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1章:绿色的希望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章节无错乱精修!
 

早春的第一场雨过后,李霞沿着村头的小河散步,却被水面漂浮的塑料袋和果皮绊住了脚步——去年乡村旅游火了,游客多了,垃圾也跟着多了起来;试验田边的水沟里,还残留着之前施肥时不小心洒出的化肥袋,河水不像从前那样清澈,连岸边的芦苇都少了几丛。她蹲下身,指尖划过浑浊的河水,忽然想起林木森说的“生态是乡村的根”,心里冒出个念头: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绿色才是长久的希望。

“环保不是喊口号,是要让土地能呼吸、河水能清澈、空气能香甜。”当晚的青年培养小组会上,李霞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旁边画了个简单的“生态循环图”:左边是“垃圾”,右边是“资源”,中间用箭头连着“分类利用”。虎娃立刻举起手:“俺在农科院见过‘生态沟渠’,用芦苇、菖蒲净化污水,还能养鱼;垃圾分类也能学城里,分可堆肥、可回收、有害的,可堆肥的垃圾能当肥料,可回收的能卖钱!”

环保规划很快落地,分成了西件“实事”来做。

第一件是“植树造林”。李霞带着培养对象们选了村西的荒坡和小河两岸,打算种上耐盐的沙棘和洋槐——沙棘耐旱耐盐,果实还能做果酱;洋槐长得快,夏天能遮阴,槐花还能当野菜。周磊去农科院要了树苗,陈阳改装了植树用的打孔机,虎娃则在每棵树苗旁插了“认领牌”,村民和游客都能认领树苗,挂上自己的名字,负责浇水养护。赵大爷认领了河边的第一棵洋槐,摸着树苗说:“俺要看着它长到能挂槐花,就像看着村里的娃长大。”

第二件是“垃圾分类”。虎娃设计了彩色的分类垃圾桶,红色桶画着“禁止符号”(有害垃圾),绿色桶画着麦穗(可堆肥垃圾),蓝色桶画着齿轮(可回收垃圾),摆在村口、民宿和游客中心。林晓和张兰负责教大家辨认:“剩菜剩饭、果皮秸秆是可堆肥的,埋在地里能当肥料;废电池、农药瓶是有害的,要单独收起来送县城处理;塑料瓶、旧报纸是可回收的,攒多了能卖钱换煤油!”为了鼓励村民参与,李霞还定了“垃圾兑换制”:攒满一筐可回收垃圾,能换半斤全麦面粉;正确分类一个月,给家里的民宿加分,优先安排游客入住。

第三件是“节能减排”。陈阳把村里的旧柴油机换成了沼气发电机——之前建的沼气池不仅能供做饭,还能发电,足够村部和学校的照明;虎娃则给民宿的灯都换成了LED节能灯,在屋顶装了太阳能板,夏天还能用来给游客的水杯降温。张桂兰的农家乐也改了“绿色厨房”:用沼气灶代替柴火灶,厨余垃圾倒进堆肥桶,连洗碗都用之前发明的“葵花酵素”,既环保又省钱。有游客问起沼气灶,张桂兰笑着说:“这灶烧的是秸秆垃圾,一点烟都没有,比城里的煤气灶还干净!”

第西件是“绿色农业”。周磊在试验田推广“生物防治”,不再用农药除虫,而是放养赤眼蜂、瓢虫,地里还种上了“驱虫植物”薄荷和万寿菊;虎娃则改进了滴灌系统,加上“水肥一体化”装置,肥料通过滴灌首接送到作物根部,避免浪费和污染;李伟还在田间立了“生态解说牌”,给游客讲“不用农药的秘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游客们看着地里的瓢虫吃蚜虫,都忍不住拍照:“原来庄稼还能这么种,既环保又安全!”

一开始,有些村民不理解,觉得“太麻烦”:有人嫌垃圾分类费时间,偷偷把垃圾混在一起倒;有人觉得生物防治不如农药管用,偷偷往地里撒杀虫剂。李霞没批评,而是带着培养对象们做示范——她每天早上带头捡河边的垃圾,虎娃用可堆肥垃圾做的肥料种出的小麦,穗子比别人的;周磊的“无农药试验田”,产量一点没少,卖价还比普通小麦高两成。村民们看在眼里,慢慢也变了:张桂兰的婆婆每天早上绕着村子捡垃圾,说“捡干净了看着舒服”;之前偷偷撒农药的村民,主动找周磊要赤眼蜂卵,说“要种‘放心粮’”。

半年后,村子的变化肉眼可见。小河里的垃圾不见了,河水又变清了,岸边的芦苇重新冒出绿芽,还有小鱼在水里游;村西的荒坡上,沙棘和洋槐长出了新叶,认领树苗的游客再来时,都会特意去看看自己种的树;试验田边的生态沟渠里,菖蒲开着紫色的花,水沟里的水清澈见底,还能看见蝌蚪;就连村里的空气,都带着槐花和薄荷的清香。

县里的环保部门来检查,看着干净的村庄和循环利用的生态系统,忍不住称赞:“福星村把‘绿色’做到了实处,是真正的‘生态乡村’!”李伟把村里的环保变化拍成短视频,标题是《从垃圾遍地到清水绿岸:福星村的“绿色蜕变”》,视频里,赵大爷在河边浇树,孩子们在分类垃圾桶旁帮忙,周磊在试验田放赤眼蜂,画面最后是夕阳下的小河,芦苇摇曳,小鱼嬉戏,获赞超百万。

初夏的傍晚,李霞带着培养对象们坐在河边的洋槐树下,看着孩子们在清澈的河边捉蝌蚪,游客们在分类垃圾桶前认真辨认垃圾,村民们扛着可堆肥垃圾往试验田去——每个人都在为“绿色”出力。虎娃摸着身边的小树苗,笑着说:“明年这树就能开花了,到时候咱们在树下办‘槐花节’,让游客来摘槐花、喝槐花茶!”周磊则拿出新的“绿色农业计划”:“俺想试种‘稻鱼共生’,田里种水稻,水里养鱼,既省水又环保,还能多一份收入!”

李霞摸出那枚玻璃珠,在夕阳下转动,五彩光斑落在清澈的河面上,落在绿油油的树苗上,落在每个人充满期待的脸上。她知道,绿色不是一天养成的,环保也不是一两个人的事,但只要大家都有“守护土地”的心思,这片曾经贫瘠的盐碱地,终将变成“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的家园。

夜风带来槐花的清香和河水的,远处的风车缓缓转动,光伏板在夕阳下泛着金光,试验田的麦苗随风起伏——这就是绿色的希望,是能让子孙后代继续耕种、继续生活的希望。而她和这群年轻人,终将带着这份希望,把福星村建成“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模样,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呼吸,每一条小河都能清澈,每一缕空气都能香甜。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六零:我成了团宠小福星 http://www.220book.com/book/2MC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