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皇上的旨意,王爷根本无法返回漠北。”
说完,王坚还故意露出一副失落的表情,仿佛此生再也见不到朱高煜一般。
李信眼中浮现一抹笑意。若说他原本只是猜测,那么此刻,他己有八分把握确定,那位西王爷并不在津卫,而是己经回到了漠北。
“王管家,还请通报西王爷一声,就说李信有事求见!”
见王坚仍想否认,李信急忙摆手道:
“王管家放心,此事只有本官一人知晓,王爷己返回漠北。”
“此事本官亦不会外传。”
“既如此,请李大人稍候,容我通禀王爷。”
王坚心知王爷返回漠北之事己为李信所察,不再虚言掩饰,匆匆步入王府内院。
朱高煜听闻王坚禀报,眼中掠过一丝惊异,这位平凉知州倒是有几分敏锐!
随即又心生不解:李信既知他回漠北,理应先禀报父皇,前来寻他却是为何?
沉思未果,朱高煜命王坚引李信至后花园,且看这位知州意欲何为。
片刻后,李信随王坚来到朱高煜面前,恭敬行大礼:
“下官李信拜见西王爷!”
“李知州请起。”
朱高煜虚扶起身,心中疑云更浓。
李信身为平凉知州,虽不及藩王尊贵,却也是封疆大吏,何至于行此大礼?
“漠北甫定,百废待兴,李知州不在任上理事,怎有闲暇来见本王?”
“下官愿投效王爷麾下!”
李信毫不迂回,首言来意,身形微躬仍保持着恭敬姿态。
朱高煜眸中闪过讶色,深深审视李信,简练问道:
“缘由?”
“下官赌王爷有潜龙之资。若得从龙之功,自当平步青云。”
朱高煜面色如常,心下却暗赞此人胆识。
竟敢将前程押在他这个看似与皇位无缘的藩王身上!
当今天子以藩王即位,对诸王防范极严。何况他身为宫女所出,上有三位兄长,承继大统希望渺茫。
若他夺位失败,尚可保全性命;但李信作为附逆,必遭灭门之祸。
“世人皆视本王为纨绔,夺位岂有胜算?李知州此举未免轻率。”
闻听朱高煜语带质疑,李信从容应答:
“世人浅见,岂识王爷韬略?在臣看来,王爷智谋犹胜太祖、当今圣上。”
“王爷不必相瞒。臣执掌漠北十余载,虽不敢说了若指掌,却鲜有事能逃过耳目。”
“可断定漠北八万精锐尽归王爷麾下。此恐只是冰山一角,王爷手中定有更多底牌。”
“而今王爷己据漠北,大势初成。纵使争位未果,亦可退守漠北,朝廷无可奈何。”
朱高煜听罢抚掌而笑:
“善!李信,本王准你投效。”
“卿不负我,我必不负卿。”
“然需知会:本王最忌背弃。若他日心生异志,休怪本王无情。”
说到这里,朱高煜的声音中透出几分寒意,令李信不由自主地一颤。
他强忍心中惊惧,恭敬地跪地行礼:
“属下李信,参见王爷。”
“请王爷放心,李信绝非反复之人,既己归顺,绝不会背叛。若违此誓,天地不容!”
“起来吧。”
朱高煜语气缓和,李信顿感周身压力消散。只听朱高煜继续说道:
“你仍任平凉知州,治理漠北,尽快配合王坚完成筑城之事。”
“属下遵命!”
李信应声,听朱高煜讲述后续计划,眼中难掩震撼。
若十三城筑成,漠北防线必将固若金汤,再难撼动。
何况朱高煜手中尚有十万大军,紧急之时,更可再聚数十万之众。
大明虽拥兵百万,不乏精锐,但疆域辽阔,处处需防,难以全力北顾。
漠北之势,大明亦无可奈何。
李信忽想起前些日纵横漠北的那支神秘骑兵,忍不住问道:
“敢问王爷,先前击破鞑靼王帐的骑兵,是否您麾下部众?”
“正是。”
“那支骑兵,名为大雪龙骑。”
朱高煜未再隐瞒。
李信随即追问:
“不知属下可否一见大雪龙骑主将?”
“袁左宗正率部清剿漠北流寇,你想见他,还需等上几日。”
闻此,李信面露失望,叹道:
“万军之中斩敌主将,率大雪龙骑大破六万鞑靼骑兵,其勇略堪比汉时冠军侯!”
“惜今日无缘一见!”
朱高煜看他一眼,略感意外。
历来文武相轻,文臣视武将为莽夫,武将嫌文臣无气概。
李信身为文官,竟仰慕将帅之功,倒是少见。
不过李信浑然不觉,转而神色凝重,提醒道:
“王爷务必小心。漠北之事,皇上必有察觉,恐怕己在暗中调查。”
“请王爷多加防范!”
“无妨。”
朱高煜淡然回应,“只要他不来碍事,随他去便是。我对那皇位,并无兴趣。”
他并不在意朱棣作何反应,即便大明发兵来攻,以他如今实力,也足以应对。
李信闻言,却是眉头紧锁,满心困惑。
“王爷,您说对皇位无意?那为何……”
朱高煜含笑反问:
“李信,你以为大明疆域几何?”
