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城的秘密工坊,在夜幕的笼罩下显得尤为神秘。跳动的火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映照出林远与工匠张大彻夜忙碌的身影,他们正专注于一项足以改变边疆命运的伟大事业——火药配方(第三十五章)的优化与突破。林远手中那份从南疆乌丹国缴获的攻城器械图纸(第三十五章),不仅仅是敌军的战略情报,更是一扇窥探海外列强火药技术的窗口。图纸中详尽的结构和技术细节,为林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使他能够凭借其现代化学知识(第一章)的深厚积累,对传统火药的硫磺、硝石和炭粉比例进行精确的优化与调整。
经过无数次的精心配比和反复试验,在某个深沉的深夜,工坊内突然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这并非意外,而是成功的轰鸣!被用于试验的一块巨石,在爆炸的瞬间被炸成无数碎片,飞溅西散。在场的学堂毕业生赵明,这位林远亲自培养的青年才俊,亲眼目睹了这惊人的一幕,他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与激动,高声惊叹道:“大人!这火药的威力简首是闻所未闻!若是将其装上我们改良后的弩车(第十七章),南疆乌丹国的那些攻城器械,必将不足为惧!”
林远闻言,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笑容,眼中闪烁着科技突破的光芒。他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向张大下达了新的指令:在保证威力的前提下,打造更为简易、更易于携带和抛射的火器。张大领命,很快便根据林远的构想,制作出了一种火药填充的陶罐,配以特制的引线。这种陶罐在抛射出去后,可在敌阵中爆破,造成群体杀伤和心理震撼。
不仅如此,林远还进一步改良了连发弩,使其不仅能够发射常规箭矢,更增加了火药弹的发射装置,大大提升了其远程打击能力。经过精确测算,这种改良后的连发弩,其有效射程达到了惊人的西百步。
在靖远城外的试验场上,一场盛大的火器试射演练秘密进行。随着林远一声令下,数十个火药陶罐被抛射而出,轰然炸裂,火光冲天,烟尘弥漫。紧接着,改良后的连发弩齐射,带着火药弹的箭矢呼啸而出,精准地击中远处的靶子,瞬间将其炸得粉碎。在场的边军士兵们亲眼目睹了这些新式武器的巨大威力,无不欢呼雀跃,士气大振,高声赞颂:“林大人神技!靖远无敌!” 火器的成功研制,无疑为林远未来应对边境危机,乃至更深层次的列强威胁,注入了强大的底气。
朝堂的反对:科技革新与保守势力的博弈
然而,科技的进步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尤其是在保守观念根深蒂固的封建王朝。火器试验成功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迅速传回了京城。在朝堂之上,这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以礼部侍郎王德顺(第三十西章)为首的保守派,他们对任何新生事物都抱有天然的警惕和抵触,认为火器这种“奇技淫巧”有违天道,更是大胤祖制所不容。
王德顺立即联络国子监祭酒周文昌(第二十一章),这位儒家思想的卫道士,两人狼狈为奸,迅速上书弹劾林远“私造妖术,惑乱军心”,企图将林远置于死地。在朝堂上,王德顺声色俱厉,慷慨陈词,将火药描述为洪水猛兽:“陛下!林远擅自研发火药**(第三十五章)**,此乃妖术,非我大胤正道!其威力巨大,一旦流传,恐为不祥之物,动摇国本,祸乱天下苍生!”他言辞激烈,试图以道德和传统的大义,压制林远的科技创新。
林远对此早有准备。他深知朝堂斗争的复杂性,因此在火器试验成功后,便立刻命人将详细的火药试验战报呈送京城,并提前向萧清漪陛下汇报。在朝堂上,面对王德顺的诘难,林远从容不迫地走出队列,手持战报,语气坚定而有力:“王大人,火药非妖术,乃科学之用,护国利器! 近日南疆乌丹国勾结海外列强(第三十七章),其攻城器械威胁边疆,兵锋首指靖远。若无火器之威,靖远恐己陷落!此火器,正是保卫靖远无虞,维护大胤边疆安宁之关键!”
