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凯旋受封后,萧逸寒望着手中金灿灿的虎符,冰凉的触感顺着掌心蔓延至全身。金銮殿上的欢呼声仿佛隔了层薄纱,那日群臣复杂的目光突然在脑海中浮现——枢密使王大人捋着胡须似笑非笑,眼神里藏着打量与算计;礼部侍郎李大人皱着眉头欲言又止,满脸都是担忧之色;就连平日交好的同僚,此刻眼中也多了几分疏离与忌惮。身旁苏浅月的指尖轻轻扣住他的手腕,低声道:"寒郎,你听,这殿上的回音,像不像战鼓?"
他心头一震。确实,这此起彼伏的赞颂声,与当年战场上催命的战鼓何其相似?萧逸寒收紧手掌,虎符边缘在掌心压出红痕:"月娘,功高震主西个字,足以让我们万劫不复。你看那御史台的奏章,不过半月己递了三封,字里行间都在暗指我拥兵自重。"苏浅月眼眸微阖,轻叹:"还记得先帝临终前说的'飞鸟尽,良弓藏'吗?如今这朝堂,容不下两个能征善战的人。"说着,她望向龙椅上意气风发的年轻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忧虑,"陛下虽待我们恩重,但帝王之心最难测。"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在无声中流转。他们见过太多功臣末路,从当年威震北疆却被构陷谋逆的陈老将军,到因谏言触怒圣颜而满门抄斩的赵御史,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让他们深知,此刻的荣耀不过是悬在头顶的利剑。萧逸寒握紧妻子的手,坚定道:"明日早朝,我便请辞。兵权可交,但济世救人的本事,我们总能找个地方施展。边疆百姓缺医少药的惨状我至今难忘,或许这才是我们该走的路。"苏浅月莞尔一笑,眼中闪烁着欣慰:"就去城郊那处庄子吧,听说青山绿水,最适合开医馆授徒。"
第二日清晨,天还未亮,萧逸寒便穿上了那件许久未穿的素色锦袍,将象征兵权的虎符郑重地放进檀木匣中。苏浅月亲手为他整理衣襟,轻声道:"莫要担忧,无论何处,我都与你并肩。"踏入宫门时,晨雾还未散尽,萧逸寒望着熟悉的宫墙,心中百感交集。
早朝之上,当萧逸寒跪在丹陛之下,将辞呈与虎符呈上时,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寂静。"臣蒙陛下隆恩,得以驰骋疆场保家卫国。"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然臣深知,战刀若久握不放,终会伤了治国的根基。边疆战事己平,臣愿将半数虎符交还,余生愿投身民生教化,为陛下分忧!"
年轻的皇帝凝视着这位曾为他守住半壁江山的大将,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与不舍:"萧卿乃国之栋梁,真要就此隐退?"萧逸寒叩首道:"陛下圣明。臣征战多年,见惯了生离死别,如今只愿以所学救治百姓。若能为陛下分忧,便是臣最大的心愿。"皇帝沉默良久,终于叹息道:"卿真乃社稷明镜,朕准了。城郊的竹溪别院,便赐你颐养天年吧。"
退朝后,消息像风一样掠过朝堂。枢密使王大人抚须冷笑:"早该如此,武将权势过重,终究是祸根。"而翰林院的李学士却连连摇头:"萧将军忠勇无双,就此隐退,实乃朝廷损失啊!"那些平日与萧逸寒交好的官员,纷纷前来送别,言语间满是惋惜。萧逸寒却只是笑着宽慰:"人生何处不相逢,日后若有需要,萧某定当尽力。"
将军府内,仆人们正忙忙碌碌地收拾着行囊。萧逸寒将祖传的《外伤秘要》小心翼翼放入木箱,苏浅月抱着一摞《本草纲目》走来:"这些医书带过去,正好能开个医馆。还有那些教学器具,也都一并带上,说不定能派上用场。"萧逸寒点头,目光望向远方:"云舟来信说,民间缺医少药,许多病症得不到救治。我们也算尽些绵薄之力。"
正当两人忙碌时,萧玉柔与顾云舟匆匆赶来。萧玉柔拉着苏浅月的手,眼眶泛红:"爹爹,母亲,真要离开京城吗?"苏浅月轻抚女儿的脸颊:"傻孩子,这不是离开,是换一种方式生活。日后你们若想我们,随时都能来。"顾云舟则向萧逸寒抱拳:"岳父放心,京城这边有任何消息,我定会第一时间告知。"萧逸寒欣慰地点头:"云舟,朝堂之事复杂,你务必小心。"
夜色渐深,萧逸寒与苏浅月并肩站在将军府的露台上,望着京城的万家灯火。"这些年,在这朝堂之上,我从未像此刻这般安心。"萧逸寒轻声道。苏浅月靠在他肩头:"是啊,放下了兵权,却拾起了真正想做的事。"两人相视而笑,终于卸下了肩头沉甸甸的担子,等待他们的,将是全新的生活。
重生医妃娇宠残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医妃娇宠残王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2N9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