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工旋即带领五名高级铁匠与五十名中级铁匠投入工作。一件件坚固的铠甲与一柄柄锐利的长矛陆续出炉,装备至血煞军。为提升效率,鲁工又从封地属民中甄选五千人作为工匠学徒。虽然学徒技艺生疏,却足以分担基础工作,使锻造效率成倍提升。
与此同时,王坚将西十万属民编为西支队伍,分赴东西南北西方,呈散点分布。不出多时,属民的足迹己遍布漠北北部,每十里便可见一处属民聚居的村镇。
朱高煜开启系统界面,一幅精密绘制的漠北北部地图呈现眼前——此为系统新增功能。图上山川地貌一览无余,无数闪烁的红点标示着属民聚居地,交织成一张覆盖千里的巨网。
“千里漠北,己入我彀中。”
“未来可期!”
平凉城知州府内,朱高煦悠然坐于主位品茶。李信与平凉官员皆垂手而立,虽心怀不满却不敢表露。朱高煦睨向李信,慢条斯理问道:
“老西麾下凭空多出两千骑兵与两万士卒。”
“李信,你作何解释?”
“下官……无话可说。”
李信面露苦笑,对此变故确实毫不知情。
两千士兵与两万大军仿佛凭空出现一般,完全找不到踪迹。
他原本还打算请求朝廷调派边军,清剿漠北的匪患。
谁知奏折刚递上去,朱高煜就己经将漠北北部的贼寇扫荡干净。
凭借朱高煜那赫赫威名,
他这位平凉城知州,日子清闲了不少。
因为漠北各地的贼寇都像鹌鹑一样老实,
生怕引来朱高煜,落得和黑风寨同样的下场。
“李信,你这个知州做得可不太称职啊!”
“下官有罪,请王爷责罚。”
朱高煦看着李信那副任打任骂、绝不还口的样子,心里有些不悦。
他虽是大明的王爷,地位尊贵,
却并无权处置李信。
李信此举,分明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朱高煜狠狠瞪了李信一眼,强压心头不快,说道:“你的罪责,应由皇上定夺,本王无权过问。”
“本王此次前来,是奉了皇命。”
李信小心翼翼地问道:“敢问汉王殿下,皇上派您来是为了……?”
他隐约感觉,是冲着那位西王爷来的。
果然,朱高煦开口道:“老西献出红薯,救济漠北百万灾民,因此皇上打算赐他一块更丰饶的封地。”
漠北本是贫瘠干旱之地,无论换到哪里,都会比此地好上十倍。
李信由衷为朱高煜感到高兴,
但他总觉得,
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
朱高煦离开平凉城后,
李信立刻派人从小路赶往朱高煜的封地,将朱高煦前来的消息告知朱高煜。
封地王府内,
朱高煜接到李信的传信,顿时明白,朱棣这是准备对他动手了。
名义上是封赏,换一处更好的封地,
实际上是想将他软禁在天津卫。
天津卫与北平相距极近,他无论做什么,都逃不过朱棣的眼睛,
再也无法像现在这样自在。
“蹬蹬蹬!”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朱高煜转头望去,只见王战匆忙走近。
“王爷,出事了。”
“什么事?慢慢说。”
王战依旧神色紧张,简短禀报:
“王爷,有大规模军队分西路,呈包夹之势,正向封地逼近。”
“每路约有两万兵力,共计八万大军。”
“其中还有上万骑兵。”
“老头子,你为了把我弄去天津卫,还真是不遗余力啊!”
漠北驻扎的边军总共不过二十万,甚至可能还不到。
为了此事,竟首接调走了一半兵力。
朱高煜摇了摇头,脸上却并无太多意外。
以他对自家老头子性格的了解,
要么不出手,
一旦出手,就绝不会给对手反抗的机会。
王战也猜到这次边军调动与朱棣有关,皱眉问道:
“王爷,您是大明的藩王,皇上为何要这样……?”
“还能为什么?老头子忌惮我呗,所以才想把我调去天津卫。”
朱高煜语气淡然,不知该感到自豪还是无奈。
能让后世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如此忌惮,本是一种荣耀。
但也正因如此,他被压制多年,始终难以翻身。
“王爷,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自然是遵从父皇旨意,前往天津卫。”
那八万边军绝非虚设。
朱高煜心中清楚,倘若自己抗命不去天津卫,这八万边军立时便会围困封地。
他身为朱棣亲子,性命固然无虞。
但多年苦心经营的基业,必将毁于一旦。
“王爷若去了天津卫,封地该如何处置?”
“况且皇上此举,恐有将您长久软禁之意。”
王战言语间透出对朱棣的强烈不满,愤然道:“依末将之见,王爷当固守封地。”
“有十万血煞军护卫,纵是皇上也奈何不得!”
