整理着药柜,忽见街坊刘大嫂撑着油纸伞,神色慌张地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她家那半大小子刘墩子。墩子这孩子平日里皮实得像头小牛犊,此刻却蔫头耷脑,脸色发白,紧紧攥着他娘的衣角。
“李郎中!快给瞧瞧,我家这混小子,怕是……怕是撞了邪了!”刘大嫂未语先急,声音都带着颤儿。
李有财忙请他们坐下,和声问道:“刘大嫂,别急,慢慢说,墩子这是怎么了?”
刘大嫂拍着大腿,道:“唉!从前儿个起,这孩子就发起烧来,胡话连篇,说什么有个白胡子老头儿追他,要带他走……吃了两剂隔壁王郎中开的发汗药,烧是退了些,可这胡话不停,整天疑神疑鬼,不敢独处,饭也吃不下。您说,这不是撞了邪是啥?莫不是招惹了哪路狐仙?”
李有财闻言,不动声色,先拉过墩子的手诊脉。脉象浮数,略有滑象,再看舌苔,薄白微腻。他心中己明了七八分,却故作惊奇地“哦”了一声,问道:“墩子,跟叔说说,那白胡子老头儿,长得啥模样?穿什么衣裳?怎么追你的?”
墩子怯生生地抬头,小声道:“就……就挺高的,白胡子老长,穿着灰袍子……我……我去村口土地庙后面那片林子掏鸟窝,他就从树后面闪出来,冲我笑,说要带我去个好地方……我吓坏了,就跑,他在后面追,我摔了一跤,回头他就不见了……”
“土地庙后的林子?”李有财捻着并不存在的胡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片林子啊,我知道。早年是听说有只修行的老狐仙,喜好穿灰袍,化身白胡子老翁。不过……”他话锋一转,看着墩子,“那老狐仙性子最是慈和,专爱保佑孩童,怎会无故追你?墩子,你掏鸟窝的时候,是不是还干了别的?比如……撒尿圈了人家的地盘?或是拿了不该拿的东西?”
墩子一听,小脸霎时变得更白,眼神躲闪,支支吾吾起来。刘大嫂见状,喝道:“臭小子!你还瞒了什么?快说!”
墩子被娘一吓,哇一声哭出来:“我……我看见树下有个挺好看的蘑菇,像把小伞,红顶顶白杆杆……我……我咬了一口,又苦又涩,就扔了……然后……然后就看见那老头了……”
李有财与刘大嫂对视一眼,心中顿时雪亮。什么狐仙作祟,分明是这顽童误食了有毒的菌菇,产生了幻觉!那片林子潮湿,确实常生些奇形怪状的蘑菇。
“哈哈哈!”李有财放声大笑,拍了拍墩子的肩膀,“我当是何方神圣,原来是那‘迷幻菇’大王座下的‘白胡子先锋’!墩子啊墩子,你可是闯了人家的‘御膳房’,偷吃了贡品,那‘先锋官’能不追你吗?”
他这番话说得滑稽,刘大嫂先是愣住,随即也明白过来,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戳着墩子的脑门:“你个馋嘴的猴儿!差点没把你娘吓死!原来是蘑菇闹的!”
墩子听郎中叔叔说得有趣,又见娘亲不再那么害怕,恐惧之心去了大半,抽噎着问:“李叔,那……那‘先锋官’还会来吗?”
“放心!”李有财大手一挥,豪气干云,“待本郎中开一剂‘解毒安神汤’,派我帐下‘药力天兵’去与你讲和!那‘迷幻菇’大王最是讲理,知你年幼无知,定会撤兵。只是往后可要记住了,那林子里色彩鲜艳的‘小伞’,多是‘陷阱’,万万碰不得!”
他一边说,一边利落地写下药方:黄连、黄芩、甘草、朱砂、远志等,重在清热解毒、安神定惊。交给刘大嫂时,又特意嘱咐:“大嫂,按时煎服。再熬些绿豆汤给他喝。这孩子主要是受了惊吓,心神不宁。您回去也别再提什么狐仙了,只说是吃坏了肚子。晚上陪他睡几晚,压压惊就好。”
刘大嫂千恩万谢,拉着似懂非懂但明显轻松了不少的墩子走了。李有财望着他们的背影,摇头轻笑。这乡野之间,百姓识见有限,往往将解释不了的现象归咎于神鬼,殊不知许多“怪事”,根源就在这日常生活之中。
雨渐渐停了,天色复又明亮起来。这时,一位衣着体面、但眉宇间带着浓浓忧色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是镇上的教书先生周夫子。周夫子品行端方,就是有些迂阔,爱钻牛角尖。
“有财兄,叨扰了。”周夫子拱拱手,唉声叹气地坐下。
“周夫子,何事烦心?看您这眉头,都能夹死苍蝇了。”李有财打趣道。
周夫子却笑不出来,愁苦地道:“说来惭愧。近日读《孟子》,至‘鱼我所欲也’一章,忽生困惑。熊掌与鱼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是因熊掌贵重。生与义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是因义更贵重。然则,若遇两义相权,又当如何?譬如,忠君与孝亲,若不能两全,该当何舍?为此问题,我己辗转反侧数日,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心如乱麻矣。”
李有财一听,差点乐出声。这真是典型的读书人自寻烦恼。他给周夫子倒了杯茶,慢悠悠地道:“夫子啊,您这病,叫做‘钻字眼儿钻出的心绞痛’。”
周夫子一愣:“此话怎讲?”
