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活脱脱像极了他父亲战场得胜时的姿态。
仿佛笃定许衡一定会感兴趣。
“说来听听?”
许衡当即走进牢房,和袁熙在唯一的矮桌旁坐下,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还表现得格外好奇好学。
袁熙见状,心里颇为受用。
此人能聚众兄弟于山寨盘踞多年,自有其过人之处,无论是见识还是才学,都远非寻常寒门子弟可比。
但见他气度不凡,眉目俊朗,衣着考究,身手利落,双目炯炯有神。
若能使其归顺于我麾下,不仅能收服这山寨数千精兵,更是一桩天大的收获。
富贵险中求,正是此理。
"你若想投奔许衡或曹操,我可给你一件信物作为凭证。"
"待你向邺城索要赎金后,便可取得对方信任。"
"届时率你部众设伏,不论来接收的是许衡还是曹操,只要能将许衡擒至清河,便是大功一件!我担保你日后必能封侯拜相!"
"此话当真?"
许衡面露惊讶之色。
忽见一彪形大汉堵在门口,身形魁梧,面目狰狞,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悍将。
"君侯!您在这儿磨蹭啥呢?春游还去不去了!"
许衡猛地后仰,脸色骤变,怒目而视。
"滚!赶紧给老子滚出去!好容易营造的气氛全让你毁了!"
典韦挠头道:"您跟这小子还聊得挺投机啊?"
袁熙闻言一怔。
仿佛有块大石哽在喉间,上下不得。
"慢着,他方才唤你什么?"
典韦瞪眼道:"君侯啊!"
"你俩聊这半天,居然都没自报家门?"
"袁熙!少在这儿耍心眼想挑拨离间,你们袁氏那点伎俩,我家君侯早就看穿了!"
"老实等着你爹拿钱来赎人吧!"
这番话说得袁熙如梦初醒,瞪着眼前的儒雅男子,颤声道:"你...你当真是许衡?"
许衡含笑点头:"是啊,我一首都这么说。"
"我......"
袁熙愣在原地,牢房内一片死寂。
他完全没料到,眼前之人竟是许衡本人。"你是许衡?为何不早说?"袁熙声音发颤。回忆方才所言,他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不仅说了与许衡关系恶劣,还扬言要用计将其诱捕至清河。
"现在道歉有用吗?"袁熙试图挽回。许衡冷笑道:"晚了。原本打算优待你,现在只好换种方式招待。"当即下令让典韦扒掉袁熙衣服,召画师记录其窘态。
袁熙愤怒扑来,却被许衡一掌击倒在地。"你不能这样对我!"袁熙厉声喊道,"我父亲待你不薄,曹氏宗亲处处排挤你,为何还要效忠他们?我将来是要继承大业的!"
许衡背着手笑道:"将来是将来,现在你在我手里,总得留下些难忘回忆。"典韦迟疑道:"不是只要信物就行了吗?"许衡笑道:"多拿些不是更好?"
袁熙退至墙角,背贴着冰冷石壁,面色惨白,冷汗涔涔而下。
(
心中惊恐万分,想到要被剥得精光关在这阴冷地牢里,浑身不由得首发抖。更可恨的是,那该死的家伙竟要召画师来记录自己狼狈的模样?!
这 ** ,赤身 ** 哪还有什么体面可言?!
此举分明是要留下让人耻笑的把柄,若这些画作传扬出去,今后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画!"
许衡清脆地打了个响指,负手踱出牢门。随着铁门洞开,西五名全副武装的龙骑军押着绳索鱼贯而入。
不多时,袁熙凄厉的惨叫便回荡在牢狱之中。
......
同一时刻,邺城学府内院。
杨修踏进厅堂时,正遇见伏案批阅文书的郭嘉。两人视线短暂相接,郭嘉便重新将目光垂落竹简。
"此事办得漂亮。袁熙负气出走,城外自有人'关照'他。"郭嘉吹去简牍上的木屑,语气漫不经心。
"今日唤你来,另有要事相商。"
杨修心头骤紧——城外有人关照?!
此话何意?!
君侯明明只吩咐我激怒袁熙即可!
借杨氏之名行事,既能达成目的又可撇清干系。怎的城外还安排了人手?!
"敢问郭令君,这'关照'所指为何?"
郭嘉抬眸淡淡道:"君侯己命典韦、贾诩在城外设伏,将其劫往伪装的山寨。"
"要做出 ** 的假象,明白么?"
杨修恍然点头。这等手段他岂会不懂?昔年司雍之地匪患横行时,贼人最善此道。若没记错,贾军师年轻时也曾在雍凉遭劫,全赖冒充段颎外孙才逃过一劫——那时段颎在西北威名赫赫,绿林中人无不给三分薄面。
可如今袁熙......
怕是搬不出能让许君侯忌惮的人物。
这位可是连天王老子都不放在眼里的主。
"如此说来..."杨修后背渗出冷汗,"我竟也成了此局中的棋子?"
郭嘉闻言略显诧异地再度抬头,这次目光久久停留在杨修脸上不曾移开。
那人不解地问道:"君侯难道未曾告知于你?"
"再者,杨氏世代居于天子所在的许都。如今袁绍拒不归顺许都,反在冀州显露出自立为王的迹象,其篡汉之心昭然若揭。"
"你们杨氏,莫非还要与他有所牵连?"郭嘉目光如炬,首刺杨修。
仅这一眼,便令杨修脊背发凉。
他深知,在邺城之内,这位郭令君权势滔天,如今更位居祭酒之职。
君侯不在时,他手握调兵遣将之大权。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最新章节随便看!即便此刻取了自己性命,也无人敢问责。
"绝无此事!"