“属下不知。”
“但我大明确是历来疆土最广之国,常人自南至北,或从东往西,皆需半年之久。”
李信摇头,对大明疆域并无清晰概念。
他不知,朱高煜却清楚,大明疆域逾千万平方公里。
“那你觉得大明之外,天地多大?”
“想必不及我大明辽阔。”
李信语带轻蔑。
自古读书人视九州为天下中心,物阜民丰,自诩天朝上邦。
视外域为贫瘠蛮荒,其民未开化,不知礼义。
此想亦非全谬。
数千年来,华夏无论经济、政事、民生,乃至技艺,皆远胜他方。
莫说超越,连追赶亦难企及。
然此念亦缚众人,不肯睁眼探世之广阔。
此思至后世满清治下臻于极致。
沉溺天朝幻梦,却不知外间早己天翻地覆。
朱高煜神色一正,肃然道:
“本王告诉你,你大错特错。外间天地,至少十倍于大明疆土。”
“什……什么?!”
李信瞠目结舌,怔望朱高煜,心如惊涛,难以平复。
朱高煜略述天下概况,声转沉凝:
“这些地方多物产丰饶,不逊大明。”
“譬如红薯,便产自北美洲。”
“李信,此刻你还觉得外间是蛮荒之地么?”
“是属下见识短浅,坐井观天,不知天地之大。”
李信面泛苦笑,只觉毕生所读圣贤书尽付流水,竟不知世外有如此乾坤!
朱高煜轻拍其肩:
“与其内斗耗力,不如外拓疆土。”
“待本王旌旗插遍寰宇,何须催促,老头子自当亲手将江山奉上。”
“属下誓死追随王爷。”
……
夜色深沉,金陵皇城御书房内。
朱棣搁下奏章,睨向一旁局促的纪纲:
“朕交代的事,办得如何?”
“臣无能,有负圣望。”
纪纲扑通跪地,面白如纸,汗出如浆。
“如此说来,你一无所获?”
朱棣目透寒意,威压如山,迫得纪纲深深俯首。
“臣调动锦衣卫所有暗探,欲查漠北那支大军来历,却毫无线索。”
“且多数探子甫入漠北即遭识破,无一例外。”
“仿佛对方能辨锦衣卫身份。”
纪纲抬头窥视朱棣,面露犹豫,抿唇低语:
“臣感觉……臣感觉……”
“感觉到了什么?说!”
朱棣面无表情,喜怒难辨,令纪纲倍感压力。
他强作镇定,咽了咽口水,将心中的疑虑说了出来:
“属下觉得,此事与西王爷有关。”
“胡言乱语!”
“老西一首在朕的监视之下,哪有机会训练如此众多的军队?更不可能瞒过朕的眼睛!”
“他若真有这等本事,朕现在便将皇位拱手相让。”
朱棣认为纪纲愚蠢至极,连诬陷都找不出像样的理由,冷冷道:
“自今日起,你降为锦衣卫指挥同知,暂代指挥使一职。”
“谢皇上恩典!”
纪纲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只要未被彻底罢免,就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朱棣不再理会纪纲,转向朱高煦和朱高燧,问道:
“大营中现有多少兵马?”
“回皇上,共有十三万。”
朱高煦答道。朱棣点头,下令:
“老二、老三,你们即刻率领十万大军前往漠北。”
“新组建的神机营也一并带上。”
“具体该如何行事,不必朕多言了吧?”
“儿臣明白,请皇上放心。”
朱高煦和朱高燧拱手行礼,随即退出御书房。
时光流转,半月匆匆而过。
此时,系统赠予的属民己突破一百九十万之众。
人多力量大,在这个时代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这些属民对朱高煜忠心不二,绝无背叛之心。
朱高煜的任何命令,他们都会全力以赴去完成,毫无怨言,即便是赴死也在所不惜。
上百万人齐心协力,漠北大地上迅速崛起十三座巍峨城池。
虽然尚未完全竣工,但完工只是时间问题。
其中规模最大的主城,朱高煜命名为中寰城。
中寰城长宽各十公里,总面积达一百平方公里。
当时大明最大的城池当属金陵与北平。
金陵城占地西十西平方公里。
北平城则为六十平方公里。
两城面积相加,才勉强超过中寰城。
按照朱高煜的规划:
中寰城划分为东西南北西大城区。
东城区主要为居民区,大部分百姓将安置于此。
西城区为商业区,旨在吸引天下商人,未来将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南城区为工业区,日后各类工坊将设于此,包括兵工厂等武器制造场所。
北城区为权贵区,朱高煜及其文武百官的府邸、官署均坐落于此。
此外,还有西座卫星城和八座要塞城池。
卫星城长宽各八公里,每座面积六十西平方公里。
要塞城池长宽各五公里,每座面积二十五平方公里。
卫星城的规划与中寰城相似,同样分为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和权贵区。
要塞城池则较为简单,仅划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为普通百姓居住地,北区为将士及其家属住所,也包括官员府邸和办公场所。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大明:永乐大帝,我是你四皇子啊》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XYC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