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6章:灌溉农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章节无错乱精修!
 

小暑的日头像熔炉悬在头顶,我蹲在新挖的渠道旁,铁锹尖挑起块板结的土坷垃,裂缝里露出蜷缩的蚯蚓。春桃递来半块硬饼,饼上的芝麻早被汗水浸透:"李姐,先垫垫,水利站的测量员还有半小时到。"她的蓝布衫被晒得发脆,后颈褪了层皮,露出新生的淡红皮肤。

自"霞泉"贯通以来,全村进入抢工期状态。赵大爷把龙灯鼓搬到渠道工地上,敲出急促的鼓点:"加油干啊!赶在大暑前通水!"七十岁的老人拄着铁锹当拐杖,旱烟袋换成了口哨,时不时吹两声,惊飞在渠边找水的麻雀。

测量工作比想象中复杂。陈老师带着虎子用自制的水平仪定位,竹竿上的红布条在风中飘得笔首:"渠道要保持千分之二的坡降,这样水能自流入田。"王知青蹲在三脚架旁,用算盘计算着土方量,汗珠落在账本上,晕开一个个深色的圆。

张桂兰的"后勤队"在渠尾支起了茶水棚。她往大铁锅里扔了把野薄荷,白色的蒸汽混着草木香,很快弥漫了整个工地。"霞霞,"她往我搪瓷缸里添水,缸底沉着几颗冰糖,"你叔昨夜摸黑编了十个竹筐,说给挖渠的后生们用。"

渠道挖到村西头的柿子林时,遇到了第一个难题:一段百米长的土岗横在面前,若绕道需多修五百米渠,若硬挖则要凿穿三米厚的黏土层。虎娃爹用洛阳铲戳了戳土岗,铲头只进去半寸:"这土比俺老婆的鞋底还硬!"

"挖隧道。"我翻开从县图书馆借来的《农田水利手册》,"做木框架支护,分段开挖。"李大海摸着下巴沉思:"俺年轻时给地主家挖过菜窖,能行。"他的袖口露出道旧疤,说是当年被塌方的土埋了半截,九死一生。

隧道开挖那天,张桂兰在洞口挂了串红辣椒——这是村里的老规矩,驱邪祈福。赵大爷往掌心里吐了口唾沫,抡起大锤:"都让开!俺赵德顺这辈子,还没让土坷垃难倒过!"

地下的工作远比地上艰难。潮湿的黏土不断滑落,木工队每天要更换三次支护架。虎子戴着防毒面具测量有害气体,忽然指着检测仪喊:"沼气浓度超标!"我立刻下令停工,让村民们带着湿毛巾捂住口鼻,自己则提着通风机冲进隧道。

"李姐,你不要命了!"春桃的喊声被通风机的轰鸣吞没。我调整着风机角度,看沼气浓度一点点下降,忽然想起穿越前看过的矿难纪录片,冷汗顺着脊背往下淌。首到所有村民撤至安全区,才发现手里的通风机电源线早己磨破,露出了铜丝。

大暑前夜,渠道终于贯通。当第一股泉水流入农田时,虎娃爹跪在地上,任由水流漫过手掌:"老祖宗啊,俺们没断了香火......"他的声音哽咽,身后的玉米苗蔫头耷脑,却在水流经过后,仿佛听见了号角,微微挺起了腰杆。

"现在浇水只是第一步,"我踩着湿滑的渠堤,给村民们演示秸秆覆盖法,"把玉米秆铡成段,铺在地里,能减少百分之三十的水分蒸发。"张桂兰抓起一把碎秸秆,在指间揉搓:"这法子好,跟俺们以前捂菜窖似的。"

推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周叔抱着胳膊蹲在田埂上:"好好的地,铺一堆烂草,成何体统?"我没说话,只是在他的麦田里划出半亩地做试验,每天测量土壤湿度,用粉笔写在木牌上:"覆盖区湿度65%,非覆盖区42%"。

三天后,周叔主动找到我,手里攥着两根麦穗:"你看,覆盖区的麦穗比俺的长两指!"他的旱烟袋不知何时别在了腰后,裤兜里露出半截秸秆,像是偷学来的宝贝。

立秋的晨雾里,我站在村头的制高点,看渠道水如银链般蜿蜒入田。虎子操作着无人机,在低空喷洒防蒸发剂,螺旋桨卷起的气流掀动他的衣角,少年的背影里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李姐,"他指着遥控器屏幕,"你看!"镜头里,覆盖着秸秆的农田像铺了层金色的毯子,的泥土气息混着秸秆发酵的清香,扑面而来。陈老师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最新的观测数据:"土壤含水量提升28%,地表温度降低5℃。"

张桂兰的"护渠队"每天巡视三次。她戴着自制的红袖章,银镯子换成了铜铃铛,走在渠边叮当作响:"这渠比俺的亲闺女还金贵。"有次深夜暴雨,她发现渠堤有处管涌,竟用自己的棉被堵在缺口,天亮时冻得嘴唇发紫,却笑着说:"俺的被子吸水快,比沙袋好使。"

当第一波灌溉水抵达最远的山洼田时,村里的老人们跪在地头,用手捧着泥水抹在额头上。赵大爷把龙灯鼓摆在渠边,敲出欢快的节奏,虎娃和小柱在渠水里放纸船,纸船上写着"风调雨顺"的字样,随波逐流。

秋分那天,县农业局组织了现场会。局长握着我的手,身后的摄像机镜头闪个不停:"李霞同志,你们的'井渠结合+秸秆覆盖'模式,全省都要推广!"他的话音刚落,远处的麦田里传来收割机的轰鸣——今年的秋粮,竟比往年早熟了十天。

庆功宴上,张桂兰端出了珍藏的糯米酒。酒坛打开的瞬间,酒香混着秸秆香,勾得人食欲大动。赵大爷喝得满脸通红,忽然扯着嗓子唱起了老调:"渠水弯弯绕山梁,李霞带咱奔小康......"跑调的歌声里,春桃和虎娃跳起了即兴的舞蹈,脚尖溅起的水花,在月光下像撒了把碎钻。

深夜的渠道边,我摸着的渠壁,听着潺潺的水流声。张桂兰悄悄走来,往我手里塞了个布袋就走。里面是双绣着渠水图案的鞋垫,鞋垫底下用金线绣着:"渠长情更长"。手机在兜里轻轻震动,锁屏壁纸是灌溉前的干涸农田,与眼前的绿浪重叠。

李霞,你看,当清泉终于漫过久旱的土地,当秸秆在阳光下慢慢腐熟成肥,所有的汗水都有了最温柔的回响。村民们眼中的信任,比任何奖章都更珍贵;他们踩在泥土里的脚印,比任何图纸都更有力量。而我们,终将在这渠水欢歌中,看见乡村最丰饶的模样——那是智慧与勤劳编织的锦缎,是希望与汗水浇灌的诗篇。

夜风带来成熟作物的香气,我知道,在这千里沃野之下,无数条看不见的根须正在舒展,吸收着水分与养分。就像我们埋下的那些关于未来的种子,终将在时光的灌溉中,长成遮天蔽日的大树。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