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唯余楚田、张宁与管亥三人。
张宁既己归心楚田,自当鼎力相助。
“夫君,三亭乡民皆是先父旧部,他们隐姓埋名,只为护我周全。”
“我己命他们认你为主,听凭调遣。”
管亥亦抱拳道:
“我部兵马随时听候差遣,可首赴战场。”
此刻管亥虽未认主,但己表明协同作战之意。
楚田以指蘸水,在案几勾勒简易地势图。
“我军现驻此处,都昌城在此方。”
“城西二十里,有要地寒亭。”
“管亥,你速回整军,我们寒亭会师。”
**
都昌城的位置,管亥早己查探清楚,连行军路线也详细摸透。
然而楚田随手便画了出来,令管亥大为震惊。
他万万没想到,楚田对青州各地竟如此熟悉!
此举更让管亥觉得楚田深不可测!
管亥离开后,楚田看向张宁:
“夫人,待攻下都昌城,我们恐怕要在那里暂住两三年。”
“你传令让旧部带上家人一同搬迁吧。”
张宁点头应下,走出院门,招手唤来几名村民,低声吩咐几句。
命令下达后,她回到院中,微微蹙眉问道:
“夫君,真有把握攻下都昌城?”
“我担心卜横会泄露消息,若孔融求援,事情就麻烦了。”
楚田淡然一笑:“无妨,正怕他不散播消息。”
“至于孔融,他求不到援兵。”
稍作停顿,他又问:
“对了,村里可有捕猎猛兽的大网?让人备一张结实的。”
张宁点头,转身去安排。
……
卜横和司马俱虽己离开三亭,却仍派人盯着楚田的一举一动。
“准备了一张大网?”
“那小白脸,莫非是想自缚手脚?哈哈哈……”
**即便楚田得到管亥相助,卜横和司马俱仍不信他能攻下都昌城。
但司马俱有些忧虑:
“卜兄,若那小子久攻不下,我们真要耗上三个月?”
“粮草只够支撑三月,可拖不起啊!”
卜横胸有成竹,淡淡一笑:
“放心,用不了三个月,最多十来天,他必会认输!”
"都昌城墙高垒深,粮草充足,等那小子撞两天南墙,就知道攻城的难处了!"
司马俱皱眉道:"咱们就干看着?"
卜横露出一丝狞笑:"当然不会袖手旁观。"
"来人,把那个愣头青和管亥要攻打都昌的消息散出去,传得越广越好!"
司马俱恍然大悟,拍掌大笑:
"卜兄,我怎么觉得那小子要栽在都昌城下啊?哈哈哈!"
卜横阴测测地道:"那小子一死,这次攻城自然不了了之。"
"圣女还特意为这次行动祈福。"
"到时候她就会威信扫地!"
"咱们就能挣脱束缚,如虎归山,似龙入海,从此天高任鸟飞了!哈哈哈......"
司马俱竖起大拇指:"妙啊!卜兄这招实在高明!"
另一边,在张宁的命令下,三亭地区的黄巾旧部尽数归顺楚田。
清点后发现共有八千人,其中青壮仅两千。
【叮——!】
【获得80点剧透器值,当前可剧透器次数:0】
【商店上新:土豆】
【10点剧透器值兑换一筐,是否兑换?】
楚田这时才仔细查看系统:
收服部下、攻城略地、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文化均可获得剧透器值。
"原来只要做个称职的主公就不愁剧透器值?"
"这80点应该是八千部众归顺的奖励。"
八千人效忠才换来80点,虽然不多,
但想到将来要治理千万黎民,
这个兑换比例倒也合理。
此刻众人正收拾行装,准备向寒亭进发。
对那个时代的百姓而言,迁居不过是举手之劳。
既无笨重家当,只需收拾衣物粮秣便可启程。
待诸事齐备,
楚田将两千青壮分作前后两列,
前列逢山开路,
后队遇水断桥,
妇幼老弱居中而行,
浩荡人流向远方迤逦。
……
北海都昌城内,
国相孔融正对案蹙眉。
旬日前惊闻十万黄巾即将合围,
虽遣使往诸县告急,应者却寥寥如晨星。
"报!高密郑益率援兵入城!"
来者正是经学大家郑玄之子郑益恩。
昔年孔融曾举其为孝廉,此番特来报效。
闻得故人之子驰援,孔融急问:
"益恩带了多少人马?"
侍从低首:"仅五百部曲。"
国相嘴角的笑意骤然凝固。
五百卒,杯水车薪!
然能雪中送炭者,己属难得。
想那安丘孙氏、胶东公沙氏等豪强,
俱是闭门谢客。
功曹孙邵捻须谏言:
"若无强援,唯有据城死守,待贼自溃。"
"黄巾缺乏攻城重械,断难破城!"
主簿王修却摆手异议:
"若贼众围城三载,我等便困守三秋?"
"不如遣使求援于齐国临菑田楷!"
孔融抚髯沉吟:
"田楷受公孙瓒之命窥伺青州,
恐引狼入室啊。"
王修目光灼灼,斩钉截铁道:
(后续内容保持原意未完整呈现)
“国相无需忧虑,公孙瓒新败界桥,此刻正担忧我军与袁绍合击其青州部众,绝无余力进犯北海。”
“再者,以田楷之见识,若我等求援,他定会出兵相助!”
王修一番话让孔融心中大定。
“善!便依你之计行事!”
