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刚走进会议室,就被财政局长王建国拦在门口。对方手里捏着份文件,眉头拧成个疙瘩:"林区长,您批的那笔非遗专项款,审计那边卡着了,说蓝染工坊这半年才产出二十件成品,性价比太低。"
林舟接过文件翻了两页,指尖在"投入产出比"那栏轻轻敲了敲:"王局,上周法国设计师的团队刚发来合同,要定制三百件蓝染礼服,定金己经到账,您看——"他调出手机里的转账记录,数字后面跟着一长串零,"这性价比,够不够?"
财政局长眼睛一亮,刚要说话,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宣传部的小李抱着相机冲进来:"林区长!央视那档《非遗中国》要拍专题,想从染坊开工拍到礼服走秀,说这是'传统手艺破圈'的典型案例!"
林舟笑着点头,余光瞥见窗外的槐树影里,阿苗正蹲在染缸边教几个年轻人调靛蓝。小姑娘手上沾着蓝浆,鼻尖蹭了点灰,却把"三分灰七分蓝"的配比说得头头是道。这场景让他想起半年前,阿苗攥着染坏的布料哭鼻子,说"这门手艺要绝了"。
那时他刚接手这片老城区改造,拆迁办天天收到投诉——阿苗的染坊占着规划中的绿地,邻居嫌染液有味,开发商催着尽快清场。林舟第一次去染坊时,阿苗正把最后一批蓝布收进木箱,木槌砸在布面上的声音闷得像叹气。
"林区长,您别劝了,"小姑娘红着眼眶,手里的靛蓝粉撒了一地,"我爷爷说过,这染缸得天天转着才活,停三天就成死水了。"
后来的事,倒成了区里的一段佳话。林舟没让推土机进场,反而从非遗基金里拨了笔钱,给染坊加了套环保设备。阿苗的爷爷留下的老染缸旁边,多了台恒温搅拌器,传统"发酵七日"的工序里,掺进了微生物监测仪的数据。上个月区文旅局做的问卷里,"蓝染体验"成了居民投票最高的周末活动。
"林区长,审计那边我去沟通!"财政局长拍着胸脯,"这项目不仅不亏,还能拉来文旅投资,我得让他们算算长远账。"
林舟刚送走局长,手机就响了,是市委办的号码。接起来,李副部长的声音带着笑意:"小林,下周到市里开经验交流会,你准备个发言,就说说怎么让老手艺变成'金疙瘩'的。"
挂了电话,林舟走到窗边。阿苗正教游客扎染,手里的蜡刀在白布上划出道道弧线,像在勾勒这片老城区的新轮廓。染缸里的靛蓝在阳光下泛着光,泡沫破裂的声音里,混着远处工地的打桩声——那是新建的蓝染文创园,下个月就要封顶了。
他想起阿苗昨天送的那块方巾,边角绣着行小字:"染缸里的水,得流动着才清。"此刻风穿过会议室的窗,带着染坊特有的草木香,林舟忽然觉得,所谓政绩,或许就像这蓝染的颜色,得慢慢浸,细细熬,才能从浅蓝到靛青,在时光里沉淀出最耐看的色泽。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是体验课的学生举着自己染的手帕跑过。林舟拿起笔,在会议记录本上写下:"下周发言重点——传统手艺的现代转化,本质是让文化基因活在当下。"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和染坊里的槌布声,在风里慢慢融在了一起。
午后,林舟独自来到蓝染工坊。阿苗正和几个年轻人围在老染缸旁,讨论着新的配色方案。见到林舟,她连忙起身:"林区长,您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们的新订单准备得怎么样了。"林舟笑着蹲下,看着染缸里泛着微光的靛蓝色液体,"法国那边对质量要求很高,你们有信心吗?"
阿苗用力点头:"有!我们己经改良了染色工艺,这次一定能让他们见识到真正的中国蓝!"
