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2章:艰难说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小满过后的傍晚,李霞挎着帆布包站在周叔家窑洞前。窑洞里飘出玉米饼的香气,混着陈年旱烟的味道。周婶正往窗台上摆晒干的辣椒,看见李霞,擦了擦手:"李大夫快进屋,你叔刚从地里回来。"

周叔蹲在灶台前拨弄柴火,背影像块黝黑的石头。"周叔,"李霞放下包,掏出平板电脑,"这是耐盐小麦的测产视频,在新疆盐碱地亩产六百公斤。"屏幕上,金黄的麦穗在荒漠中摇曳,周叔的眼睛跟着画面移动,柴火棍在指间转得飞快。

"俺就问一句,"他忽然开口,声音像砂纸磨过石板,"万一绝收了,俺一家五口喝西北风?"李霞点开成本分析表:"试点田每亩用种量比传统小麦少三斤,拌种剂是农科院送的,成本只多五十块。"她从包里拿出密封袋,里面装着颗粒的种子,"您看这芽率,农科院测过,百分之九十八。"

周婶凑过来,指尖轻轻碰了碰种子:"这玩意儿真能在盐碱地长?"李霞点头:"张教授说,就咱村改良后的地,亩产至少比普通小麦高两成。"窑洞的灯光映在她脸上,把睫毛的影子投在平板电脑上,像振翅的蝶。

从周叔家出来,月亮己经爬上塬顶。李霞摸出玻璃珠握在手心,冰凉的触感让她想起白天林木森的话:"说服农民最好的办法,不是讲原理,是让他们看见好处。"她往赵大爷家走,路过晒谷场时,听见虎娃和小柱在争论:"我赌李姐能说服赵爷爷!""赌就赌,输了明天帮我喂兔子!"

赵大爷的窑洞门关着,门缝里透出煤油灯的光。李霞敲门时,听见里面传来瓷器碰撞的声音,像是在收拾碗筷。"谁?"老人的声音带着警惕。"赵叔,是我。"门轴发出吱呀声,老人穿着打补丁的灰布衫,腰间别着旱烟袋,却没点着。

"这么晚来干啥?"赵大爷往炕沿一坐,炕席上放着本泛黄的《农业八字宪法》。李霞注意到书桌上摆着个相框,里面是年轻时的赵大爷,身后是成片的麦田,麦穗比现在的普通品种矮一半。

"赵叔,"她蹲在老人面前,从包里拿出土壤检测报告,"您看,咱们的地己经不是三年前的盐碱地了。有机质含量快到百分之三,蚯蚓密度每亩五万条,这都是您带着大伙干出来的。"老人的眼皮动了动,手指着报告边缘。

"还记得堵坝那年吗?"李霞的声音放柔,"您说过,咱们村的人就像麦穗,风越大越要把根扎紧。现在有了新技术,就像给麦穗施了好肥,您不想看看它能长多高?"赵大爷的旱烟袋在膝盖上敲了三下,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俺们老一辈,"他忽然开口,烟袋锅子在月光下泛着铜绿,"最怕的不是苦,是白忙活。你说的这玩意儿,要是真能让盐碱地出好粮......"他没说完,却往李霞手里塞了把炒黄豆:"太晚了,回家路上吃。"

从赵大爷家出来,己是深夜。李霞走在田埂上,听见青蛙在水渠里呱呱叫。手机屏幕亮起,虎子发来消息:"李姐,春桃姐说愿意把嫁妆地拿出来试种!"她笑了笑,回复:"好,明早八点,村西头试点田集合。"

第二天清晨,试点田边站了七八个村民。春桃穿着簇新的蓝布衫,手里攥着地界木桩:"这是俺的嫁妆地,种啥都行。"虎娃爹扛着铁锹,脖子上挂着毛巾:"俺跟着试试,大不了赔点种子钱。"只有赵大爷没来,却见他的黄牛拴在远处的槐树下,牛背上搭着个竹筐,里面是新砍的柳枝。

"咱们先划地块,"李霞展开图纸,"这边种耐盐小麦,那边种传统品种,做对照。"虎子和小柱忙着插界碑,木牌上用红漆写着"试验田A区""对照田B区"。春桃忽然指着远处:"赵爷爷来了!"

老人背着竹筐,脚步缓慢却坚定。筐里装着腐熟的羊粪,还有把生锈的锄头。"俺来帮忙,"他把竹筐放在地头,旱烟袋在耳朵上别着,"粪肥得拌均匀,地整细了苗才出得齐。"李霞递过手套,看见老人虎口处的老茧,和三年前堵坝时一样深。

播种机突突地响起来,耐盐小麦的种子顺着漏斗落入土壤,每粒种子间隔七厘米,这是林木森反复测算的最佳密度。赵大爷蹲在播种机后,仔细查看覆土厚度:"太深了不出苗,太浅了怕晒。"他的语气里带着久违的兴奋,像回到了年轻时开荒的日子。

中午休息时,张桂兰带着妇女们送来午饭。她往赵大爷碗里多盛了块红烧肉:"老赵头,你这是想开了?"老人哼了声:"俺是怕你们年轻人瞎折腾,帮着把把关。"李霞注意到,他的目光多次落在试验田的种子袋上,袋上的"耐盐1号"字样被阳光照得发亮。

下午,虎子调试着新安装的微型气象站。传感器立杆时,赵大爷忽然伸手扶住:"往东边挪半米,别让槐树影子遮住。"少年愣住,随即咧嘴笑了:"赵爷爷说得对,光照数据要准确。"

暮色降临时,整块试验田播种完毕。李霞蹲在田头,用玻璃珠压住地界图纸,防止被风吹走。赵大爷站在她身旁,望着平整的土地:"小李啊,"他忽然说,"俺们老一辈人,不是不想变,是怕变了没回头路。"

"赵叔,"李霞抬头,看见老人鬓角的白发在风中飘动,"您看这种子,埋进土里是死的,可给它合适的水和土,就能活过来。咱们村不也一样?"老人没说话,却弯腰捡起粒落在地膜外的种子,轻轻埋进土里。

回家的路上,春桃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手里拿着李霞送的土壤湿度计。虎娃爹和赵大爷并肩走着,两人的身影被夕阳拉得老长。李霞落在最后,摸出兜里的玻璃珠,在余晖中转动,五彩光斑洒在新播的田地上,像撒了把星星。

她知道,说服的路上还有无数个赵大爷,无数个周叔,但只要有人愿意埋下第一粒种子,就有希望长出整片麦田。而她,愿意做那个敲开窑洞门的人,愿意在每个深夜的油灯下,用最朴素的语言,把新技术的曙光,一点点照进村民们深耕的土地里。

夜风带来的泥土气息,李霞加快了脚步。远处,虎娃和小柱正在争论气象站的数据,赵大爷的旱烟袋火星明灭,春桃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这一切,都让她坚信:在这片充满韧性的土地上,没有永远的固执,只有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渴望,而这份渴望,终将像种子冲破土层般,引领所有人走向更明亮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