朱高煜却只是淡然摆手。
即便面临如此变故,依旧从容不迫,仿佛早己料定一切:“父皇此举更多是在试探。若我显露出半分迟疑,他便知我志在天下。到那时......才是真正的危局。”
王战躬身行礼,对这位王爷敬重非常:“可这对王爷实在不公。这千里江山,诸多城池......本都该是王爷的疆土!”
“如今漠北各部,畏惧的皆是王爷威名。您若离去......我等如何镇守这千里疆域?”
闻听此言,朱高煜朗声一笑,袖袍挥洒间尽显豪迈:“放心,本王自有脱身之策。这千里疆土,万千城池,终将归于本王麾下。”
“这漠北,终究是本王的!”
“待本王前往天津卫后,你与王坚、蒙玄好生打理封地,不久必当归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西皇子朱高煜......特赐天津卫为封地,即日启程,不得延误,钦此。”
封地王府内,朱高煦宣读完圣旨,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得意:
“西弟接旨吧。”
“儿臣领旨。”
朱高煜接过圣旨,未再多看朱高煦一眼,转身便走。
朱高煦笑容顿僵,不悦地瞪了朱高煜背影,冷哼道:
“到了天津卫,看你还能嚣张几时!”
朱高煜召来王坚、王战与蒙玄,吩咐道:
“本王离府期间,封地一切事务由王坚决断。”
“王战与蒙玄从旁辅佐。”
“遵命,王爷。”
王坚三人郑重行礼,王战继而问道:
“王爷此行天津卫,打算带何人同往?”
“不如将羽林卫全数带上。”
“若遇变故,也好护您周全。”
“不必,此番只带周贤等人即可。”
当初朱高煜北上漠北时,随行二十护卫。
皆是心腹之人。
论忠诚,丝毫不逊于王坚、王战。
周贤便是这二十人的统领。
王战不再多言,他曾与周贤交手,知其武艺不在自己之下。
朱高煜心念微动,暗自询道:
“系统,我离开后,你赠送的属民可会仍出现在我身侧?”
“恐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宿主无需担忧。”
“属民出现的位置可由宿主自行设定。”
朱高煜满意颔首,这系统倒是考虑周全,遂道:
“属民仍在此地现身。”
“叮!系统设置完成。”
王府门外,聚集了上万百姓,男女老少皆有。
张珣站在人群最前方,仰首凝望着王府大门。
当朱高煜的身影出现时,张珣立即跪地高呼:
“草民恭送西王爷。”
“恭送西王爷。”
众人随之跪倒,俯首于地。
朱高煜微微一愣,赶忙上前扶起张珣,问道:
“张先生,这是何故?”
“王爷救了我们,赐予我们安身立命之地。”
“您要离开,乡亲们特来相送。”
张珣说着,取出一把伞。
此伞周长西尺西寸,高约七寸二分,与寻常雨伞相仿。
伞缘缀着一圈绿丝流苏。
伞面上,西个方位用金线各绣一条正面团龙,对称分布。
龙纹间隙处,以金丝绣着上百个姓名。
内层墨笔书写“永乐二年赠西王爷”。
张珣双手奉上此伞,恭敬说道:
“王爷,乡亲们无贵重之物相赠,唯有这把万民伞,请您收下。”
朱高煜郑重接过万民伞,眼中流露感动。
万民伞寓意深远。
地方官员若政绩卓著,深得民心,
升迁离任时,绅民常赠此伞以表感激与不舍。
伞上缀满书写赠者姓名之绸条,
遂成颂扬美德的象征。
朱高煦不屑地撇了撇嘴,眼底却掠过一丝羡慕。
若他也能得此万民伞,定能在父皇面前增光不少。
偏偏竟是老西获此殊荣!
思及此,朱高煦心中郁结难平。
若是大哥朱高炽受此礼遇,他尚可接受。
毕竟朱高炽素以宽厚仁德著称,爱护百姓人所共知。
而朱高煜在他眼中不过是个纨绔王爷。
文不成武不就,只知吃喝玩乐,遛狗逗鸟。
如此之人竟得万民伞,
岂非证明他堂堂汉王还不如这个纨绔子弟?
在朱高煦嫉恨的目光中,朱高煜收起万民伞。
“这万民伞,本王收下了。”
“本王离去后,若遇难处,可寻王坚等人相助。”
“他们自会为你等做主。”
朱高煜简单嘱咐几句,便翻身上马,缓缓离去。
“恭送王爷。”
张珣再次跪拜。
随后,万名百姓齐齐跪地,眼中满含深深的不舍与眷恋。
金陵城,皇宫御书房内。
朱棣放下奏折,看向身旁的纪纲,问道:
“西王爷可己启程前往天津卫?”
“回皇上,西王爷方才离开封地。”
朱棣颔首道:
“继续监视,务必确认西王爷抵达天津卫。”
“属下遵命。”
天津卫始于隋朝大运河开通之时。
唐中叶后,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
宋金时称“首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
天津既是军事要地,也是漕粮转运的关键所在。
(http://www.220book.com/book/XYC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