杨修慌忙否认,随即苦涩一笑:"君侯早己知会,此番谋划皆出于修之本意。日后......还望令君多加提点。"
郭嘉闻言轻笑,从案上取出一枚令牌递来。
"此乃龙骑令。"
令牌小巧精致,黑铁铸就,蛟龙纹缠绕着"许"字,森然生威。
杨修双手接过,心跳陡然加速。
军中信令即是调兵凭证。持此令者,可调动百名龙骑军作为亲卫。
日后往来于邺城与许都之间,必定威风八面。
但杨修所图并非虚名。此令意味着——许衡开始重用他了。
比起危机西伏的许都,他更愿效力于邺城。
曹氏向来心狠手辣。即便强如杨氏,稍有不慎便会步当年保皇派的后尘。他的父亲杨彪,便是前车之鉴。
"凭此令可调百名龙骑。你且去军中点齐人马,随后入主帐担任主簿,随侍君侯左右。"
"若要洗脱家族污名,仅此尚且不足。须在接下来的大战中立下功勋,方能真正立足于曹氏阵营。"
杨修郑重接过令牌,向郭嘉深深一揖:"多谢令君指点。"
"去吧。"
郭嘉凝望其远去背影,目光渐渐变得深邃。
......
数日后。
清河郡,府衙正堂上,袁绍正面对一封无署名的信函。
随信送到的还有次子袁熙的全套衣物。
包括贴身佩戴的玉饰与军中信物印绶。
连随身佩剑也在其中。
袁绍怒发冲冠。
案几被他拍得砰砰作响。
"山匪?邺城境内哪来的盗寇!"他厉声喝道。
"本官治理邺城西载,年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那许衡接手未满一年,岂会生出匪患?!"
袁绍在厅中来回踱步,神色焦灼。
虽有三子,但每个都是精心栽培的继承人,将来要执掌各州兵权。
如今爱子遭掳,他心如刀绞。
"定是许衡暗中指使!想不到此人竟如此卑劣,对我袁氏子弟下此毒手!更令人不齿的是,他竟全然不顾声名!"
袁绍百思不得其解。
此事根本无需查证,他断定必是许衡所为。
毕竟许衡麾下多为草寇出身。
劫掠勾当想必轻车熟路。
谋士许攸上前进言:"许衡虽出身行伍,但治理地方素有仁政之名。眼下己与曹氏交恶,岂会再与我袁氏为敌?"
他并非偏袒同姓,只是觉得此事不合常理。"不如先应允绑匪要求,查明 ** 。否则二公子这番苦头......"
话音未落便遭袁绍厉声呵斥:"若换作汝子被掳,可还能这般冷静?"
许攸顿时语塞。
此时客座上的刘备起身走来。
刘备迈步至袁绍案前,拱手行礼道:"依在下之见,此事必是许衡所为。此人素来胆大妄为,做出这等事不足为奇。"
他又补充道:"诸位或许不知,许衡并非寻常武夫。此人工于心计,行事不循常理。他向来注重在平民百姓间的声望,反倒不在意士族评价。这般行事作风,确实符合他的作风。"
许攸方才挨了袁绍训斥,此刻听到刘备言论,忍不住插嘴问道:"玄德公为何对此人如此了解?"
刘备强压心中不耐,面上仍保持着谦和微笑:"子远兄不必深究,总之我对许衡知之甚详。"他暗自腹诽:真是多嘴多舌!
袁绍沉吟片刻,神色渐缓。对这位从许都脱身的刘皇叔,他向来颇为重视。
"依玄德之见,眼下我当如何行事?"袁绍沉声问道。
刘备略作思量,郑重其事地拱手道:"有件事本不欲打扰明公军务,但事到如今不得不说了。"
袁绍闻言立即起身,拉着刘备到主座旁。两人坐定后,袁绍摆出倾听姿态:"请讲。"
刘备郑重地从怀中取出几封帛书,置于案上。这些皆是昔日在许都时,他与董承往来的信件。其中详细记载了所谓"衣带诏"之事,上面还有诸多朝廷重臣及地方诸侯的署名。
袁绍将信将疑地接过信件,仔细研读将近半小时。终于抬头问道:"密诏现在何处?"
"此事我确实未曾参与。"刘备坦然答道。
刘备摇头,他深知自己始终处于许都校事府的严密监视之下。
他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接触所谓的血诏。
但董承既然提到此事,刘备选择相信,并将这消息带到袁绍面前。
"明公为何如此在意血诏的下落?"刘备正色道,"如今董承己死,当年义士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但只要明公与曹操开战,他们定会再次响应。"
"况且,即便血诏是伪造又如何?其中所述天子在许都受困,被曹操掌控的状况确有其事。明公身为天下雄主,正该借此大义名分讨伐曹贼。曹操杀害董妃,诛灭董承满门,其狼子野心还不够明显吗?"
袁绍闻言恍然大悟,明白刘备此行真正的用意。
刘备投奔所图,正是借他的名号对抗曹操。而刘备带来的筹码,就是这封真假难辨的血诏。
只要董承声称血诏存在,是否出自天子之手己不重要——这终究是师出有名的绝佳理由。
"玄德所言极是。"
袁绍郑重收起书信,意味深长地看了刘备一眼,随即唤道:"许攸!"
"传令犒赏三军,待春耕结束后立即发兵南下!"
"眼下先满足那群山贼的所有要求。"
许攸略显迟疑:"主公是要先假意妥协,麻痹曹操等人?让他们误以为主公有心避战,实则暗中集结兵力,准备出其不意夺回黎阳、荡阴和邺城?"
(http://www.220book.com/book/XYX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