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4章:实践出真知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章节无错乱精修!
 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最新章节随便看!

芒种过后的太阳毒得能晒脱皮,村西的旧水渠边却挤满了人。李霞踩着刚翻松的泥土走过来,手里攥着张泛黄的图纸——是公社水利站给的老渠改造图,边角被风吹得卷了毛。六个年轻人早就候在那儿,虎娃背着土壤检测仪,陈阳扛着自己焊的铁撬棍,林晓的布包里装着账本和卷尺,每个人的袖子都挽得老高,脸上带着跃跃欲试的光。

“实践课就从修渠开始,”李霞把图纸铺在石头上,用葵花杆当标尺划重点,“这渠年久失修,渠底漏水、渠岸塌陷,咱们要做的就是清淤、防渗、加固。分成三组:陈阳带周磊搞工程,负责清淤和砌渠岸;虎娃带林晓管技术,测土壤湿度、算防渗材料用量;张兰和李伟搞协调,联系村民出工、记工时账。”

话音刚落,陈阳就扛着铁撬棍钻进了渠底。渠里的淤泥没到膝盖,黑糊糊的泥浆溅了他一身,他却毫不在意,喊着周磊一起用铁锹挖:“先把烂泥清干净,才能看清楚哪儿漏水!”周磊力气大,抡着铁锹一下能挖起半筐泥,两人配合着把淤泥往渠岸外运,没多久就累得满头大汗,粗布衫能拧出水来。

可刚清完一段,麻烦就来了——渠底有个碗口大的洞,水一渗就没影了。陈阳蹲在洞边琢磨,想用石头堵,可石头缝里还是漏水;周磊提议用水泥,可村里的水泥有限,要省着用在关键处。两人吵得面红耳赤时,虎娃扛着检测仪跑来了,探头插进洞边的土里:“EC值不高,土壤黏重,适合用黏土混合秸秆防渗!”

林晓立刻翻出账本:“村里的黏土在东沟,秸秆仓库还有两捆,我去叫人运过来!”张兰和李伟也没闲着,挨家挨户喊村民来帮忙,李伟还特意写了“修渠记工表”,谁出了多少力、搬了多少料,都记得清清楚楚。赵大爷也来了,蹲在渠边教陈阳活泥:“黏土要和秸秆掺匀,像揉面似的,才能黏得牢!”

三个时辰后,防渗层终于铺好了。陈阳和周磊光着脚在渠底踩实,虎娃用检测仪测了三遍,点头说:“不漏了!”当渠水顺着新修的渠道流进麦田时,年轻人都欢呼起来——这是他们第一次独立完成的工程,渠水哗哗的声音,比任何掌声都动听。

修完渠,紧接着是土壤改良的实践。李霞把六个年轻人带到村北的盐碱地,这里是新规划的试验田,EC值还没降到合格线。“虎娃,你带大家测地块;林晓,算每亩需要多少菌剂和腐殖质;陈阳,用深松机把土翻透;剩下的人跟着村民撒料。”

虎娃拿着检测仪在地里跑,每五步测一个点,数据记了满满一页纸:“东边地块EC值0.45,得多撒菌剂;西边0.38,正常撒料就行!”林晓蹲在田埂上算账,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每亩菌剂2公斤,腐殖质50公斤,二十亩地共需菌剂40公斤、腐殖质1000公斤!”

可撒料时又出了岔子——有户村民觉得腐殖质太贵,不想多撒,跟张兰吵了起来。“婶子,这腐殖质是改良土壤的关键,”李伟赶紧上前,拿出虎娃测的数据,“您看,去年撒了腐殖质的地,亩产比没撒的多两百斤,折算成钱,比买腐殖质花的多三倍!”他还掏出手机,给村民看之前游客拍的麦田照片,“等这片地改好了,也能搞认养,到时候您家的收入还能翻番!”村民听明白了,红着脸说:“俺懂了,俺这就去拉腐殖质!”

最累的是修路。村东的土路要拓宽,需要把路边的老石磨移走。那石磨重几百斤,陈阳和周磊用撬棍撬了半天,只挪了半尺。“这样不行,得用杠杆原理,”虎娃忽然想起林博士讲过的物理知识,跑去砍了根粗木杆,一头垫在石头下,一头让村民们往下压,“一、二、三!”随着吆喝声,石磨终于慢慢挪开了。李伟趁机拍了照片,说要写进宣传文案:“《年轻人用科学办法移开老石磨》,肯定能火!”

实践活动持续了半个月,六个年轻人跟着李霞跑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帮着张桂兰的农家乐改排烟灶,让油烟不再呛人;给手作组设计新的货架,方便游客挑选;甚至跟着虎子调试无人机,成功给麦田喷了一次菌剂。每天晚上,他们都聚在村部写实践报告,谁遇到了啥困难、怎么解决的、学到了啥,都写得明明白白。

结束那天,李霞带着他们站在村头的高坡上,看着新修的水渠里水流潺潺,改良后的土地泛着黑黝黝的光,拓宽的土路上能过拖拉机,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成就感。“说说你们的收获吧,”李霞笑着说。

陈阳挠了挠头:“俺以前觉得修渠就是卖力气,现在知道,得懂技术、会琢磨,不然干再多也是白搭。”林晓接着说:“俺学会了跟村民沟通,不是光算清账就行,还得让他们明白为啥要这么干。”虎娃举着实践报告:“俺测数据更准了,还学会了根据土壤情况调整方案,这比在书本上学的管用多了!”

赵大爷拎着筐蒸红薯走过来,分给每个人一个:“俺看着你们这半个月的忙活,比俺年轻时强多了——不光肯吃苦,还会用脑子。这就是实践出真知啊!”

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六个年轻人啃着红薯,看着脚下的村子,眼里满是自豪。李霞摸出那枚玻璃珠,在余晖中转动,五彩光斑落在他们沾满泥土的手上、写满字的实践报告上、还有远处生机勃勃的田野上。她知道,这些年轻人在实践中不仅学会了技能,更懂得了“团结”和“变通”——这才是乡村接班人最需要的品质。

晚风带来麦田的清香,李伟忽然说:“李姐,俺想把咱们的实践故事写成文章,让更多年轻人知道,回乡村也能干出一番事!”大家纷纷点头,虎娃甚至提议:“咱们成立个‘实践小组’,以后村里有啥活,咱们都先上!”

李霞笑着点头,心里暖暖的。她播下的知识种子,在实践的土壤里终于扎了根、发了芽;而这些年轻人,也终将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浇灌出更灿烂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