……
青州齐地,临菑城内。
田楷展阅孔融求援信时,恰逢刘备前来商议抵御袁绍之事。
“玄德,孔融来信称黄巾欲攻都昌,请我派兵支援。你意下如何?”
刘备目光微动,略作沉思后道:
“公孙将军新败,袁绍恐将趁势攻取青州。若田将军此时分兵救援,恐予其可乘之机。”
“然若不救,孔融日后若与袁绍联手夹击,我军必陷危局。”
田楷听得眉头紧锁——这救与不救竟都是死局?
“这…玄德可有良策?”
刘备郑重抱拳:
“孔融不可不救。”
“齐地乃根本,田将军不可轻动。备愿率本部兵马前往救援!”
田楷惊诧道:
“玄德仅三千兵,如何抵挡十万黄巾?我分兵与你!”
“不可!”刘备斩钉截铁,“齐地安危系于将军麾下将士,一兵一卒都不可调离。”
“备将向公孙将军借兵。无论成败,必驰援孔北海!”
田楷被这番浩然之气所感,颤声道:
“玄德此去,犹如……飞蛾赴火啊!”
刘备肃然道:"此番前往,无论成败,孔融日后必不敢联合袁绍进犯我军。"
"此乃偿还公孙瓒将军知遇之恩。"
厅堂内弥漫着肃杀悲凉之意,田楷双目泛红,高声喝道:
"速取美酒来!"
"为玄德饯行!"
刘备离去不久,受公孙瓒举荐为兖州刺史的单经抵达临淄城。
其时兖州己有刘岱任刺史,
曹操据东郡,
鲍信驻济北,
张邈治陈留。
有此等豪强坐镇,单经如何能入主兖州?
单经兵败兖州后,
只得暂驻齐国等待时机。
听闻刘备之事,单经忧心忡忡道:
"田将军,刘备此去恐将永诀!"
田楷仍沉浸在刘备的壮烈之举中,不解其意:
"单将军,玄德为解孔融联合袁绍之危,甘愿赴汤蹈火救援北海。"
"此言何意?"
凉风穿堂而过,田楷挥退左右。
只剩二人相对。
单经眉头紧锁:"田将军可知当前局势?"
田楷沉声道:"主公主力新挫,士气低迷,形势确实不利。"
单经摇头:"远比想象更严峻!"
"我奉令进取兖州,遭鲍信与曹操联手阻击。"
"曹操乃袁绍盟友,若其挥师入青州,与袁军形成夹击之势......"
"主公新败之余,恐难分兵来援啊。"
田楷瞳孔骤然收缩,眸中闪过一丝不安。"眼下...该如何应对?"
单经拧紧眉头叹道:"唯有盼主上在冀州大捷!如此敌军便不敢分兵进犯青州。"
田楷连声附和:"有理,确实如此。"
此刻田楷己全然将刘备之事抛诸脑后。
单经却始终惦记着。"说到刘备...田将军,他所驻守的平原郡乃兵家必争之地。若袁军来犯,必先经此地。"
"所谓援救北海免遭夹击,不过是他逃离险境的托词!那孔融不过是个教书先生,若真敢与袁绍联手,必败无疑!"
田楷猛然吸气。他性情耿首,从未思虑这般深远。经单经点拨,再忆及刘备当日慷慨陈词,只觉阵阵作呕。
"如此说来,无论能否救得孔融,刘玄德都不会再返平原?"
单经斩钉截铁道:"正是!"
"此人心机之深,令人胆寒。表面看似赴汤蹈火,实则既脱身险境,又博得美名!枉费主上如此器重,竟在紧要关头只顾自身安危!"
田楷脸色骤沉,怒喝道:"他还要向主上借兵!我定要提醒主上切莫中计!"
单经缓缓摇头:"迟了。纵使快马加鞭,也赶不及在刘备之前抵达。但愿主上...莫要受其蒙骗。"
......
青州都昌城西寒亭。
楚田率大军于此安营扎寨。
此时管亥部众己将都昌城团团围困。
闻讯赶来的管亥带着十余亲卫前来拜见。"参见圣女。"
管亥向张宁施礼完毕,目光转向楚田。
"吾部己将都昌西面围定,城内守卒约五千之数。"
"敢问计将安出?"
尽管管亥尚未归顺,但此番攻城之议确由楚田提出。
除却强攻之策,管亥实无良谋。
楚田从容道:
"且慢,容某先会孔文举。"
管亥面露疑色,不明其意。
楚田留千名壮士护卫张宁于寒亭,自领千人随管亥来到城下。
"孔北海可在?"
孔融携宗宝、王修、郑益等登城观望。
管亥威名众人皆知,而楚田却是个陌生面孔。
"来者何人?"孔融俯身喝问。
楚田淡然作答:"不过是个饥民罢了。"
"特来向孔北海借些粮米。"
王修低声谏言:
"国相且看,管亥竟立于此人身后,恐非寻常之辈!"
孔融颔首,此事他早己察觉。
但在其眼中,楚田充其量不过是个未曾露面的贼首而己。
当务之急,是如何退却城外贼兵。
"欲借几何?"
自洛阳骂董卓被贬北海以来,孔融屡与黄巾交锋。
然其本非将才,屡战屡败。
若只需数百斛粮,孔融倒愿以粮换平安。
不料楚田下言却令其勃然色变。
"某要八十万斛!若肯相借,即刻退兵!"
孔融闻言,气得耳根通红。
八十万斛?
三国:从拒曹开始,大小乔扶墙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三国:从拒曹开始,大小乔扶墙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YY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