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南的春汛带着江泥的腥气漫上岸时,林舟正站在蓝染产业园的工地上。推土机碾过最后一片旧厂房废墟,露出底下翻涌的红泥——这是苏念慈当年用来固色的红泥,如今被工程队小心地装袋封存,要铺在新建的非遗博物馆庭院里。
“林副市长,法国那边传来消息,LAMOUR的联名款预售破了千万欧元。”小陈举着平板电脑跑过来,屏幕上的蓝染围巾在巴黎时装周的T台上泛着哑光,“设计师说,就用的咱们不加醒石的基础配方,还特意在吊牌上印了‘楚南原生蓝’。”
林舟接过平板,指尖划过吊牌上的三叠菱形符号,符号右下角多了个极小的草叶图案——是阿苗新加上的,代表蓝草的自然生长。他想起李念安的话:“好的蓝染,得让穿的人想起阳光和土地。”
不远处的老染坊修复区,阿苗正带着学徒们移栽蓝草。幼苗是从楚南江沿岸采集的野生品种,根系带着的江泥,在新翻的土里扎下时,发出细碎的“簌簌”声。
“林哥,你看这株。”阿苗捧着棵特别粗壮的蓝草,根部缠着半块蓝染碎片,“从老井边挖的,根须都长进碎布里了,像在吃染料似的。”
林舟蹲下身细看,碎片上的“缠枝莲”针脚己经模糊,却被蓝草的根须织成了新的纹样。他忽然明白苏念慈棉纸上那句“蓝草恋旧染”的意思——草木有情,比人更懂得守护传承。
这时,赵刚的车停在工地边,他手里拿着个牛皮纸袋,脸色凝重:“林副市长,省厅转来的,是当年小野家族在楚南的土地契约,里面夹着张领养证明。”
证明上的照片有些泛黄,婴儿的襁褓里裹着块蓝染布,布角绣着半个“野”字。领养人栏写着“李老实”,正是李念安的父亲。
“李念安就是……”阿苗的声音卡在喉咙里,手里的蓝草“啪”地掉在地上。
“是小野正雄和苏念安的孩子。”林舟看着证明上的日期,刚好是苏念安“被烧死”的那年,“苏念慈当年送走他,是为了护他周全,也为了守住小野家最后一点血脉——她知道,仇恨不该代代相传。”
赵刚补充道:“李念安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世,他开蓝布店不是为了争方子,是想等阿苗长大,亲手把苏家的手艺还回来。”他指着纸袋里的另一张纸,“这是他刚交的捐赠协议,把‘念安染坊’所有资产都捐给非遗博物馆。”
阿苗捡起地上的蓝草,指尖沾着的红泥蹭在叶片上,像滴未落的泪:“难怪他总说‘染布要留三分白’,原来是怕我知道真相后,心里容不下那点复杂的血缘。”
午后的阳光穿过蓝草叶,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林舟望着远处正在架设的博物馆招牌,“楚南蓝染”西个字用的是苏念慈的手写体,笔画里藏着不易察觉的温柔。他知道,苏念慈当年的良苦用心,终于在今天有了回响——仇恨被化解,血脉被接纳,手艺在新生。
“对了,法国使馆刚才来电话,说想在巴黎办‘楚南蓝染特展’,还邀请您去做主旨演讲。”小陈翻着日程表,语气难掩兴奋,“时间定在秋分,刚好是三叠染最后一道工序的日子。”
林舟想起阿苗新改良的三叠染技法:春分采露时加些蜂蜜,让蓝草发酵更温润;夏至晒液时混入少量艾草汁,添了层草木香;秋分染布时用楚南江的活水,让颜色带着江水的流动感。这己经不是单纯的技法,而是楚南人对自然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
“让阿苗去吧。”林舟合上平板,“她比我更懂,蓝染不是展品,是活着的日子。”
阿苗正在给蓝草浇水,闻言首起腰,阳光落在她沾着蓝渍的脸上,像幅未干的染画:“我想带着蓝草种子去,在巴黎的庭院里种一棵。等它长出叶子,就告诉那里的人,这是楚南的颜色,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故事。”
傍晚的楚南江边,李念安拄着拐杖站在老槐树下,看着工人往江里投放蓝草籽。江风掀起他的衣角,露出里面蓝染的里衬,针脚和苏念慈的手艺如出一辙。
“当年我娘总在这树下捶蓝草,说江风会把染料的香味带到很远的地方。”老人望着泛着金光的江面,“现在看来,她没说错。”
林舟走到他身边,手里拿着刚印好的博物馆画册,第一页是苏念慈、苏念安和李念安的照片,三人的笑容在蓝染布的映衬下,格外平和。
“这画册,该留一本在江底的蓝水晶旁边。”林舟轻声说。
老人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块褪色的蓝染手帕,上面绣着朵不完整的“缠枝莲”:“这是我娘当年没绣完的,你帮我放在博物馆最显眼的地方,告诉来看的人,手艺会断,但念想不会。”
夜色漫上来时,蓝草籽在江面上漂成了条蓝色的路,随着水流缓缓远去。阿苗蹲在岸边,用树枝在红泥上画着三叠菱形符号,符号周围,她画了很多小小的人,手牵着手,像在围着染缸跳舞。
林舟知道,楚南的蓝染故事还远没结束。它会跟着江水漂向远方,会种在异国的土壤里,会被不同肤色的人穿在身上。但无论走多远,根永远在这里——在楚南的红泥里,在江风的草木香里,在每个守着初心的人心里。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楚南札记》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61U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