林舟欣慰地点头,随即话锋一转:"不过,我听说有人在背后议论,说我们花这么多钱在一个小染坊上不值得。"
阿苗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坚定地说:"他们不懂。蓝染不只是门手艺,它是我们的根。只要有人愿意学,愿意传承,这笔钱就花得值!"
林舟站起身,拍了拍阿苗的肩膀:"说得好。记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支持你们。"
离开染坊,林舟径首来到区政府大楼。他知道,要想让这个项目真正落地生根,光靠口头支持是不够的。他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确保蓝染产业能够持续发展。
晚上,林舟坐在办公桌前,翻阅着各种资料。他注意到,蓝染产业不仅可以带动文化旅游,还能促进当地农业发展——蓝草种植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如果能将蓝草种植、蓝染加工和文旅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还能让更多农民受益。
想到这里,林舟拿起电话,拨通了农业局局长的电话:"老张,我有个想法,想和你聊聊蓝草种植的事……"
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另一角,一个阴暗的房间里,几个人正密谋着什么。
"林舟这个蓝染项目,必须想办法阻止。"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阴沉着脸说。
"为什么?这不是个文化项目吗?"另一个人疑惑地问。
"你懂什么!"西装男猛地一拍桌子,"那个染坊所在的地块,己经被我们公司看中,准备开发商业综合体。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了,我们的计划就泡汤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
西装男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我己经和审计局的老刘打好招呼,让他在专项款上做文章。只要资金链一断,这个项目自然就黄了。"
"万一林舟找到其他资金来源呢?"
"哼,那就给他制造更大的麻烦。"西装男低声道,"我己经安排人去蓝染工坊附近散布谣言,说他们的染液污染环境。只要居民投诉多了,环保部门介入调查,项目就不得不暂停。"
窗外,一轮明月挂在夜空,照亮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却照不到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阴谋与诡计。
第二天一早,林舟就收到了一个坏消息——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要对蓝染工坊进行突击检查。
"林区长,这明显是有人故意针对我们!"阿苗焦急地说,"我们的环保设备都是按照最高标准安装的,怎么可能有问题?"
林舟安慰道:"别担心,身正不怕影子斜。我会亲自去现场,配合环保部门的检查。"
在蓝染工坊,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仔细检查了每一个环节。结果正如林舟所料,所有指标都符合标准,甚至比国家标准还要严格。
"林区长,看来是有人恶意举报。"环保局长亲自向林舟道歉,"我们会彻查此事,还你们一个公道。"
林舟微笑着说:"谢谢局长的公正处理。我相信,真相总会水落石出。"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当天下午,林舟收到了审计局的通知,要求他就蓝染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做出详细说明。
"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的项目顺利进行啊。"林舟自言自语道,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那就让他们看看,我林舟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
晚上,林舟召集了财政局、文旅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
"同志们,蓝染项目不仅是一个文化传承项目,更是我们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林舟严肃地说,"现在有人故意制造麻烦,试图阻止项目发展。我们必须团结一心,共同应对挑战。"
"林区长,您说吧,我们该怎么做?"财政局长王建国率先表态。
"首先,财政局要准备一份详细的资金使用报告,向审计局说明每一笔钱的去向和用途。"林舟说,"其次,文旅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蓝染文化的价值。最后,农业局要尽快制定蓝草种植计划,为蓝染产业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
"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各部门负责人齐声回答。
会议结束后,林舟独自留在办公室。他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但他更清楚,只要坚持初心,坚守底线,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窗外,夜色渐浓,蓝染工坊的灯还亮着。阿苗和她的团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法国订单加班加点。那一盏盏灯,不仅照亮了工坊,也照亮了林舟心中的道路。
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夜晚,一场关乎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较量正在悄然进行。林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他更知道,只要坚持下去,蓝染这门古老的手艺,终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正如阿苗所说:"染缸里的水,得流动着才清。"林舟相信,只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蓝染产业一定会像这染缸里的水一样,清澈而持久,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楚南札记(http://www.220book.com/book/61U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