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前日,村部会议室的八仙桌上摆着搪瓷缸和烟灰缸,李霞将七份合作协议整齐码放,纸张边缘印着"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红色抬头。窗外的槐树叶沙沙作响,赵大爷的旱烟袋在.protocol(协议)上投下斜长的影子,烟袋锅子偶尔磕到桌沿,发出清脆的响。
"林木森博士今天会带公章来。"李霞推开钢笔帽,笔尖悬在"甲方代表"栏上方,"协议期三年,第一年重点做耐盐小麦和抗虫棉的对比试验。"她看向赵大爷,老人正用放大镜查看协议里的技术条款,镜片后的眼睛眨得缓慢。
十点整,林木森的吉普车停在村部前。他穿着白衬衫,领口系着蓝色领带,手里抱着黑色公文包,包上沾着些许泥土——显然是从试验田首接赶来。"路上堵车,"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农科院的试验基地正在移苗,实在走不开。"
协议签订过程比预想顺利。林木森逐条解释条款:"种子由我们免费提供,每亩地4公斤,纯度不低于99%;微生物菌剂每月配送一次,使用方法会有技术员现场指导;测产数据双方共享,论文发表时注明向阳坡村合作单位。"他的声音清晰平稳,像在实验室讲解课题。
周叔忽然举手:"要是种子出了问题,咋算?"林木森翻开附件,里面是种子质量承诺书:"每批种子都有第三方检测报告,若因种子质量导致减产超过20%,我们按市场价赔偿。"他推了推眼镜,"这是省农科院的红头文件,公章在这里。"
赵大爷的手指停在"风险共担"条款上:"技术指导啥时候开始?"林木森掏出日程表:"明天派张工来,先做土壤墒情监测,播种前再开一次培训会。"他看向李霞,"无人机遥感监测这周就能接入你们的电脑,虎子应该会操作。"
签字环节庄重而安静。李霞握住钢笔,笔尖落下时略有些颤抖,墨迹在"李霞"二字的最后一笔洇开小团墨渍,像落在纸页上的泥土。林木森的签名工整有力,"林木森"三个字的最后一笔拖出细长的尾音,像麦苗的叶脉。
当红色公章盖在协议上时,赵大爷忽然说:"俺们想再加条,"他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纸条,"要是试验成了,你们得帮俺们申请绿色认证。"林木森愣了愣,随即笑了:"没问题,明年就能启动。"他摸出随身的原子笔,在备注栏写下补充条款。
协议签订后,林木森从公文包取出两袋种子,袋子上印着"耐盐1号""抗虫棉35"的字样:"这是提前送来的样品,你们可以先做发芽试验。"虎子立刻掏出培养皿,往里面铺的滤纸,俨然一副小科学家的模样。
午餐在张桂兰家吃,她特意杀了只鸡,炖锅里飘着党参和枸杞的香气。赵大爷喝了口米酒,忽然对林木森说:"林博士,你说的那个基因编辑,能不能让玉米也抗盐碱?"林木森放下筷子,眼里闪过兴奋:"理论上可行,不过需要三年以上的选育周期......"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八仙桌上的协议上。李霞摸着协议的纸边,想起三年前自己蹲在盐碱地里啃干饼的场景,那时她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会和省农科院的博士坐在一起签协议。虎子抱着种子袋跑出去时,阳光落在他的蓝布衫上,像撒了把金粉。
"下一步咋弄?"周叔抹了抹嘴,眼神里不再有怀疑,而是带着期待。李霞翻开种植计划表:"明天整地,后天播种。赵叔的洼地做耐盐小麦试验,周叔的棉田种抗虫棉,春桃的嫁妆地做对照田。"她看向林木森,"张工明天几点到?"
"八点,"林木森掏出手机,"我让他带便携式土壤检测仪来,当场测EC值。"他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个小盒子,"给虎子的,最新款的农业数据记录仪,防水防震。"
暮色降临时,林木森乘车离开。李霞站在村口,看吉普车扬起的尘土渐渐消失在塬顶,手里还握着他送的基因编辑科普手册。赵大爷蹲在路边,用树枝在地上画着种植示意图,虎娃和小柱蹲在旁边,争着往图上添"种子""菌剂"的标记。
村部的广播里,王知青的声音响起:"全体村民注意,明天上午八点在村西头试验田召开技术培训会......"李霞摸出玻璃珠,在夕阳下转动,五彩光斑落在协议的红公章上,像撒了把约定的星子。她知道,这几张薄纸承载的不仅是一个村子的希望,更是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握手,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与实验室里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写下的关于未来的承诺书。
夜风带来种子包装袋的沙沙声,李霞转身走向试验田。虎子己经在田头支起了气象站,白色的百叶箱在暮色中格外显眼。赵大爷的身影在远处移动,他正用铁锹平整土地,每一下都像在为新的开始奠基。而她,终将带着这份协议里的承诺,和村民们一起,在希望的土地上,种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种子,等待它们破土而出,迎接更辽阔的天空。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