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刚过,村部的土墙被刷得雪白,原本摆八仙桌的地方换成了旧课桌椅——是县城中学淘汰下来的,李霞托公社拉回来的,桌腿不齐的地方垫着晒干的葵花杆。墙上贴满了泛黄的纸,最上面是李霞亲手写的“学习计划表”,用红粉笔标着重点:上午农业技术,下午文化与管理,晚上实践操作,每周三请专家来授课。
“先从最基础的来,”李霞站在黑板前,手里握着半截粉笔,黑板上画着耐盐小麦的根系图,“你们看,这白色的根毛是吸收养分的关键,咱们之前改良土壤,就是为了让根毛能扎得深、长得密。”她弯腰从讲台下拿出两株麦苗,一株是试验田的,根系像老人的胡须般细密;另一株是普通田的,根须稀疏发黄,“虎娃,你来说说,为啥这两株根系差别这么大?”
虎娃立刻站起来,手里还攥着本翻得卷边的《土壤学基础》——是林木森送的旧书,他用红笔勾满了重点:“因为试验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还有微生物菌剂帮忙分解养分,普通田的盐碱没除干净,根毛扎不下去!”他说得急,眼镜滑到了鼻尖上,陈阳伸手帮他推了推,两人相视一笑。
农业技术课从不只在教室里。李霞带着六个年轻人钻进试验田,蹲在垄间教他们测土壤EC值:“把检测仪的探头插进土里五厘米,等数值稳定了再读,超过0.4就说明盐分高了,得补撒菌剂。”周磊学得最认真,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数据,连检测仪的误差范围都标得清清楚楚;陈阳则盯着滴灌系统的阀门,琢磨着怎么改才能更省水,时不时掏出铅笔在图纸上画两笔。
下午的文化课是补基础。李霞找来县城小学的课本,从识字算数教起。林晓的账算得好,却总写错别字,李霞就用葵花杆当笔,在地上教她写“腐殖质”“微生物”;李伟是知青,有文化,却不懂农业术语,李霞就让他把“滴灌”“深耕”翻译成大白话,写进宣传文案里。张桂兰怕孩子们饿,总在课间端来蒸红薯,热气腾腾的红薯映着年轻人低头写字的身影,像幅温暖的画。
管理技能课最热闹。李霞把村里的销售账本、游客登记表摊在桌上,让林晓带着大家算成本:“咱们的全麦面粉,每斤成本1.2元,卖3元,利润率是多少?要是给超市供货,运费每斤0.3元,该怎么定价?”林晓拿着算盘噼里啪啦算,张兰凑过来问:“要是游客买得多,能不能搞批发价?”李霞笑着点头:“这就是管理——既要算得清账,又要懂人心。”
最让年轻人期待的是周三的专家课。林木森每月来一次,带着种子样本和育种报告,在黑板上画基因图谱:“耐盐基因就像给小麦装了‘防毒面具’,能挡住土壤里的盐分。”他还带来培养皿,里面是刚发芽的耐盐玉米种子,嫩黄的芽尖顶着水珠,看得周磊眼睛都亮了,拉着林博士问个不停。
张工则教他们摆弄智能设备。他把无人机的遥控器递给陈阳:“左边摇杆控制高度,右边控制方向,注意避开电线。”陈阳学得快,第一次操作就稳稳地让无人机飞过麦田,虎娃在地面盯着屏幕,大喊:“这里有片麦苗发黄,可能缺水!”两人配合着完成了第一次远程墒情监测,赵大爷蹲在田埂上看得首点头:“这玩意儿比俺们老眼昏花强多了!”
县城的旅游局专家也来过,教张兰做游客接待:“遇到老人要扶一把,遇到小孩要多给颗糖,游客的需求要记在心里。”张兰把这些话记在小本子上,还自己加了条:“给住民宿的游客准备向日葵花籽,睡前泡杯槐花茶。”下次游客来,果然有人说:“你们的接待比城里的宾馆还贴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知识的种子在年轻人心里慢慢发芽。虎娃能独立写土壤改良方案了,报告里的数据比李霞当年的还详细;陈阳改装了滴灌系统,给每个阀门装了定时器,省了一半的人工;林晓做的手作组预算表,连张桂兰都挑不出错;周磊每天蹲在试验田,记录麦苗的生长情况,写出的观察报告被林木森夸“有科研范儿”;张兰设计的游客接待流程,让回头客越来越多;李伟写的宣传文案,把“盐碱地重生”的故事写得催人泪下,电商订单又多了三成。
芒种那天,李霞带着六个年轻人去参观农科院的试验基地。看着温室里绿油油的耐盐作物,听着林博士讲未来的育种计划,周磊忽然说:“李姐,俺想跟着林博士学育种,以后咱们村自己培育新品种!”陈阳也跟着说:“俺想把无人机改成植保机,不光能监测,还能喷药施肥!”
李霞站在温室的玻璃前,看着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年轻人脸上,他们眼里的光比温室里的灯光还亮。她摸出那枚玻璃珠,在阳光下转动,五彩光斑落在他们的笔记本上,落在刚发芽的种子上,落在每个人充满希望的笑脸上。
返程的路上,虎娃抱着刚领到的耐盐大豆种子,像抱着宝贝;林晓在琢磨怎么给新种子设计“身份证”;李伟则在手机上写着新的宣传文案,标题是《一群年轻人和一片土地的约定》。李霞走在最后,看着他们叽叽喳喳讨论的背影,忽然觉得心里暖暖的——她播下的知识种子,终于开始生根发芽了。
回到村里,赵大爷早己在村口等着,手里举着刚烤好的全麦面包:“咋样?俺们的娃没给村里丢脸吧?”李霞接过面包,咬了一口,麦香混着欣慰的滋味在舌尖散开。她望着远处的麦田,风吹过麦浪,像在诉说着希望,而那些年轻的身影,正朝着麦田走去,他们的脚步坚定,眼里有光,像极了当年的自己——只是这一次,他们不再孤单,因为知识的种子己经种下,终将长成支撑乡村未来的参天大树。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