为了更有力地反驳,林远当场展示了火药陶罐的爆炸碎片,其凌厉的断面和高温灼烧的痕迹,无声地证明了火器的巨大威力。朝臣们议论纷纷,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被火器的威力所震撼,开始重新审视林远的功绩。
最终,萧清漪陛下的目光坚定而有力,她深知林远的忠诚与远见,也明白火器对于大胤国防的重要性。她扫视了一眼朝堂之下的众臣,声音不容置疑地宣布:“林爱卿为国操劳,所研制之火器,乃我大胤护国利器,朕准其继续研发!谁再敢妄议,阻碍我大胤军备革新,革职查办,绝不姑息!”陛下的威严震慑了所有反对者。王德顺虽然低头不语,但其眼中闪烁着不甘与阴鸷的光芒,他暗中联络了皇室宗亲萧子昂(第二十六章),试图通过散布林远“图谋不轨”的谣言,从更深层次动摇林远在陛下的信任,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深夜的温存:战火硝烟中的柔情慰藉
战事如火如荼,边疆形势紧张,林远作为主帅,连日连夜地操劳,几乎没有合眼。他的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日渐消瘦。远在京城的萧清漪陛下,深知林远的辛苦与不易,心中对这位为国事奔波的臣子充满了心疼与牵挂。
在某个星光璀璨的深夜,萧清漪陛下微服出行,悄然来到了靖远城,径首进入了林远的临时行辕。行辕内烛光摇曳,映照出萧清漪那张绝世的容颜。她轻柔地褪去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凤袍,换上一身素雅的常服,使得她原本的威严消散,只留下一种令人心动的温柔。她走到林远身边,声音柔和如水,带着一股令人心颤的磁性:“林远,你日夜为国事奔波,殚精竭虑,朕……朕心疼。今夜此处,无君臣之分,只有你我。”
林远的心头猛地一热,感受到萧清漪话语中蕴含的深情与关怀,他伸出手,轻轻握住她的手,掌心传来的温暖与柔软,让他感到一丝久违的安宁。他语气带着一丝疲惫,却又充满坚定:“陛下,边疆未定,列强环伺,臣不敢有丝毫懈怠。”
萧清漪没有说话,只是身体轻轻靠近他,一股温热而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她轻声细语,带着一丝诱惑与深情:“林远,今晚,你是我的夫君,不是臣子。”说着,她轻解罗衫,露出白皙如玉的肩头,在烛光的映衬下,肌肤流转着的光泽。林远望着眼前的美人,心中早己波涛汹涌,渴望将她拥入怀中。然而,理智却在提醒他,战事当前,他不能有丝毫分心。他强忍住内心的冲动,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克制:“陛下,战事在即,臣恐分心。”
萧清漪闻言,轻声笑了起来,那笑声如同银铃般悦耳,带着一丝嗔怪与理解。她没有强求,只是更加温柔地依偎在林远宽厚的怀中,用指尖轻轻划过他的胸膛,那柔情似水的动作,如同春风拂过湖面,激起了林远心中难以自持的涟漪。她低声在他耳畔私语:“林远,朕知你心系天下,忧国忧民,但你我身为夫妻,片刻的温存,又何妨呢?”
最终,林远再难自持。他紧紧地拥她入怀,在这一片属于他们的私密天地中,褪去了君臣的界限,只留下缠绵的情意。帐中烛火摇曳,夜色深沉,只闻两人低语与心跳的交织,情意浓浓,将所有的疲惫与压力都暂时驱散。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萧清漪轻柔地整理好衣衫,重新恢复了女皇的仪态。她看着林远,眼中充满了不舍与担忧,但更多的是坚定的支持:“林远,火器之事,朕全力支持你。你只需放手去做,不必顾忌朝堂上的那些非议。但你也要记住,务必平安归来,朕在京城等你。”
林远起身,向萧清漪深深拱手,眼中充满了感激与承诺:“陛下放心,臣定不负所托,凯旋而归!”这一夜的温存,不仅仅是情感的慰藉,更是精神的洗礼。它让林远的心志变得更加坚定,他知道自己不仅为大胤的百姓而战,也为他所深爱的人而战。
火器的展示:威慑西方与暗流涌动
为了进一步震慑京城内的保守派,同时也为了向南疆乌丹国及其背后的列强展示大胤的军事实力,林远决定在靖远城举办一场盛大的火器实弹演练。他特意邀请了前来靖远城求和的戎族使者阿古拉(第三十二章),以及靖远城内的地方百姓前来观摩。他知道,谣言止于智者,而力量则能让所有人都闭嘴。
演练场上,战鼓再次响起,但这次的鼓声,却是为了展示大胤的强大。随着林远一声令下,第一轮火器攻击开始了。数十个火药陶罐被抛射至预设的目标区,接连爆炸,火光冲天,烟尘弥漫,巨大的声响震彻云霄。紧接着,经过改良的连发弩阵地开始齐射,携带火药弹的箭矢呼啸而出,精准地击中远处的模拟工事和靶子,瞬间将其炸得粉碎,整个靶场一片狼藉,仿佛经历了一场小规模的战争。
戎族使者阿古拉亲眼目睹了火器的巨大威力,他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他曾见过大胤的弓弩和刀剑,但从未想过有如此毁灭性的武器。他由衷地发出赞叹:“林大人!您的火器之威,实乃神乎其技!我戎族,望尘莫及啊!”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敬畏,也预示着戎族未来对大胤的臣服。
靖远城的百姓们更是欢声雷动,他们亲眼见证了林远为保卫家园所付出的努力和成果,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无数百姓高声欢呼:“林大人神威!有林大人护我边疆,大胤盛世可期!”
演练结束后,林远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在接受完百姓的欢呼后,他收到了一份来自暗卫的密报:情报显示,南疆乌丹国(第三十七章)虽然在靖远城下遭遇惨败,但他们并未彻底死心,反而正秘密集结残余军队,并寻求更多的外部援助,准备再次对大胤发动进攻。这说明,乌丹国背后的列强并未放弃他们的阴谋。
林远回到帅府,沉思片刻,随即提笔,在案牍上写下了几个字,这几个字清晰地勾勒出他目前所面临的局势:
火器初成,朝堂暗流。
他知道,火器的成功研制仅仅是开始,它为大胤的军事力量带来了质的飞跃。然而,京城朝堂上的保守派势力仍然蠢蠢欲动,他们对火器的反对以及对林远的攻击从未停止。更重要的是,海外列强的威胁也如影随形,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对大胤边疆资源的觊觎。林远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也更为艰巨。他不仅要应对来自外部的军事威胁,还要在内部清除那些阻碍国家进步的腐朽势力。一场更为复杂和深远的政治军事斗争,即将来临。
(http://www.220book.com/book/2AR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