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扎染染布和制衣的村民因为工钱分配而争吵时,提到过制衣需要整天待在缝纫机前,而做染布则可以灵活调整自己的时间。
本着让村民在差异中挑选适合自己的岗位的初心,起妍和家明在设计时,为制衣岗位和染布岗位设置了不同的薪资组合。
制衣岗底薪高,但几件的单价较低,需要到固定的车衣间打卡上班。
而染布岗分为两档,负责种植染料植物、监测染料发酵和风干情况、给布料扎图案和染色的实行固定薪资。
采收、处理植株,以及浸泡、起料等工序的岗位,则在需要用人的时候,召集一定数量的村民,按高工时付钱。
这样一来,建成的布匹服装企业的岗位编制只需20人,就可以满足目前的需求。
方案公布后,在张书记的召集下,村民来到礼堂匿名投出自己想要去的岗位。
本想着可以根据投票进一步微调各部门人员,办起村里第一家企业,但投票结果出来后,起妍和家明都愣住了。
大多数参与投票的人,都选择了染布岗位,可以说是只有两个人选择了制衣岗。
起妍找到选择制衣岗的廖长英,问她为什么选择这个岗位,
“我现在在茶场工作你知道吧?你们给茶场引进了设备,那边就不需要那么多人手了,正想着要淘汰谁呢。
“如果企业办起来了,我就转到企业工作。虽然说坐班时间长,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只能靠缝衣服糊口了。”
这么看来,制衣岗也不是她的第一选择。
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选底薪高的制衣岗啊?
起妍想了很久都没想明白。
下班回到家,坐在家门前等着开饭时,她还在苦恼这件事。
这时,好彩婶背着刚满一岁的凛生从村里过来了。
“姝莲,我娘家寄信来了,你帮我读一下呗。”
乔母擦擦手从灶台边跑过来。
读完信,起妍想起来好彩婶也是选择去做染布的,便随口问了她为什么这样选。
“做衣服要在车间待这么久,怎么做家务和照顾孩子啊。”
起妍恍然大悟,选择来做布料和服装的,大都是女性,她们宁愿选择辛苦一点的“临时”岗位,也要以家庭为重。
“裁衣服为什么非要留在车衣间里,裁剪好布料就可以带回家做了嘛。”乔母说。
“但这样质量就没有保证了,把布料带回家很容易弄脏,我们村的衣服最看重的就是布料。”
“那给她们选一个小组长,负责质量把关,如果布料出了问题,就倒扣工钱。”
“就算扣了钱,也一样损失了布料,这多浪费啊。”
“这就得给她们做岗前培训,还要定期开会总结提醒。”
起妍根据乔母的提议调整方案。
她先到村里调查拥有缝纫机的家庭户数以及这些家庭的作业环境,作出评估。
新方案出来后,制衣岗的底薪稍微降低,但计件单价提高了。
因为有了一定的灵活性,而且本来就是拥有制衣技能的妇女比较多,许多人又按照自己的情况更改了选择。
这次的结果出来,岗位人数的分布变得合理了。
为了保证出产服装的质量,不让领坡扎染的招牌砸在手上,起妍根据未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给每个岗位都设置了绩效以及评定标准。
“这是什么意思呢?作者“谷萝萝”推荐阅读《大小姐随夫下乡,带全村早富十年》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康经理对着“绩效”这两个陌生的字发出疑惑。
“简单来说就是给每个人和他的工作成果打分,及格了才能按约定的工资发放,不然就扣钱。
“而被评定为优秀的人则记录在案,达到一定次数后可以申请加工资。”
预料到加工资这件事很能激励人,而且服装市场正在风口上,技术和标准日新月异,起妍希望村民们能借此得到冲劲不断学习,提升领坡扎染在行业的竞争力。
“还有另一个评定工资的指标,那就是学分。
“我们可以不定时地联系服装研究所和高校的专家来为村民开讲座,参加讲座后,由小组长测试是否学习到位,之后才能拿到学分。
“只有绩效和学分都达标,才有申请提薪的资格。”
康经理思考片刻,点点头:“可以各方面都考虑到了,再征求一下村民们的意见吧。”
起妍把方案里的重要信息用方框和箭头写成流程图,挂在村政府的公告栏上。
这一次,方案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可以着手起草服装企业第一版制度了。
起妍在办公桌上奋笔疾书,康经理过来问了她一个问题。
“这企业的负责人,该由谁来担任呢?”
“当然是桂英嫂了!”起妍头也不抬地说。
“你这太主观了,虽然大家基本同意,但还是要先问过她,再走一个选举的流程。”
“我不当厂长!”桂英嫂听到后一口回绝。
起妍想知道康经理是不是懂得读心术,明明桂英嫂是最适合的人选,怎么就能猜到她会拒绝这个邀请呢?
“桂英嫂,你是最适合的,你做扎染做得最久,村里就数你经验最丰富。”
“那按照之前的方法来,我不是一样也能教大家怎么染布吗?”
“但我们现在建立了企业,就需要有一个人坐厂长这个位置。”
“那为什么非要办厂呢,我们这里祖祖辈辈都是自家作业,也一样能做出好看的布料来。”
“但我们现在产量大了,需要分工合作提高效率,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个人完成染布裁衣的所有流程,这就需要有一个人、需要有制度将所有人统一管理,这样各个流程才能走得通。”
桂英嫂低声不语。
“桂英嫂,我记得我跟你学染布的时候你跟我说过,在你小时候,每年‘三月三’等节庆之前,族里的妇女都会聚在一起,分工合作,制作带有姓氏和图腾的旗幡。
“你说你每次都感到大家好团结,在一起做旗幡的时候觉得全族是上下一心的。
“我们邀请你做厂长,也是希望你能带领大家团结起来,把我们的扎染文化注入一针一线,让穿上的人都能感受到领坡扎染的美。
“还有,你不是有一本纹样图鉴吗?在完成产量后,你就可以利用闲下来的时间,把它们都做成染布。我还记得我刚来到领坡的时候,第一次看见你们门前挂的扎染布,觉得可漂亮、可有魅力了。以后这些扎染布也可以挂在村里装饰,能吸引不少人来领坡玩呢!”
想起童年时“三月三”,代表神圣的蓝色旗幡遍布山野,桂英嫂也好想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
带着重现旧日时光的愿望,桂英嫂答应担任厂长一职。
而经过大家的推选,廖长英成为了副厂长,主要管理制衣部门的工作。
一个月后,领坡扎染制衣厂顺利运作了起来。
在这年关之际,厂里出产的衣服也惊喜地迎来了它们的首个舞台。
(http://www.220book.com/book/27R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