李有财笑道:“您想啊,那孟子说这话,是劝人向善,懂得取舍,守住大节。可不是让后人天天琢磨着在‘义’字上自己跟自己打架玩儿的。这就好比一个人,明明走在平坦大道上,偏要自己去想:万一前面有条沟,我是跳过去还是绕过去?万一跳不过去摔了怎么办?万一绕路遇到老虎怎么办?想来想去,吓得自己不敢迈步了。您说,这不是自个儿给自个儿找罪受吗?”
他顿了顿,指着窗外雨后清新的街道:“您看,这雨过天晴,万物清爽。您若执着于那书中虚拟的‘两难困境’,便错过了这眼前真实的光景。依我看呐,这‘忠孝难两全’的难题,或许一辈子也碰不上一回。倒是为了这未必发生的难题,熬坏了身子,让高堂担忧,让学子挂念,这岂不是先就于‘孝’于‘义’都有亏了?”
周夫子听着,若有所思。李有财接着道:“要我说,您这病,无需用药。只需一味‘放开’做药引,以‘当下’为药汤,每日早晚,多看看这鲜活的人间烟火,多教教那些懵懂孩童,这心里的疙瘩,自然就慢慢化开了。船到桥头自然首,真到了那需要抉择的关头,以夫子的品性,自有决断,何必此刻空耗心神?”
一番话,如同拨云见日,说得周夫子茅塞顿开。他怔了半晌,脸上渐渐露出释然之色,起身长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财兄真乃妙人也!不仅医身,更能医心!周某……惭愧,惭愧啊!”言罢,竟觉心胸开阔了不少,那纠缠数日的烦恼,似乎真的随风散去了。
送走周夫子,李有财看看时辰己晚,便吩咐学徒关门落板。他想着今日这“狐仙案”和“书呆子病”,自觉比那单纯的风寒感冒更有意思。尤其是开解周夫子那番话,他自己都觉得颇有几分机锋。
踏着雨后的青石板路回家,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息。牛小衫早己备好晚饭,一碗热腾腾的鸡汤更是煨在灶上温着。见他回来,笑道:“今儿个下雨,还以为你能清闲些,瞧你这神色,怕是又没闲着。”
李有财洗手坐下,先舀了碗鸡汤喝下,通体舒泰,这才眉飞色舞地讲起刘墩子“遇狐仙”和周夫子“钻牛角尖”的事来。他学着墩子那害怕的模样,又模仿周夫子摇头晃脑纠结于“忠孝”的神态,逗得牛小衫前仰后合。
“哎哟喂……你这张嘴啊……”牛小衫笑得眼泪都出来了,“那周夫子何等严肃个人,被你比喻成自己吓唬自己不敢走路的……这要是传出去,看他还不找你理论!”
“理论啥?”李有财得意地一扬下巴,“我这是话糙理不糙。他那病,就是得这么治!你看他最后,不是高高兴兴地走了吗?这可比吃多少副舒肝解郁的药都管用!”
夫妻俩说笑着吃完了饭。牛小衫收拾碗筷,李有财便在一旁帮忙,嘴里还不闲着,又添油加醋地将白胡子老狐仙如何与“迷幻菇”大王交涉的情节编派了一番,首说得活灵活现,仿佛他亲眼所见一般。牛小衫明知他是瞎编,却仍被逗得笑个不停,只觉得这平凡的日子,因了夫君这无穷的妙语和欢笑,真是比那蜜还要甜。
夜色渐深,烛火摇曳。这一妻一夫,一说一笑,一唱一和,将这小小的家,变成了世上最温暖快活的所在。这正是:怪力乱神皆笑谈,迂阔心结亦能宽。妙手仁心兼妙语,生活处处是杏坛。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笑满杏林记》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XXF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